鄧清華
“語文主題學習”旨在通過提供與課本相關聯(lián)的文本材料,促使學生在同一主題的閱讀中獲得整體閱讀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這種學習方式是圍繞一個單元主題進行教學設計,學一篇帶一串,教學容量大,綜合性強,真正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也便于新“課程標準”的落實。經(jīng)過學習和探究,郝穴小學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課型:通讀課、品讀課、自讀課、悅讀課、提高課、活動課。
下面,筆者以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本單元課文有《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會看病》)來談一談單元教學模式,所鏈接的閱讀材料是“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的《穿透歲月的溫情》。
通讀課。所謂通讀課,就是要求學生集中學習單元生字新詞,通讀單元課文,了解大意,概括段意。第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對本單元生字詞的認讀、聽寫,為后面快速閱讀、理解課文重點、學習閱讀方法掃清障礙,打好基礎;第二課時讓學生充分運用手中的工具書自主閱讀、同桌合作閱讀、小組合作閱讀、同桌過關閱讀等形式讀通、讀熟本單元的4篇課文,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形成對課文最直接、最初步的印象。
精讀課。所謂精讀課,就是引導學生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找準文本的知識點,掌握讀法,歸納學法。這種課型雖然強調(diào)主題學習,學生課內(nèi)閱讀量增加了,但教材內(nèi)容還是語文教學之本,不能只強調(diào)叢書的閱讀,而放棄了教材應精讀的內(nèi)容。在教材學習過程中,我們注意利用一些精讀課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依靠學案自主閱讀、小組合作學習、拓展閱讀。在學生通讀本單元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內(nèi)容,每篇課文用1課時精讀。通過設計有效、實用的一兩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課文重點,學習閱讀方法,品味好詞佳句。然后,教師再設計略讀課文的學案,讓學生依靠學案自學課文,并組織小組交流。在學習每篇課文的同時,補充2~3篇與課文內(nèi)容關系密切的主題學習材料。有意識地從多角度拓展學生視野,滲透學習方法。如學習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學校要求用1課時學習課文內(nèi)容,1課時補充《穿透歲月的溫情》中的“愛,助你飛得更高”板塊中的閱讀材料,通過問題探討,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母愛和父愛的偉大。
自讀課。就是在通讀課、精讀課之后安排的自主閱讀課,這種課型的對象是教材中的略讀課文。但自主閱讀并不是完全放任學生自讀,而是在教師的引領下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自讀。
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學校確定了自讀課的一般模式:教師設計好略讀課文的學案,而學案必須設計課文基本的、必需的內(nèi)容,設計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并要留給學生個性發(fā)揮的空間。自讀課上,教師把學案發(fā)給每一名學生,讓學生依靠學案自學課文,然后交流。如學習課文《慈母情深》和《學會看病》這兩篇略讀課文。
悅讀課。悅讀課的本質(zhì)就是“悅”,也就是說,讀要與“悅”結(jié)合,在“悅”中讀,在讀中感受到“悅”,這種閱讀一般是對主題的拓展,由單篇文本延伸到組文、群文,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有閱讀樂趣才會喜歡閱讀,才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在這種課型的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默讀、速讀、瀏覽乃至背誦等形式自由閱讀主題學習材料《穿透歲月的溫情》中的剩余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可作為略讀材料處理,教師要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前面研讀課文時運用的學習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感悟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此外,每課時內(nèi),讓學生用30分鐘自由閱讀,利用最后10分鐘的時間填寫“讀書卡片”或交流心得,看得多了,自然填得多;填得多了,填得久了,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了積累。學生積累的小卡片每一個月裝訂成冊,一方面供自己溫習,另一方面供同學們相互交流,同時也成了自己小小的“讀書筆記”。
在大量的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精妙的詞句,他們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舞臺。比如,開展“美文欣賞”“朗讀擂臺賽”“續(xù)編故事”“仿寫片段”等主題活動。學生準備活動的過程也是他們主動汲取文中精華、營養(yǎng)的過程,在學生的展示、評議中,賞析能力、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進一步加強。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成績獲得了肯定,心理上產(chǎn)生了極大的滿足感,就一定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自覺。
提高課。提高課就是在文本閱讀后回歸整體,回顧重點,以此達到積累、提高的目的。這種課型又可細化為口語交際課、習作指導課、習作講評課、積累發(fā)現(xiàn)課等。
人教版教材中每單元都安排了“回顧拓展”“口語交際”和“習作”板塊,在教學中,學校要求,教師首先讓學生回顧整組教材和閱讀中的收獲,交流各自閱讀的感悟和收獲,然后完成練習中的訓練內(nèi)容,每種類型的練習采取不同的形式,教師根據(jù)本單元習作重點有意識地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指導和滲透,隨時捕捉訓練點,進行有機訓練,引導學生或積累,或觀察,或體驗,或練寫片斷。如學完《地震中的父與子》后,筆者指導學生寫小練筆: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學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后,筆者指導學生寫小練筆:在本文作者看來,愛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感受嗎?另外,在學習本單元時,學校還要求老師布置學生觀察家庭生活,然后寫觀察日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儲存下了大量關于本單元習作的生活素材,習作時就會寫得輕松愉快。作文也由“難”變“易”、由“苦”變“甜”了。
拓展課。拓展課就是在前面五種課型完成之后的語文拓展活動,這種課型最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最易檢驗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是綜合運用所學的集中檢測。這種課型又細化為識字競賽課、詩文誦讀課、讀書匯報課、好書推薦課、仿創(chuàng)實踐課、妙詞佳句品賞課、讀寫知識綜合課等。
希望自己被認同、被贊揚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更需被贊揚、被認可。因此,學校經(jīng)常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語文主題活動課,如課本劇表演比賽、美文誦讀比賽、故事大王評選比賽、辯論會、演講比賽、讀書筆記展評、讀書知識比賽、與父母對話等,以此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帶給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作者單位:荊州市江陵縣郝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