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
常說:“語文教學,教無定法”,但無論采用什么方法,都應圍繞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能力這一目標,才能真正達到葉圣陶先生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本文從四個方面談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策略,嘗試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中,學生最困惑的是沒有內容、材料可寫,筆者認為:學生作文素材匱乏的一個有效的途徑便是回歸課本。在日常語文教學中關注和鼓勵學生多用教材中的材料,鼓勵學生關注文本內容與作文素材的關系,整合教材中的內容,分門別類,形成文字材料,并不斷反思、加工。
1.以閱讀促寫作
一篇成功的作文往往來自學生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和扎實的文字功底,來自于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于學生來說大部分來自于閱讀??觳臀幕臎_擊,家庭條件的制約等使學生們不能閱讀到很多課外書,加上不適應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講解方式,他們就會疏遠排斥閱讀,造成“讀寫分離”。當學生不能從閱讀中獲得快樂,也就不能去體驗寫作的快樂。
閱讀課文時,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和感人的事例就可以讓學生們摘錄下來。課文里出現(xiàn)的佳句、學生回答問題時用的美詞、試卷選文中的典型事例,都讓他們隨時記錄下來。教師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中,引導孩子們由課內轉向課外,由作者的生活經歷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活體驗,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感受、感情,抒寫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這就是以閱讀促進學生的進一步創(chuàng)造的過程。
美國當代有名教育家波特強調,“當師生的互動集中于思維內容時,學生才能獲得學習機會,這個課堂上的學生成功率就可能更高”。而要讓學生的愛好“集中思維內容”,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思考、理解文章內容,讓閱讀融入學生的心靈與精神世界,他們才會產生表達的需要與激情。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喚起學生自己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的回憶,以及處理的過程,得到的經驗教訓,如《燈籠》《社戲》等文章,就是作者生活視野和感性經驗的闡述,真情實感的流露,往往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喚起他們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一篇篇具有個性化和獨特性的文章也就應運而生。
2.以想象促聯(lián)想
激勵學生去觀察,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讓他們養(yǎng)成把讀到的好詞佳句和知識記錄下來的習慣;經常性地引導著學生想象,先學會想得“美”,想得“有趣”。在每一次的作文指導中,將這些要求有針對性地滲透進去,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習慣。
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激發(fā)他們對文本,語言材料的興趣,讓他們在和文本“對視”的時候,不僅是由外到內的吸收信息,更要喚醒他們的經驗、共鳴和記憶,引起聯(lián)想,激發(fā)創(chuàng)造,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把課堂變成智慧碰撞、思維升華的演練場。只要做個有心人,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紙一箋,都有令人心動的瞬間。
結合課文,提醒學生聯(lián)系生活,從社會中汲取原始素材,學會鑒賞美丑、善惡、人生世態(tài)。“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積累,以想象促聯(lián)想,寫作的源泉一定長流不息。
3.以仿寫促創(chuàng)造
我們一直提倡讀寫結合,可以結合所學課文的題材、體裁來進行仿寫、改寫,或是抓空白點來想象,以此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要求模仿“雪地捕鳥”一段試用動詞描述某個游戲過程。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從小他們就玩過各種各樣的游戲,有些游戲長大后回憶起來仍是興味盎然,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有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所以這一練習能激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動機和興趣,而課文又為他們如何表達提供了范例。例如《濟南的冬天》《春》等文章都是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動作、外貌、景物、心理描寫的范文。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始終注重把這些寫話練習穿插其中或作為課外延伸練習,讓一篇篇極富生活質感的美文,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擦出思維的火花,進而學生會再現(xiàn)自己的生活畫面,抒寫獨特的生活體驗,表達獨到的生活見解。
學生的思維品質,決定學生的文章能否立意高遠。教師應進行系統(tǒng)的思維品質訓練。通過范文引路,從教材中選取典范作品進行賞析,并對學生們進行訓練。
1.訓練思維的條理性
