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園園
【摘 要】漢語古詩、古文,能流傳至今的,大多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能被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無疑更是精粹中的精粹。教好這些古詩文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實踐中卻存在著很多難點,要很好地完成其教學任務,就必須選擇相應的對策,克服這些難點。
【關鍵詞】小學誦讀;古詩文;情景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1
引言
情境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場景,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情境教學通過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更好地體會所學內(nèi)容在具體的生活實際中的運用,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更好地開展情境教學呢?
一、小學古詩文教學中的難點
1.古詩文的含蓄精煉、用詞深澀給教學帶來困難
古詩詞,具有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含蓄凝練,往往以形象來反映生活,即“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通過物境、情境等意境來表達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精煉和含蓄的特征;具有音樂美,很多詩詞原先都是配樂歌唱的,格律詩(詞)更具有固定的格律。
2.小學教師的古詩詞、文言文功底較差,也給其教學帶來困難
我們并不否認小學的語文老師中,有不少通今博古的佼佼者,但從總體上來說,由于受特定的歷史時期的條件制約,在他們本身就業(yè)前的學習階段,所學的古文化(主要的是古詩詞、文言文知識)并不多,就業(yè)后倘沒有得到很好的再教育,那就是教師本身的先天不足。作為一個教師,如果自己都沒有很好的古文化功底,要很好地完成小學的古詩文的教學,也是很困難的。
二、小學語文古詩文情景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內(nèi)容情景,讓學生融入詩文的情境氛圍中
古詩文(特別是古詩詞),充滿著詩情畫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為兩者都具有色彩美、結(jié)構美、韻律美、意境美等特點。如唐代詩人賈島《題李凝幽居》,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靜景是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閑居,而動景則是騎驢、敲門、過橋等。教師在講授這首詩時,如能使用多媒體等手段,創(chuàng)設其情景,讓學生如親臨其境,詩的意思不講已懂,教師只要講解個別字詞、句式,就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的目的了。
2.通過想象感受古詩文中表達的意境美
古詩文的語言精練但是能夠構建出優(yōu)美的意境。可以說古詩文并不只是一種語言方面的藝術,其還包括音樂與繪畫,等等,也就是說其是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小學階段的古詩文教材對于這點的體現(xiàn)也是非常明顯的,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以及審美能力具有關鍵的作用。我國的古代詩歌對于韻律和格律是非常在意的,而且特別重視對仗,強調(diào)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將藝術美與意境美能夠完美融合起來,教師要在實施古詩教學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在實際教學中指導學生對詩句的意境進行想象,讓他們可以置身在詩句構建的意境當中,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也要根據(jù)需要把配樂與繪畫融入到古詩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輕松與歡快的配樂或者聲情并茂朗讀能夠讓學生盡快沉浸到相應的意境當中,進而能夠在相應的環(huán)境中體驗作者的情感表達之妙。繪畫也是古詩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的手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資源尋找與詩句相應的圖畫,在教學中先組織學生把詩句轉(zhuǎn)變成相應的圖畫,然后再播放出自己找出的圖畫,讓學生根據(jù)圖畫來理解詩句表達的意境與實際的含義,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可以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到其中的巧妙與美。比如,在教學《早發(fā)白帝城》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古箏當作配樂,教師跟隨配樂進行吟誦,學生閉眼進行想象,然后把自己的想象通過畫圖表現(xiàn)出來,這樣對詩句進行學習,學習的效率更高,學生的印象也更為深刻。
3.授之學習之漁,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方法
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边@句話很適用于古詩文的教學。因為任何事物都是有其特點和規(guī)律,古詩文在文字的含義上、在遣詞造句上、在句法特點上、在布局謀篇上,也是如此。許多文言文中的字詞,只要教會學生掌握其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含義以及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是不難學會的。比如《兩小兒辯日》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的“去”字(離,距離),《亡羊補牢》中的“亡”字(逃跑,丟失),還有一些常見的通假字,某些固定的句型,不是教學生死記其在某句、某文中的含義或用法,而應教會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重視誦讀,感受意境
古詩文具有兩大特點:韻律美和意境美。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押韻是古詩文普遍的特點。詩文押韻不僅展現(xiàn)出了古詩聲調(diào)和諧的韻律美,還使詩詞朗朗上口、便于記憶;意境美是古詩文的第二特點,古往今來,古詩文的兩大主題莫過于敘事和抒情,通過敘事表達思想感情,通過抒情展現(xiàn)不同意境。因此我們不妨將二者結(jié)合,通過反復誦讀古詩文、細細品味其中的意境來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三、小學階段古詩文教學的意義
首先,對于傳承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積極的作用。由于世界文化具有的多元化和多樣性的特點,一些青少年受到其不利的影響,盲目跟風,重視國外文化而忽視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的情況不斷發(fā)生。小學階段的古詩文教學雖然內(nèi)容不多,但是其是語文教育的關鍵構成,作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需要被不斷傳承,通過讓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古詩文教學,了解古詩文能夠讓他們理解我國文化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不斷的發(fā)展與變化,進而形成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并且珍惜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使得其能夠得到有效的傳承。其次,通過對古詩文的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當中,重點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的體現(xiàn),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理解古詩詞具有的獨特魅力和表達的方式能夠逐漸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推動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對于提高語文水平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小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因此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應不斷學習,認真對待古詩文教學,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古詩文的作用,培養(yǎng)全面的、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守恒.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