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73000)張心范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78例慢性腎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9)、觀察組(n=39)。對照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7.5±22.5)歲;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58.0±23.0)歲。所選擇研究對象均由本人或者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組間各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檢測多項生命體征,用藥指導、飲食干預等。觀察組在其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包括: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并耐心解答其疑問;確保自身技術熟練,便于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及信任度,幫助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健康教育。根據(jù)每位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選擇合適的方式對其詳細講解慢性腎衰竭的發(fā)病機制、臨床癥狀、注意事項等,確保其可正確認識疾??;還可列舉治療成功的案例,幫助樹立康復信心;告知用藥之后可能會出現(xiàn)的反應,并進行飲食配合,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飲食方案等。③社會以及家庭支持。對家屬講解家庭支持地位的重要性,囑咐要多理解以及尊重患者,使其能夠感受到家人的關懷,從而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幫助其更好的回歸家庭以及社會。若病情發(fā)生異常,需要即刻到院就診。④心理護理。積極、耐心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并在此過程中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對于存在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的患者及時進行疏導、緩解,在疏導的過程中需要確保語氣溫柔,使其感到平易近人;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1]。
1.3 評判指標 記錄、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與抑郁評分情況。焦慮選擇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判,抑郁選擇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判。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納入到SPSS19.0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情況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經(jīng)過不同護理方式干預后,觀察組上述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與抑郁評分比較(±s)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與抑郁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SAS(分) SDS(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9 60.32±8.41 40.02±7.01 51.02±8.41 31.46±6.48對照組 39 61.03±8.39 50.31±8.16 50.46±8.36 43.36±7.21 t 0.373 5.974 0.295 7.666 P 0.710 0.000 0.769 0.000
慢性腎衰竭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患者受到了慢性、進行性的腎損傷,導致腎臟發(fā)生萎縮,已經(jīng)喪失基本功能,在臨床中大多表現(xiàn)為水電解質失衡、酸堿失衡以及全身多個系統(tǒng)受到累及等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在治療的整個過程中,需要對慢性腎衰竭患者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幫助改善不良心理狀態(tài),從而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與配合治療。
心理護理不只是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心靈上的安慰,幫助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加彼此之間信任度,還要求每位護理人員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并納入到心理學知識當中去,確保身心統(tǒng)一;在交流溝通的時候注重技巧的運用,幫助改善情緒,促進康復[2]。通過健康教育可幫助患者正確看待疾病,保持良好心態(tài)接受治療;家庭、社會支持可幫助家屬給予患者尊重與理解,支持其治療,給予其信心,確保情感上有所寄托,便于日后更好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通過心理護理能夠幫助保持良好心態(tài)積極接受以及配合治療。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焦慮以及抑郁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提示進行心理護理干預之后效果理想。通過為其提供良好的身心健康服務,可幫助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增加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等。
綜上所述,給予慢性腎衰竭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幫助改善內心所存在的不良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配合治療,臨床價值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