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yī)院(450000)張燕
肺結核是一種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病情慢性進展,患者的癥狀和體征表現(xiàn)與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相仿,容易在臨床診斷中混淆,需要借助胸部影像學檢查方法,它能夠在影像中清晰的呈現(xiàn)出病灶情況,根據(jù)血行播散、浸潤性和慢性纖維空洞等情況,真實的反映出病情的嚴重程度,便于對疾病做出準確的診斷[1]。在肺結核的影像學診斷中,主要應用CT診斷和X線檢查方法,其影像診斷結果對于疾病的臨床診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86例疑似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低劑量炫速雙源CT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86例疑似肺結核患者,分別應用低劑量炫速雙源CT(43例)和X線平片(43例)進行診斷,各自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6/17,最高齡70歲,最低齡22歲,平均年齡(44.9±4.3)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4/19,最高齡72歲,最低齡21歲,平均年齡(43.8±5.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低劑量炫速雙源CT診斷,患者取仰臥位,使用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雙源CT機,設置管電壓(120V)、管電流(30mA)、螺距(1.5mm)、層厚(10mm)等各項參數(shù)。在護理人員的叮囑和指導下,患者屏息10s左右,對患者胸部(鎖骨至橫膈膜)進行多切面掃查(周期為1s),獲得CT影像,由影像學專家進行分析、診斷。
對照組患者接受X線片檢查,患者取仰臥位,使用西門子Mobilett Mira Max移動式攝影X射線機,于肺部正側位,拍攝X線胸片,由影像學專家進行X線片的分析、診斷。
1.3 觀察指標 ①原發(fā)性肺結核:可見云絮狀影、索條狀致密影或腫塊。②血行散播型肺結核:可見病灶融合、片狀邊緣模糊影、纖維鈣化愈合、空洞。③繼發(fā)性肺結核:可見滲出浸潤、位于兩肺鎖骨上下區(qū)的斑片狀病灶,病灶邊緣模糊,有空洞。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shù),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肺結核患者的低劑量炫速雙源CT診斷結果 經(jīng)病理診斷,在43例觀察組患者中,檢出陽性32例,陰性11例。經(jīng)低劑量炫速雙源CT診斷后, 檢出陽性30例,陰性13例,低劑量炫速雙源CT對于肺結核的敏感度、特異性和準確率分別為91.43%、90.91%和90.70%,見附表1。
附表1 肺結核患者的低劑量炫速雙源CT診斷結果分析[n(%)]
2.2 肺結核患者的X線平片檢查結果 經(jīng)病理診斷,在43例觀察組患者中,檢出陽性34例,陰性9例。經(jīng)X線平片檢查后,檢出陽性30例,陰性13例,X線檢查對于肺結核的敏感度、特異性和準確率分別為82.35%、77.78%和81.40%,見附表2。
附表2 肺結核患者的X線平片檢查結果[n(%)]
肺結核是肺部感染結核菌所致,產(chǎn)生炎性病灶,并逐漸發(fā)生增生、壞死,形成空洞,引起滲出性病變、增殖性病變或變質(zhì)性病變,經(jīng)支氣管、血行播散。肺結核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隨著病情慢性進展,患者會出現(xiàn)咳嗽、胸痛、咯血等局部癥狀,并伴隨有發(fā)熱、盜汗、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但是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表現(xiàn)缺乏典型特征,同時還與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相仿,給疾病的臨床診斷制造了一定的困難,不能及時、準確地檢出疾病,導致治療的延誤。因此,在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中,影像學方法得到有效的應用[2]。
胸部X線片檢查是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在影像中,能夠清晰地呈現(xiàn)出病灶,從中了解病灶的分布、大小和密度,并根據(jù)病灶的特征,對疾病的類型進行鑒別和判斷,動態(tài)觀察病情的變化。在滲出性病變的X線片當中,可見邊緣不清、密度淡、致密實變影等情況,進而反映出炎性滲出情況。在增殖性病變的X線片當中,可見邊緣清晰、結節(jié)狀陰影、密度高、軟組織密度影等情況,進而反映出炎性滲出、結合結節(jié)、結核性肉芽組織形成以及纖維化愈合的機化過程。在變質(zhì)性病變的X線片當中,可見斑片狀陰影、密度增高不均勻、空洞以及鈣化等情況,進而反映出肺組織壞死情況[3]。但是X線片檢查在肺結核臨床診斷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在影像中,存在胸部組織結構前后重疊的情況,部分病灶無法在影像中清晰地顯示出來,容易受到忽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疾病的診斷結果,出現(xiàn)誤診或漏診的情況。相比之下,低劑量炫速雙源CT在肺結核診斷中有著更為顯著的優(yōu)勢。
低劑量炫速雙源CT檢查的過程中,能夠超快速的進行胸部掃描,掃描周期在0.6s~1s左右。在低劑量CT掃描的過程中,其圖像清晰度高,不存在胸部組織結構前后重疊的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微小、隱蔽的病灶,便于做出準確的診斷。低劑量炫速雙源CT檢查的輻射劑量低于1mSv,能夠充分保障患者的安全,讓患者的家屬感到放心。低劑量炫速雙源CT檢查具有純譜雙能的優(yōu)勢作用,采用圖像融合重建技術,能夠獲得組織特性圖像,可以對肺結核的血行播散、浸潤性和慢性纖維空洞進行鑒別[4]。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在86例疑似肺結核患者中,43例接受低劑量炫速雙源CT診斷(觀察組),43例對照組患者接受X線平片檢查(對照組)。經(jīng)病理診斷,觀察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結果為32例,對照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結果為34例。經(jīng)低劑量炫速雙源CT檢查后,觀察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結果為30例。經(jīng)X線平片檢查后,對照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結果為30例。與X線平片檢查相比,低劑量炫速雙源CT診斷對于肺結核診斷的敏感度(91.43%>82.35%)、特異性(90.91%>77.78%)和準確率(90.70%>81.40%)相對更高(P<0.05),進而說明在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中,低劑量炫速雙源CT診斷的應用效果優(yōu)于X線平片檢查。
在邢漠等人的臨床研究中[5],78例肺結核患者分別接受低劑量炫速雙源CT診斷(39例)和X線平片檢查(39例),經(jīng)低劑量炫速雙源CT診斷后,陽性檢出結果為100%(39/39),69.2%(27/39)的患者確診為肺結核。經(jīng)X線平片檢查后,陽性檢出結果為71.8%(28/39),38.5%(15/39)的患者確診為肺結核。低劑量炫速雙源CT對于肺結核的陽性檢出率和確診率均高于X線平片,說明在肺結核的影像學診斷中,低劑量炫速雙源CT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充分驗證了本組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在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中,低劑量炫速雙源CT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其檢查結果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出患者的病情,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