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五九
【摘要】外交是外事的一個部分,有了外交,翻譯就成了必須。那么什么是外交翻譯?具體而言,外交翻譯就是把一種語言在某以外交話語中表達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中符合外交話語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出來,使譯文能夠在聽者或讀者中產(chǎn)生與原語外交話語在原語聽者或讀者中所產(chǎn)生的相同效果。本文所探討的外交英語翻譯,指的是我國在外交方面漢語和英語之間的互譯,主要是口譯,兼顧筆譯。
【關(guān)鍵詞】釋意論 外交英語翻譯
一、外交英語翻譯
1.外交語言的特點
外交語言作為體現(xiàn)一國對外政策、維護一國利益的工具,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對政策、立場、態(tài)度、情感表述準確;外交表態(tài)時體現(xiàn)分寸;捍衛(wèi)本國利益時立場鮮明;重視外交語言的禮儀性,等等。但是,世界各國的外交語言,又因各自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國際地位、內(nèi)外政策、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的差異而各具特色。中國外交語言的的特點可以歸納為“明確性”、“原則性”、“分寸感”“概括性強”等幾個方面。
2.外交英語翻譯的特點
外交英語翻譯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外交英語翻譯帶有很強的政策性,因此,外交英語翻譯要求譯員必須了解并熟悉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基本國策,還要學(xué)習(xí)和了解我國在不同階段的各項重要政策,尤其要熟悉和領(lǐng)會我國的外交政策,包括我國政府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tài)度和立場。在此基礎(chǔ)上,精確地翻譯出原語的內(nèi)容實質(zhì)。
外交英語翻譯的特殊性在于翻譯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外交英語翻譯涉及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領(lǐng)導(dǎo)人在會談見面時,主要是談國際形式、雙邊關(guān)系,互相介紹各自國家的情況,主要涉及政治、經(jīng)濟、科技、軍事、文化等。但在宴會、旅行等場合和私下交談時,則古今中外無所不包。這對外交英語翻譯譯員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綜合知識必須很強。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外交英語翻譯中的文化信息量大,特別是存在很多具有特殊含義的文化負載詞。
3.外交英語翻譯的性質(zhì)和標準
外交英語翻譯究其本質(zhì)來說是一種應(yīng)用文體翻譯。應(yīng)用翻譯也稱實用翻譯,是某一種專業(yè)知識在實際應(yīng)用中的語言轉(zhuǎn)換活動。外交英語翻譯為外交活動中的英漢語言轉(zhuǎn)換活動,具有以傳達信息為目的,強調(diào)信息的傳遞效果,同時兼顧語言文本形式轉(zhuǎn)換等主要特性。
無論西方還是東方,歷來都把“信”作為翻譯的基本標準。我國眾多的外交翻譯家與外語專家都曾討論過外交翻譯的標準問題。多數(shù)專家認為,外交翻譯可以沿用文學(xué)翻譯的“信”、“達”、“雅”,但所指略有不同。另外,外交英語口譯和外交英語筆譯有一些差異。前者的目的就是使得雙方溝通思想,讓聽者以最快的方式獲取最多的信息。因此,外交英語口譯更注重內(nèi)容實質(zhì),而不強調(diào)形式與風(fēng)格。后者在忠實于原文內(nèi)容的同時,也很重視保持原文的形式和風(fēng)格。但是,不管外交口譯還是筆譯,“信”是首要的,也是最關(guān)鍵的,它是其它兩個的基礎(chǔ)。
二、釋意論與外交英語翻譯
以塞萊斯科維奇、勒代雷等為代表的、產(chǎn)生于巴黎翻譯學(xué)校的釋意理論非常貼合外交英語翻譯,對外交英語翻譯有很強的指導(dǎo)意義。釋意派認為翻譯是一種交際行為。翻譯即釋意,是譯者通過語言知識和語言外知識對原文意思所做的一種解釋;譯者追求的不是語言單位的對等,而是原文意思或者效果的對等。翻譯的標準應(yīng)該是篇章意義的對等,篇章語言和風(fēng)格的近似。文章意義的等值表現(xiàn)在整體意義上,即譯文能在其讀者或聽眾中產(chǎn)生同原文一致的效果。同樣,外交翻譯是把一種語言在某以外交話語中表達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中符合外交話語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出來,使譯文能夠在聽者或讀者中產(chǎn)生與原語外交話語在原語聽者或讀者中所產(chǎn)生的相同效果。外交英語翻譯強調(diào)信息的傳遞效果,同時兼顧語言文本形式轉(zhuǎn)換等主要特性。
釋意派理論認為口譯有三階段的程序:理解、脫離原語外殼、重新表達。翻譯中不僅要注意把握語言意義,更要注意對意義傳達起著積極作用的多種語境因素,如文化背景因素、語言暗含因素、超語言知識因素等。譯者在聽說話人的過程中拋掉語言條條框框,抓住原語的整體信息,忽略語言符號,然后根據(jù)自己所處的場合,以及譯前對所譯方向的把握,對語言進行思維加工,然后譯出基本思想。這一脫離語言外殼實際上是譯者對講話人信息的把握以及信息的吸收,然后經(jīng)過對語言的轉(zhuǎn)換,思想與內(nèi)容重新組合,再做表達。展現(xiàn)在外人眼中的形式變了,但是內(nèi)在的重點思想還在。這種交際意義或思想是語義和其他知識及交際特定環(huán)境交合的產(chǎn)物。
