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陽
在胡同口的報廢電三輪里,住著一對修車人夫婦。在我的印象中,他們似乎從很久以前就在那里修車、配鑰匙了。上次班級的鑰匙,我就是在他們那里配的。
這時恰好有人來修車,便在電三輪外輕輕喚了一聲。男人答應著打開門,哼著小曲兒從他那溫暖舒適的“小窩”里鉆了出來。這是我第一次打量他的“家”:三輪車的玻璃窗戶已經沒了,只糊著些廢舊的報紙。車廂里原本的座位拆掉了,鋪上了格子紋樣的床單。等那男人下了車,我才發(fā)現在里面還躺著一個熟睡的女人——那是他的妻子。明明是一個那樣小的窩,他們是怎樣鉆進里面,并且把它變成一個小家的呢?這一點讓我很驚奇。我聽別人說過,他們夫妻倆結婚已經幾十年了,一直在胡同口擺攤兒糊口,風風雨雨,都守候在那狹小但溫馨的小窩里。
這之后我對他們產生了興趣,每天路過時都會好奇地觀察。我發(fā)現他們工作時總是面帶笑容,時不時還對路過的熟人喊聲:“嗨!過來咧?”或是聊上幾句,看得出,他們是快樂的。雖然我從表面上看不到他們生活的艱辛與困苦,但他們粗糙的手和臉上的憔悴已經說明了一切。
他們的車門打開來就是一個簡易“工具架”,里面全是琳瑯滿目、材質不明的小零件和工具。這些我看都看不懂的東西,他們總能靈活使用。有人來修車時,我常能看到他們靈巧的手在那些零件上飛快地擺弄著。男人忙不過來時,女人便幫忙修車。她不大愛說話,總是安靜地干著自己的活兒。來修車的人,有時會仔細地盯著她,生怕她弄錯一個零件。但我知道她的技術很好,從那次配班級門鑰匙之后,我就知道了。活兒不急的時候,她也會不急不躁地慢慢擺弄手里的零件,修累了,就干脆躺在簡陋的搖椅上,嘴里還哼著歌兒,那畫面質樸又安詳。
到了中午,他們就搬出一口黑黝黝的大鍋,炒著什么。在我的記憶中,那口大鍋總是散發(fā)著香噴噴的味道,讓我無法忘記。飯好了,他們就端著飯碗坐在胡同口,一臉滿足地吃著。在繚繞的飯香中,我發(fā)現,原來粗茶淡飯也可以讓人這么幸福。
前幾天,媽媽接我放學回家,快到胡同口時,電動車突然走不了了。還好只推了幾步就到了他們的修車小攤兒。他們仔細檢查了電動車。男人說:“沒啥問題,換換螺絲就好啦?!彼芾涞匦藓昧塑嚒寢寙柖嗌馘X,女人憨笑說:“這活兒簡單,不要錢。”我們不好意思地感謝了他們。這普通的一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他們夫妻應該是人群中再普通不過的人了,然而他們的生活過得依然有滋有味。雖然連像樣的家都沒有,但他們仍以一顆熱愛的心對待生活,仍能從簡單的生活中尋找到快樂。也許這就是千萬普通人的生活縮影吧,辛苦卻也快樂。
教師點評
小作者將目光投向了一對普通的修車夫婦。她實實在在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嘗試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她敏銳地捕捉到一系列鮮活的細節(jié),如:散發(fā)著飯香的鐵鍋,女主人修車時利落的動作,在搖椅上休息時的愜意,不要“我們”錢時的憨笑等,寥寥幾筆就使人物躍然紙上。而對于這樣的生活,小作者并沒有模式化地表達同情,而是坦誠地寫下自己的思考:原來平凡的人生既有辛苦,也有簡單的快樂。
(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