通過掌握不同文體的結構方式進行思維條理性的訓練。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中分別掌握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體裁的要素,怎樣將不同文體的不同要素比較自如地運用到所寫的文章中去呢?先通過教學使學生逐步掌握不同文體的基本結構方式,根據(jù)所學文體,擬定幾個題目,講清每個題目的側重點,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占有的材料去選擇對路的題目,然后在成文之前概括出提綱。在落實到寫作文時,教師應指導學生認真審題,找出題眼后,確立文體,列出提綱,確定中心,選好材料。
2.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訓練學生們透過事物表面現(xiàn)象,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質。在表達過程中,學會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對于思維深刻性的培養(yǎng),可用加大聯(lián)想跨度。保持較大的思維跨度,能動地、深入地認識問題,容易取得思維速度和思維功能??茖W的思維方式最重要的特點是它的辯證的性質,初中作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訓練。作文教學可以通過誘導、生活發(fā)現(xiàn)、讀書思考等方式激發(fā)學生辯證思維的火花。
3.訓練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學生作文是對世界、自我的思考,應有自己獨到的眼光、文章選材新穎獨特,語言富有個性。在寫作教學中,要隨時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機會,并幫助學生選好思維切入點,讓他們的思維從不同角度、方向、層次去創(chuàng)新,取得預期的效果。
重視片斷作文訓練。教師要針對學生大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如:不會恰當?shù)財M寫作文題目,文章缺乏材料,不會在表達中靈活運用材料,語言表達沒有張力等,進行小作文、片段作文訓練。
1.創(chuàng)新立意訓練
從學生寫作中的實際困惑出發(fā),希望幫助學生確立專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圍繞主題多角度立意與選材的能力,引導學生自覺地去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自然,并進而能夠思考、認識生活、社會、自然。具體做法如下:呈現(xiàn)一篇好例文,讓學生欣賞,并鼓勵學生說出此文立意好在哪里?以及如何寫出這個立意的?呈現(xiàn)一組例文,讓學生辨析文章立意的高低,使他們明了什么樣的立意是深邃的?出題目讓學生立意。給出一組題目,小組討論,互說立意,在傾聽和比較中,互相促進立意。歸因分析。教會學生用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的因果思維方式,使立意正確而有深度。
2.選材能力訓練
作文中,最使人信服的就是充實而典型的材料。很多學生不會選材,寫到“父母的愛”,必寫父母冒雨雪背發(fā)高燒的自己飛奔到醫(yī)院等事。教師們可以通過閱讀和做讀書筆記的方式讓學生積累材料。通過大量閱讀,學生可以明白什么材料是典型材料,什么材料用于什么地方,從而學會“有材可用,有材會用”。
3.表達能力訓練
鑒于困難學生們缺乏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可以嘗試訓練他們“先說后寫”。在他們圍繞一個主題“說”時,適時啟發(fā)他們進一步深入思考,使他們的“說”內容充實,說理充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整理成文。因材施教,有時采用“先寫后說”的辦法啟迪他們。老師根據(jù)學生學情,或在內容深度的表達,或在方法技巧的點撥,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悟出規(guī)律,自由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審題能力。
作文講評可在課堂上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根據(jù)學生的作文實際作一些具體深入的分析,抓準、講透,分析透徹,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講完即練。
1.抓典型
教師事先選出典型例文,預先印發(fā)布置給學生修改。然后在課堂上師生共同評議一篇,給學生評議作示范。接著小組共同評議另外一篇例文。教師啟發(fā)學生大膽評議,提倡不同見解、創(chuàng)新。小組議論后,再共同推薦一篇小組評議在全班交流,可增進學生的評改激情。
2.互評點
由兩位學生互換作文本,在課外互相評點。由學生評改,學生相互評定完后,推薦自己認為好的作文先在小組內分享,共同選出最好的文章運用白板展示,代表點評。既有利于調動原先作文差的同學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原先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更上一層樓。
3.自修改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自己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庇终f:“養(yǎng)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無窮的?!币髮W生抓住自己作文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自覺反復修改。根據(jù)不同文體,設置不同修改內容,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只要學生們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積累、多練筆,勤思善學,一定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作者通聯(lián):武漢市四美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