外交英語翻譯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原則性、分寸感等特點。譯員必須熟悉和領(lǐng)會涉及到相關(guān)國家的外交政策,以及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tài)度和立場。另外,除語言知識外,外交英語翻譯涉及的語言外百科知識非常廣泛。譯員必須不斷擴大知識儲備,這和釋意派理論強調(diào)的注重語言知識、認知補充、主題知識以及百科知識和交際環(huán)境的觀點非常一致。
在外交英語翻譯中,特別是口譯中,譯員要培養(yǎng)很強的聽辨理解能力。基于敏銳的聽辨能力,譯員聽到的不只是一連串的詞語,或者是原語的外在語言形式,而是講話人通過詞語所表達的意思,或者說原語的內(nèi)在含義。語言知識加上語言外知識(認知補充)就能保證譯員迅速正確地分析原語并理解原語的交際意義。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再脫離原語語言外殼,動態(tài)地把原文的信息準確傳達出來,使譯文能夠在聽者或讀者中產(chǎn)生與原語外交話語在原語聽者或讀者中所產(chǎn)生的相同效果。下面通過例證具體分析一下外交英語翻譯實踐中可以借鑒的翻譯策略。
1.用詞準確、適當解釋
按照釋意派理論的觀點,翻譯的理解過程是一個“語言分析﹢認知補充”的過程。在外交英語翻譯中,涉及很多政策性很強的內(nèi)容,而要準確地傳達原文的交際意義,使得聽者或者讀者獲得和原語聽者或讀者類似的交際效果,就要結(jié)合自己良好的語言功底和百科知識對原文的某些內(nèi)容,在選詞用語中,要準確表達原意,另外還要對有些難點進行適當解釋。
例(1)中國的食品安全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我是經(jīng)常吃了中國的速凍餃子去出席外交活動,去出席記者會的。(2009年楊潔篪外長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回答有關(guān)食品安全時的講話)
譯語:I cant say that we dont have any problems at all in food in China,but I often have Chinese-made frozen dumplings befor attending diplomatic functions or press conferences.
原文的這句話如果翻譯成“Chinese food is not 100 percent safe”,雖然字面上看起來準確,意思聽起來似乎也達意,但是,實際上,傳達的信息并不準確,因為楊潔篪外長這句話原意的重點在“但是”之后表達的意思,而前面的譯法會讓人聽了不敢吃中國的速凍餃子,違背了講話者的初衷?,F(xiàn)場的口譯不是一字一句式的翻譯,而是對原文做了調(diào)整,翻譯的譯為傳達了講話者的意圖,使得聽者獲得了應(yīng)該達到的交際效果。
例(2)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譯語:We encourage some people to get rich first.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口號,體現(xiàn)了當時我國鼓勵勤勞致富的政策。由于我國當時各地發(fā)展水平不同,個人情況差異很大,讓所有人同時富起來是做不到的,提出這一口號的目的是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然后帶動更多人致富,從而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在接待一個西方代表團時,這句話曾被譯為“We allow some people to get rich first”,而這就引起了他們的疑惑,提出了像“為什么不允許所有人致富”、“為什么致富還要政府批準”等問題,加深了他們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然而,若結(jié)合認知補充知識,就可以正確理解此處的“讓”的意思,譯為encourage,即We encourage some people to get rich first,就準確清楚地傳達了原文的意圖。
例(3)豬八戒倒打一耙。
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的專訪時,用“豬八戒倒打一耙”這個俗語批駁了有些人說中國擁有大量外匯,應(yīng)該對金融危機承擔責(zé)任的無端指責(zé)?,F(xiàn)場的口譯是:In Chinese there is actually a proverb expressing this kind of situation which proves the character in the Chinese novel,Journey to the West,Zhu Ba Jie. The proverb means to blame those who have actually done you a favor for your own wrongdoing.譯者闡釋了豬八戒為何方人士,然后又說明了俗語的意思。雖然,中國婦幼皆知的“豬八戒倒打一耙”的生動形象在口譯中丟失了,但是,譯者清楚地傳達了講話者的意思,達到了交流的目的。
2.闡釋并傳遞特色詞語的文化信息
釋意理論認為翻譯是一種交際行為,核心目的在于在于“釋意”。在交際中,譯者需要結(jié)合語言知識和語言外知識去傳達原語的信息內(nèi)容。在外交英語翻譯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包含明顯文化信息特色的詞語。這些特色文化詞語,很難在目標語中找到對應(yīng)的概念和表達方式,這是外交翻譯中的一個難點。如果只是按照字面理解進行翻譯,往往會難達其意,甚至?xí)斐烧`解。因此,在處理這些文化負載詞語時,譯者必須懂得它們的確切含義,對其進行解釋。
例(1)臺灣海峽兩岸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全面直接雙向‘三通”。
這是談到海峽兩岸關(guān)系時的一句話。在翻譯中,譯員要對“三通”的意思加以解釋,可以譯為Complete,direct,and two-way mail,transport and trade links were established.
