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國
摘 要: “眼神”和“微笑”是兩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這兩種體態(tài)語言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效果,還有利于融洽師生關(guān)系,提升教學質(zhì)量。文章從體態(tài)語言的特點及其功能,教師在課堂中應用體態(tài)語言應遵循的原則,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眼神 微笑;運用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教師發(fā)揮教學成敗的主戰(zhàn)場。教師除了合理運用一套口頭語和書面語之外,就要通過“眼神”和“微笑”這兩種非語言因素的體態(tài)輔助來完成。教師如能恰當?shù)剡\用體態(tài)語言配合課堂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準確地、深刻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人的面部表情是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熒光屏”,而面部表情則是教學中反映豐富信息的來源之一。教師不是演員,那種橫眉怒目、咬牙切齒或眉飛色舞、欣喜若狂的面部表情,則不宜在課堂上顯現(xiàn);反過來,那種面無表情、冷若冰霜的神態(tài)則易使課堂變得死氣沉沉,這樣的教師無異于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贊科夫所形容的“教學機器”。通常情況下教師的面部表情應該是平靜而有活力,嚴肅而又和藹。具體地講,把握面部表情的關(guān)鍵是眼神和微笑。
(一)眼神
眼神素來被人們譽為“心靈的窗口”,人類心靈深處的東西都是通過這個“窗口”折射出來的。講課既要學生聽,又要學生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目光和神情中,隨時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以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進度。如果課堂上學生聚精會神,視線都交織在老師的臉上,這便是肯定的反饋信息。相反,學生的目光散射,東看西望,交頭接耳,或者趴在桌子上等,這便是厭倦、否定的表現(xiàn)。有經(jīng)驗的老師講課,不是對著學生的耳朵說話,而是對著學生的眼睛說話。在講授過程中總是巧妙地運用自己的眼睛,去審視學生的言行,及時捕捉反饋信息,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而缺乏經(jīng)驗的老師在講臺上,或低頭念書看教案,或者眼神飄忽不定,或是面對黑板或天花板說話,不敢正視學生,那么即使他的知識多么淵博、備課多么認真,教學效果也是不會很好的。
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談舉止得當與否,學生看得最清,感受的也最深。因而,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煩燥不安,要善于體察秋毫,用敏銳的目光及時掌握學生的反應。有人曾形象地說“組織課堂教學,第一流的教師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師用語言,第三流的教師用懲罰?!笨梢娧凵裨诮虒W中的作用。
教師一踏上講臺,若目光炯炯、兩眼放光,就會給學生一種朝氣蓬勃、令人敬畏的感覺。反之,若看到教師雙目無神、無精打采或者不敢正視學生,學生就會對這位教師失去信心和信任。因而,教師一定要讓自己的面部表情、眼神以及身體的姿勢及笑容都要與學生的感情和語言交流,促使對方完成自己的問題。和藹關(guān)切的目光,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guān)愛和鼓勵,期待專注的目光能給學生勇氣,這不但可以消除學生因精神壓力而造成的緊張,同時可以刺激學生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而努力學習,進而達到溝通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冷竣、嚴肅的目光則能收到警告、批評、指責的效果,從而起到很好的課堂控制作用。
經(jīng)驗表明,教師的無聲體態(tài)語言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教師在合適的時間恰當?shù)剡\用眼神會使學生迅速改變不當行為。例如,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或看課外書的同學,發(fā)現(xiàn)老師盯著自己,就會立刻聚精會神或把書塞進抽屜等。這時他們往往會大受感動:老師在關(guān)注我,沒有忽略我,頓時信心倍增,思維活躍。
靠視覺渠道收取來的信息有時要比從聽覺渠道接收的信息印象更強烈。所以,教師走上講臺,首先要環(huán)視全課堂,以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全體學生感到“老師是在對著我們講課”。運用環(huán)視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反應,收取反饋信息,以隨時調(diào)整講授方法。
在講課中老師還可以用目光注視某一學生,并與其視線交流,形成對視。這種對視可以使學生在心里上增加對授課內(nèi)容的興趣,得到一種受尊重的滿足。對視還可起到制止或警告作用,有時學生天馬行空想著課堂外的事情,或做其他事情,甚至打瞌睡,這時的對視就可用以制止部分或個別學生的走神和騷動。對視不能只局限在一兩個學生身上,對視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造成偏場,使其他學生喪失興趣,甚至產(chǎn)生被輕視的感覺。另外,教師的眼神還可以呈一種虛視態(tài),如目光散成一片,不集中在某一個學生身上。雖視而不見,學生卻總是覺得老師正在注視自己,這對維持課堂紀律、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無疑會產(chǎn)生一種積極效應。
(二)微笑
微笑可以表示滿意、肯定,也可以表示抱歉、否定等。在課堂中恰當?shù)剡\用微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在課堂上因緊張而回答不出問題時,老師的微笑是一種鼓勵和期待;當學生回答錯時教師邊微笑邊搖頭,則不會使學生感到難堪;當學生做對了一件事,微笑是一種最好的獎賞,這更能激起學生積極思維、探求正確答案的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只有面帶微笑地答疑或糾正學生的問答,必然會給學生以鼓舞和安慰,同時增加師生之間的了解和感情,密切師生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
教學活動中,微笑的動作要大眾化,要符合一般生活習慣,簡潔明了,易于被學生看懂和接受。無意義的多余的動作務必去掉,不要搞得繁瑣復雜,拖泥帶水,不要齜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戲劇。否則,不僅會喧賓奪主,妨礙有聲語言的正常表達,也叫聽的人眼花繚亂,不知所以。
“眼神”和“微笑”這兩種常用體態(tài)語言在教學中要適度、適量、適宜,以不影響聽者對你說話的注意力為度,不要用得過多。即要求動作必須與說話的內(nèi)容、情緒、氣氛協(xié)調(diào)一致,不要故作姿態(tài)、故弄玄虛甚至手口不一。
最后,教師應積極使用各種體態(tài)語,并懂得如何去觀察學生的體態(tài)語與學生溝通,建立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理解的關(guān)系,通過這獨有價值的體態(tài)語言,為學習者打開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作的大門,讓學生在觀看表演示范中去把握學習的技巧,領(lǐng)悟藝術(shù)的真諦。
[參考文獻]
[1]《課堂管理》(中/英甘肅基礎(chǔ)教育項目教師培訓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周菊華:《微笑的魅力》,載《學科教育》2000年第11期。
[3]《課堂管理技巧》(中歐甘肅基礎(chǔ)教育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單位:天祝縣民族中學,甘肅 武威 73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