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要:孔子說過:“言之無,文行之不遠。”這里的“文”即文采。優(yōu)美的語言毫無疑問是文中的一道風景。然而在作文中,語言表達往往存在著詞匯貧乏、句不達意、平淡乏味等問題。如果將詩信手拈入于文又恰到好處,為其文卻也增添了華美的文采,增強了表達的效果,深受讀者的喜愛。通過“用詩造句”——“引詩入文”——“改詩入文”——“寫詩入文”四個步驟,可使文章文辭優(yōu)美,搖曳多姿。
關鍵詞:詩歌;用詩造句;引詩入文;改詩入文;寫詩入文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 激趣階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的興趣一旦調(diào)動起來,那么學習效果就好多了。為此,我盡我的可能翻閱資料,收集了十篇“引詩人文”的典范文章(包括高考中考滿分作文),自己用電腦敲出來分發(fā)給學生,叫他們對文章進行總結,最后得出共性——“引詩人文”。我對“引詩人文”作文進行仔細分析和中高考評價:古詩詞功底深厚,引用恰如其分,語言文采飛揚,自然是優(yōu)秀文章。聽后,我的學生躍躍欲似,有的學生面露愁容……學生興趣起來了。
2 積累階段
“引詩人文”的首要條件是必須占有大量的古詩詞。有道是“腹有詩文氣自華”,要想“文”有詩句,先得“腹有詩文”。雖然詩是浩瀚中華文明的載體,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但就目前的中學語文教材來看,數(shù)量還遠遠不夠。新版初中語文教材的古詩詞總計90余首,涉及詩人僅21人,載體有民歌、唐詩、宋詞、元曲等。學生學得少,背得少,古詩詞的知識淺薄;而教師也囿于教材和課時的限制,無法在課堂上詳盡地教學過多的古詩詞。于是局限了學生古詩詞的文化意蘊和廣博的視野。為了緩解這一“無米下鍋”的矛盾,我積極利用開展多種語文活動來彌補,將語文課延伸到課外,成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好途徑,也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方向,只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每節(jié)課前三分鐘輪流由一學生講析一首詩;
(2)教學的2個班分組,換班誦詩比賽;
(3) 45分組默寫名詩名句(情境填空)比賽
3 運用階段
學以致用,“引詩人文”是語文活動的目的,我分四步進行訓練:
3.1“用詩造句”
在“積累階段”實際上就開始了,我在黑板上寫出一些名詩句,先略作分析后讓學生“用詩造句”。不當作作業(yè),僅作為活動開展。這樣許多學生反而主動拿上自己造的句子到辦公室與我“商量”,同學生之間常聚在一起“切磋”,并不時因聽到“佳句”而發(fā)出歡呼聲。
3.2“引詩入文”
在作文訓練時,我指導學生再次讀十篇論文,并要求學生注意:勿為“引詩人文”而濫引,并介紹了一些方法給學生:
3.2.1 直接引用為文章標題——一一枝紅杏出墻來
雋永的古詩文名句為題,能使文章神采奕奕,魅力四射,給人一種“紅杏出墻”的感覺,從而獲得讀者的青睞。如《人民日報》曾發(fā)表一篇通訊,大小標題全引用古詩詞名句:“映日荷花別樣紅——**縣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記實”(大標題),<問渠那得清如許》(小標題一)、《為有源頭活水來》(小標題二)、《小荷才露尖尖角》(小標題三)、《日出江花紅勝火》(小標題四)。作者巧用唐宋名家詩詞作標題,給文章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和無窮的魅力。
3.2.2 用于開篇——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如一學生習作《生命的顏色》是這樣的開頭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是李清照生命的著色,灰暗、沉悶;‘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蘇軾生命的顏色,雄渾、開闊;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顏色呢?”作者引用李清照、蘇軾兩位宋代詞人筆下的名句,形象而凝煉地告訴我們迥然不同的人生路。
3.2.3 用于結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如一學生在《不經(jīng)歷風雨,怎見彩虹》結尾這樣寫道:經(jīng)歷了風雨,我們才能擁有“風景這邊獨好”的自信。經(jīng)歷了風雨,我們才能擁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骨;經(jīng)歷了風雨,我們才能擁有“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灑脫。
3.3“改詩入文”
它是“化詩如文”的升華。根據(jù)內(nèi)容表述的需要,對原詩做些改動,表達效果更佳。如有學生寫陽春三月,風和日麗,有的同學上課時睡覺,改“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為“暖風熏得學子醉,欲把教室當寢室”;有學生提倡節(jié)約用錢改“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誰知手中錢,分分皆辛苦”,有學生針砭時下的“麻將熱”改《春曉》為“春眠不覺曉,處處燈光照。夜來麻將聲,輸贏知多少”;有學生發(fā)誓要考上北大,改“余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為“余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北大不肯休“有學生對作業(yè)過多的反抗改《明日詩》為“作業(yè)復作業(yè),作業(yè)何其多。
3.4“寫詩入文”
它又是“改詩人文”的升華。青春是詩,燃燒生命的激情,塑造健康的人格,不可無詩?!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詩詞積累了自然會寫,“寫詩人文”更顯文學功底之深。如有學生對初三生活的描述“試卷通天飛,書本滿地隊。老師后面催,時間勿亂揮”。這就很不錯。
參考文獻
[1]許政,初中寫作羊皮卷[M].廣東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2]徐道生,王凱.《三峽》教學實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1 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