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嘉言 劉文宇
(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
語言和政治在人類社會中不可分割。西方政客常借助語言說服、指責、訓誡選民或政治對手,兜售自己意識形態(tài)(Ajayi,2014)[1]。政治話語是政客用來向選民傳遞所需信息,說服或吸引他們的話語,政客們運用被修辭手段修飾的政治話語來博得選民的信賴與支持,制造群體身份認同,策略性地表達他們的態(tài)度和動機。社交媒體憑藉傳播速度快、用戶群體廣、投入成本低等優(yōu)勢,成為西方政客宣傳觀點和政策的重要平臺。目前,推特是西方社會最盛行的社交網(wǎng)絡平臺之一,主要用來傳播政治信息、衡量公眾輿論。特朗普更是將其變成了政治利器,自當選以來,推特已取代了“每周講話”成為美國總統(tǒng)與公眾溝通的最主要形式。值得一提的是,與面對面交流相比,以推特等計算機媒介通信的參與者更傾向于在交流中使用不禮貌策略(Shinta V,2018)[2]。因此,分析特朗普推文中的不禮貌現(xiàn)象不僅有助于了解網(wǎng)絡政治話語的特點,更能揭示其本人的意識形態(tài)主張。本文整合Culpeper(1996)的Culpeper的不禮貌理論與Mey的語用行為理論,針對特朗普總統(tǒng)的政治性推文,探討不禮貌策略在網(wǎng)絡政治話語中的使用及語用效果。
不同于其它言語行為,不禮貌現(xiàn)象讓言語對象感到震驚或不安并引發(fā)關注。早期的不禮貌研究完全基于Brown & Levinson的禮貌原則,被定義為 “使用具有相反作用旨在造成社會混亂的策略”( Culpeper, 1996: 350)[3]。Culpeper(2003:1546)考慮到面子因素的作用,又修改為“旨在攻擊面子的交際策略,從而導致社會沖突和不和諧”。這兩個定義和禮貌原則一樣,都關注到了說話者意圖,卻忽視了聽話者因素。為此,Culpeper(2005:38)再次擴展了不禮貌定義,將交際方意圖作為不禮貌的必要因素,認為當說話者有意進行面子攻擊,或聽話者感知到對方行為是有意的面子攻擊時,或兩種情況皆滿足時,就會產生不禮貌。[4]幾年后,借鑒語用學、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Culpeper(2011)將不禮貌定義修改為“對特定語境下發(fā)生的特定行為的消極態(tài)度”,當情境行為與他人的期望或想法相沖突時,這種行為就是消極的,即不禮貌行為。不禮貌行為會對(至少一個)參與者具有情感影響,造成或被認為造成冒犯。[5]該定義首次將不禮貌與消極行為、語境、參與者意圖以及對意圖的感知緊密聯(lián)系到一起。
與其它語言現(xiàn)象一樣,不禮貌表現(xiàn)為一系列的類型和形式。Culpeper(1996)在Brown&Levinson(1987)提出的禮貌策略基礎上提出了不禮貌超策略(super strategies)和不禮貌輸出策略(output strategies)。不禮貌超策略具體包括直接不禮貌策略、積極不禮貌策略、消極不禮貌策略、嘲諷或虛假禮貌策略和抑制禮貌策略。不禮貌輸出策略又包括:(1)直接的不禮貌:說話者故意用來攻擊聽話者的面子;(2)積極不禮貌:忽視、冷落對方、不承認對方的存在、將對方排除在活動之外來損害對方積極面子的策略。包括使用不恰當?shù)纳矸輼擞?、采用晦澀或神秘的語言、選擇敏感話題、通過沉默或閑聊讓對方感覺到不舒服、使用咒罵或侮辱等禁忌語以及使用貶義性的提名;(3)消極不禮貌策略:使用旨在損害他人消極面子的策略,包括恐嚇、蔑視和奚落、侵犯他人隱私、把對方和消極詞聯(lián)系在一起;(4)嘲諷性禮貌策略:有意圖且隱含的進行面子威脅行為;(5)抑制禮貌策略:故意抑制禮貌行為。
