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才
【摘要】高校思政課程往往都是大班教學,在教學管理、互動、作業(yè)批改、成績考核上都存在一定難度。在教育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不少教學信息化課程管理軟件映入眼簾,真正幫助思政課教師提升課堂管理的質量、多種路徑觀測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情況。本文就如何應用教學信息化工具管理思政類大班教學課程、更好的開展思政課程教學提出參考意見。
【關鍵詞】思政課程;大班教學;教學信息化工具
近年來,國家對高校思政課程愈加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對高校思政課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習總書記也給予了深切期盼,希望思政課程教師圍繞思政課程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核心問題展開教學,“怎樣培養(yǎng)人”不僅僅需要從教學內容出發(fā),更應該從教學實施過程出發(fā)。也需要我們更有深度的思考怎么樣從教學設計、教學管理具體的引導學生在第一、第二課堂中學習,全方位理解教學內容。
一、思政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以及相關分析
(一)思政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與時事、社會熱點需要進一步融合
思政課程內容抬頭率低是很多思政教師教學中面臨的教學難點,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授課因教師資源、經歷、整合能力有限不能將授課內容與時事、社會熱點、學生關注事件有效融合,只是教條化、片面化的解讀思政課程內容,進而降低學生在學習熱情。
2.過程性考核不夠全面、系統(tǒng)
越來越多的老師認識到教學過程性考核的作用,當前過程性考核的主要內容包括出勤、個人\\小組作業(yè)、課堂表現、論文、課下任務等方式進行考核,但是思政課程大部分是大班教學,在大班教學中出勤難以統(tǒng)計、學生參與回答問題機會有限、作業(yè)量大,如果沒有科學、系統(tǒng)且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很難完成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評價。
(二)思政課程教學中教學管理應提升的方向
為了更好的完成思政課程的教學,我們首先應該明白教學是具備不確定性的,其中包括教學情景的不確定性、教學對象的復雜性和差異性、教學過程的不可預見性和不可復制性。對于這些不確定性,我們應該秉持引導學生多元智力發(fā)展,教學過程多元評價的教學理念。應該從教學邏輯、教學節(jié)奏、人際交往、教學內容、自然觀察、視覺空間等多方面唯獨展開教學設計,打造教學金課。
二、信息化教學工具在思政課堂中的運用
(一)信息化教學工具簡介
現在市場上常見的信息化教學工作包括了超星學習通、雨課堂、藍墨云班課、Tronclass等平臺,以上工具主要從課前備課、資源庫分享以及教學通知的實時推送,課中的教學互動、隨堂作業(yè)、分組教學、多元點名,課后的作業(yè)管理、成績管理、答疑解惑等方面達到信息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接下來我簡單談談如何具體應用。
(二)信息化教學工具在思政課堂中的運用
1.信息化教學工具課前運用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思政課程與時事熱點融合因教師資源、經歷有限,很難做到盡善盡美。我們可以運用信息化教學工作將自己的教學資源上傳,同時獲得其他教師實時資源,這樣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資源互通,教師高效交流。同時我們還可以將優(yōu)質教學資源放入自己建立的信息化平臺班級群,通過實時公告推送,讓學生提前預習,充分的做好課前準備。
2.信息化教學工具課中運用
(1)點名
學生到課堂學習是高校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雖然當今MOOC等線上課程教學能夠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補充,但是課堂教學的環(huán)境是線上教學無法完全比擬的。所以學生的課堂點名記錄是否準確、有效是課程過程性考核的重要組成因素,然而傳統(tǒng)的大班授課學生人數多,點名占據過多時間,代課現象存在,使得課程點名出現了不準確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信息化工具我們可以進行課堂點名,其中包括了隨機點名、圖形簽到、雷達(GPS+藍牙)點名,確保督促學生準時、準點到達教學課堂,大大節(jié)約了大班授課點名時間,同時提升準確度。同時將點名成績加入平時成績打分,形成過程性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教學互動
傳統(tǒng)教學課堂互動的方式以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在大班教學中,學生人數多,每人回答問題的機會少,教師也很難將學生的回答科學、系統(tǒng)的進行評價。我們可以運用信息化教學工具解決這一問題,提前將互動內容編寫,以隨堂測試、問題頭腦風暴、小組互評等方式呈現,當學生完成對應的任務后,教師將成果以投屏的方式展現,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并現場評價,設置對應的分數,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端開啟互動內容,學生端口可以同時完成教學任務,既解決了大班教學人數多,互動難的問題,又解決了過程性評價缺乏系統(tǒng)性、科學性的問題。
(3)作業(yè)管理與課后答疑
我們可以通過設置課程作業(yè)標準,選拔班級助教并對評分體系、評分方式進行培訓,通過培訓后請助教對不同班級學生作業(yè)進行評價,教師負責監(jiān)督、管理。課后設置提問加分模式,通過助教搜集有效的提問,對提問進行整合、分類,統(tǒng)一在信息化教學工具平臺進行解答,如果出現的問題范圍較大,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開展錄課,對學生的知識難點進行解答,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信息化教學工具在思政教學中的運用已經成為新時代思政課程教學的趨勢,運用信息化教學工具服務課程也勢在必行,我們應該有廣度和深度的做好教學設計,開啟思政課程教學的新紀元。
參考文獻:
[1]郭濤.關于提高思政課教學時效性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
[2]鄭明懷.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完善途徑[J].學理論,2015,5(10):152153.
[3]高亞春.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新媒體環(huán)境為背景[J].學理論,2017,1(5):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