外交英語翻譯中,有許多像“三通”這樣的縮略詞語,無法將它們譯為符合英語表達習(xí)慣的縮略詞,譯者需要將其簡化的內(nèi)容完整譯出,或加以說明和解釋。還有一些概括性表述,如“小康社會”、“科學(xué)發(fā)展觀”、“信訪工作”等等。譯者在翻譯時,要確實弄清其含義,這樣才能譯得準。了解了含義后,上述的幾個概括性表述就可以分別譯為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 handling of complaints made by individuals through letters and visits。
例(2)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這是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耶魯大學(xué)講話時提到的話。如何來翻譯?在外交英語翻譯中,有許多諸如此類體現(xiàn)中國文化觀念和價值觀的詞語,在英語中找不到對應(yīng)的詞語。譯者只能結(jié)合自己的語言外知識,進行補充說明解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就可以解釋為People are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when the foundation is stable, the country is at peace.又如我國領(lǐng)導(dǎo)人在外交場合用到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可以闡釋為A just cause enjoys abundant support, while an unjust one finds little support.等等。
另外,外交英語翻譯中還會遇到一些名人詩詞。前國家總理溫家寶曾在記者招待會上引用毛澤東的詩句“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The strong pass of the enemy is like a wall of iron,yet with firm strides we are conquering its summit.)和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My way ahead is long;I see no ending;yet high and low Ill search with my unbending)。在處理這些詩句時,譯者需要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在了解原意的基礎(chǔ)上,進行釋意。
同樣,在外交英語翻譯翻譯中,也會遇到很多具有英語國家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化等方面含義的語句表達,譯者也需要了解它們的含義,并能夠進行恰當闡釋,以便中國聽眾和讀者能夠正確理解原文的含義。
例(3)The British Council, British Museum,V &A and other national museum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intitiating cultural exchange for years, and are adapting and respon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s worldwide. (選自2007年3月英國自由黨民主黨馬克在國會眾議院的發(fā)言)
在此句中,譯者必須告訴聽者或讀者The British Council, British Museum,V &A分別是英國的英國文化協(xié)會、大英博物館和倫敦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否則,漢語聽者或讀者就不清楚它們是什么組織。
在外交場合,我國高層領(lǐng)導(dǎo)人也經(jīng)常提到英語國家的名人、名著、名曲等。前總理溫家寶在2008年聯(lián)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發(fā)言結(jié)尾引用了美國富蘭克林·羅斯??偨y(tǒng)的話:“時代要求我們大膽地相信,人類經(jīng)過努力可以改變世界,可以達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此句話的原文是The time calls for bold belief that the world can be changed by mans endeavor, and that this endeavor can lead to something new and better.
三、結(jié)論
釋意理論和外交英語翻譯和很高的貼合度,可以很好地指導(dǎo)其翻譯實踐。我們在外交英語翻譯中,要善于抓住原文的思想內(nèi)含,恰當脫離原語語言外殼,同時充分運用認知補充知識,用聽話人或讀者能夠容易理解的目標語去闡釋原文意義,達到外交交流的效果和目的。
參考文獻:
[1]何群.外交口譯[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1.
[2]何群,李春怡.外交口譯[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1.
[3]姜秋霞.外事筆譯[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
[4]秦亞青,何群.英漢視譯[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
[5]許鈞,袁筱一.當代法國翻譯理論[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6]趙碩.現(xiàn)代口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
[7]仲偉合,王斌華.基礎(chǔ)口譯[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