Mey(2001)將語用行為分為活動部分和語篇部分,其針對語篇部分的語用行為理論彌補了Culpeper的不禮貌理論的不足。[6]根據(jù)該理論,語用行為圍繞“讓說話人和聽話人都能在情境中找到供求關系,從而使正在進行的話語與適合在情境中表達的話語之間產生相關性”。Mey認為,口語或書面表達不僅為聽者或讀者提供信息,它們還實施語用行為,如對某些人的隱性認同、對群體的含蓄否定或譴責以及身份推測。語用行為理論認為語用行為具有行為主體和行為兩個維度。在討論行為主體時,階級、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因素尤為重要,因為“身份通常構成了社會成員的背景知識”(Mey,2001:214)。行為主體不能在忽略語境和超過社會所提供的自由水平或交際自由情況下實施言語行為。
本研究中的特朗普總統(tǒng)不禮貌推文語料源自trumptwitterarchive.com網(wǎng)站,該網(wǎng)站自動保存了@realDonaldTrump賬號自2017年1月起發(fā)布的所有推文。研究篩選了從2018年9月12日到2018年10月15日的歷時33天的399條推文。根據(jù)每條推文的發(fā)文來源,篩選出由特朗普總統(tǒng)本人發(fā)布的推文。經篩選共獲得有效推文169條。其中有87條是不禮貌推文,占總推文的一半以上。
文中所使用的方法有文本分析、意義分析和網(wǎng)站上的書面在線評論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首先對推文進行分類,以Culpeper的不禮貌策略為指導,識別出語料中的不禮貌推文;其次結合Culpeper理論將推文按照所屬的不禮貌輸出策略分類,統(tǒng)計出每個策略的使用頻率。最后挑選出每一類中代表性推文進行具體分析。
通過分析搜集的語料,我們識別出特朗普總統(tǒng)在推文中使用的不禮貌策略(詳見表1)。需要說明的是,一條推文中常常執(zhí)行多種策略,因此統(tǒng)計不禮貌策略數(shù)量大于推文總條數(shù)。如表1所示,特朗普推文中不禮貌策略共出現(xiàn)92次,其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策略是積極不禮貌策略,消極不禮貌策略排名第二,抑制禮貌策略并未在語料中出現(xiàn)。究其原因,推特屬于異步傳輸,即推文的發(fā)送方和閱讀方經常處于不同時間點,傳播雙方的字符存在間隔,因此不具備口語傳播中“傳播雙方處于同一時空范圍內共同參與傳播”(Schramm,1984)的特點[7]。抑制禮貌策略要求互動雙方處在相同的時間空間語境,因此多發(fā)生在口語傳播過程中,而在推文中極少出現(xiàn)。
以篩選出的不禮貌推文為數(shù)據(jù)樣本,依據(jù)Culpeper的不禮貌輸出策略,研究得到每個具體輸出策略的使用頻率(詳見表2)。
表2 不禮貌策略占比
如表2所示,在搜集的推文語料中,特朗普使用頻率最高的輸出策略是積極不禮貌策略中“使用不恰當身份標識”策略,具體表現(xiàn)為使用不恰當?shù)奶崦麃頁p害對方的積極面子,主要用于批評、責備某人或組織;消極不禮貌策略中“將對方與負面因素相聯(lián)系”的輸出策略位居第二,具體表現(xiàn)為用負面詞形容對方,給對方貼上負面標簽;“屈尊、輕蔑或嘲笑對方”的輸出策略的出現(xiàn)頻率排名第三;積極不禮貌策略中“使用禁忌語”的輸出策略使用頻率次之,主要表現(xiàn)為咒罵或使用褻瀆的語言攻擊對方。
根據(jù)Mey的語用行為理論,推理、引用、共享情景知識和隱喻等語境要素可以用于解釋和分析本研究中特朗普推文的不禮貌語用行為。
(1)貶義性提名
例 1 Senator Richard Blumenthal must talk about his fraudulent service in Vietnam, where for 12 years he told the people of Connecticut,as their Attorney General, that he was a great Marine War Hero. Talked about his many battles of near death, but was never in Vietnam. Total Phony!
Sep 29,'18@12:33 pm ET
例1中特朗普在推文中使用“直接稱呼他人名字”(貶義性提名)的不禮貌輸出策略要素攻擊對面子的語用行為。在例子中,特朗普總統(tǒng)顯然認為Blumenthal參議員12年來一直在欺騙康涅狄格州人民,聲稱自己曾參加過越南戰(zhàn)爭并差一點送命。特朗普總統(tǒng)在推文中對該議員進行了直接而徹底的面子攻擊,稱他為“騙人的東西”(Phony)。分析這條推文需要用共享情景知識來了解事件背景。Blumenthal是來自美國康涅狄格州的資深民主黨議員,曾聯(lián)名其他議員提起聯(lián)邦訴訟,指控特朗普違反了美國《憲法》中的薪酬條款。特朗普在此推文中指責該議員習慣性采用欺騙手段蠱惑民眾,稱之為“缺乏誠信的騙子”。通過這一背景我們可以了解到,該議員發(fā)起的訴訟威脅到了特朗普作為總統(tǒng)的名譽和聲望,因此這條推文的語用行為之一是責備議員對群眾的長期欺騙,二是提醒群眾該議員的任何言論都不可信??梢哉f,這條推文表面上是特朗普站在廣大群眾利益上批評官員的欺詐行為,實則卻是特朗普借群眾的名義批判政治對手的微妙語用行為。
(2)明確將對方與負面因素聯(lián)系起來
例2 Watch @MariaBartiromo at 6:00 P.M.on @FoxBusiness. Russian Hoax the big topic!Mainstream Media,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Fake News Media,hates to discuss the real facts!Sep 16,'18@1:40 pm ET
例2表現(xiàn)出特朗普批評美國國家廣播電臺(NBC)等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缺乏真實性和準確度等一系列語用行為,并使用消極不禮貌策略將對方與負面因素聯(lián)系在一起。從中可以了解到該推文推送于俄羅斯外交部長在特朗普主持的聯(lián)合國安理會會議上發(fā)表關于不擴散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講話之。特朗普在推文中特別使用“假媒體”(Fake News Media)和“討厭事實”(hates to discuss the real facts)等負面的詞匯描述和批判美國主流媒體。他將NBC等美國主流媒體隱喻為“假媒體”的代言人,認為他們隨意歪曲事實。借助Mey的語用行為理論可以分析出,特朗普使用了消極不禮貌策略將主流媒體“有意篡改”的形象實體化,從而達到間接地警告美國民眾不能信任它們的報道的語用效果。
(3)屈尊、輕蔑或嘲笑對方
例3 The Democrats are playing a high level CON GAME in their vicious effort to destroy a fine person.It is called the politics of destruction.Behind the scene the Dems are laughing. Pray for Brett Kavanaugh and his family!
Sep 25,'18@6:55 pm ET
特朗普在例3中的語用行為是強調民主黨人對最高法院副法官Kavanaugh的迫害,以此來蔑視民主黨。特朗普將民主黨人描述“為了在破壞政治而進行惡毒幕后操縱”(politics of destruction),這種行為是“為了毀滅一個好人而設置高級別騙局”(playing a high level CON GAME in their vicious effort to destroy a fine person)。依據(jù)語用行為理論可以判斷,這條推文是特朗普為了強化美國群眾對民主黨的心理認識的語用行為。特朗普強調對Kavanaugh的指控實際上是民主黨人蓄意陷害,并告知民眾民主黨人利用自己的職位制造政治騙局,破壞國家的政治穩(wěn)定。
(4)使用禁忌語——咒罵,或使用辱罵或褻瀆的語言
例4The problem with banker Jamie Dimon running for President is that he doesn't have the aptitude or“smarts” & is a poor public speaker & nervous mess-otherwise he is wonderful.I've made a lot of bankers,and others,look much smarter than they are with my great economic policy!
Sep 13,'18 @ 3:22 am ET
在例4中,特朗普使用積極不禮貌策略中“使用禁忌語”的語用行為來攻擊對方的面子,批評Dimon“沒有參加總統(tǒng)競選的資質和聰明才智”(he doesn't have the aptitude or“smarts”),并把他形容為一個“糟糕的公共演講者和精神錯亂的人”(poor public speaker& nervous mess)?!皀ervous mess”指有精神病的人;或者精神和思慮迷糊不清,失去常態(tài)的人。對“精神錯亂”這一詞的描述都不是正面的。特朗普使用“精神錯亂”(nervous mess)這一隱喻,達到諷刺挖苦Dimon的語用效果。
本文結合Culpeper的不禮貌策略與Mey的語用行為理論,分析了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特朗普發(fā)表的推文中不禮貌策略的使用情況。研究結果顯示:(1)特朗普政治推文中使用的不禮貌策略主要有四種,分別是:直接不禮貌策略,積極不禮貌策略,消極不禮貌策略和諷刺或嘲笑的禮貌策略。其中積極不禮貌策略的使用頻率最高,而抑制禮貌策略根本沒有涉及。(2)不禮貌輸出策略在特朗普政治推文中主要表現(xiàn)為四種,分別是:貶義性提名,明確將對方與負面因素聯(lián)系起來,屈尊、輕蔑或嘲笑對方以及咒罵或使用褻瀆的語言。(3)不禮貌策略在特朗普政治推文的語用行為大多用于解釋其個人行為和強調其政治觀點,在話語中起到提醒、警告民眾,譴責、批評、嘲諷政治對手等語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