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明
【摘 要】為了適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需要進行改革。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采取措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本文重點研究了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為了找到一條可靠的途徑,通過努力提高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質(zhì)量,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2
在小學中高年級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敘述性和散文的學習,其中一些小寓言很難閱讀。此時,閱讀教學尤為重要。只有教師才能運用適當?shù)姆椒ㄟM行閱讀和教學,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獨立閱讀和學習的能力。學生應在了解詞匯和句子的基礎(chǔ)上,學會閱讀課文和理解課文。為此,筆者主要提出了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
在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必須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對促進閱讀教學活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相關(guān)研究表明,只有對閱讀感興趣的學生才能更積極地參與閱讀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而且為成功提供了機會,鼓勵學生熱愛閱讀和學習。例如,在草原研究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述老舍的生活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教學結(jié)束時,老師可以推薦《茶館》、《駱駝祥子》等老舍作品,滿足學生的閱讀欲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教學效率。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
在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教師可以有效地掌握教學時間。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跟上教學進度,教師留給學生的獨立思考時間較少,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消極的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前做好閱讀準備。在課堂上,教師應預留足夠的時間鼓勵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在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小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閱讀和學習。引導學生閱讀筆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閱讀自己的閱讀感受時閱讀和思考。在長期的閱讀教學實踐中,學生可以積累更多的閱讀經(jīng)驗,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奠定基礎(chǔ)是關(guān)鍵
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是通過中、低年級的學習積累起來的,他們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漢語詞匯。然而,隨著閱讀長度和閱讀難度的增加,學生需要有更大的詞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首先注意擴大學生的漢語詞匯。讓學生記住課文中的生詞,把它們畫下來,寫在書上,并經(jīng)常閱讀。此外,教師還應允許學生記住與課程相關(guān)的詞匯和課外書中容易出錯的詞匯,以便在反復朗誦時掌握和理解。第三,要大力推廣成語。如果小學學生繼續(xù)在初中學習漢語,他們必須以扎實的漢語知識為基礎(chǔ),以便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輕松應付漢語閱讀。我們說,閱讀的過程是把詞匯和句子結(jié)合起來并大聲朗讀。因此,在基本的基礎(chǔ)上理解詞匯和句子尤為重要。只有掌握最基本的東西,學生才能準備發(fā)音和糾正發(fā)音。那么,閱讀教學是成功的一半。
四、重視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他的人生教育觀:“人生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敝鲝垼喝松鸁o處不在,即學校無處不在,整個社會就是生活的地方,即教育的地方。教學方法以學習法為基礎(chǔ)。學習方法是以做的方法為基礎(chǔ)的,如何做事是如何學習,如何學習是如何教學,教學和學習是以做為中心的。因此,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學生應該更直接地接觸到語言材料,掌握使用語言的規(guī)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應用鞏固學習成果。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指導學生讀寫結(jié)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閱讀練習、加強學生在中國各地的學習和使用、學習漢語、使用漢語和英語的作者的詞匯、句子和表達。在許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
五、鞏固學習方法,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
略讀教學不僅是學生在略讀練習中獲取信息,也是學生在連續(xù)練習中學習略讀方法,學習如何略讀,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讓學生略讀課文,掌握語言學習的方法,如語言和寫作的鑒賞,掌握主要內(nèi)容,理解思想和感受,組織作者的思想。在日常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學習和積累的方法,利用時間在課文中略讀,并不斷鞏固,最后達到熟練運用之母。雖然略讀課文鼓勵學生獨立閱讀,使用他們已有的學習方法,但這不是一種默許。教師必須在教學中體現(xiàn)引導和引導的作用,有計劃、有目的地設(shè)計教學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充分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教師也要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困難,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六、組織合作,探索閱讀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精神交流的過程。學生只能從作者的角度來探究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感知,并運用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基礎(chǔ)來理解課文,以實現(xiàn)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精神交流。在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充分利用群體合作,豐富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例如,在“草與樹”的課文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合作,探索夏洛特當時的感受,哪些詞讓你在信中感到悲傷,如果有人看到他在寫作,他怎么說,她是什么樣子。學生在等待提問時,從作者的角度交流思想,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七、結(jié)束語
總之,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力的有效手段。同一課文在不同的解釋下有不同的結(jié)果。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從多個角度解讀課文,從作者的角度理解課文的本義,從作者的角度解讀課文,確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角度解讀課文,滿足學生的要求。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從語言的角度看教學課文的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多個角度來考慮課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全面、更準確地理解課文。
參考文獻
[1]陳海軍.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途徑探析[J].才智,2017(12):86.
[2]楊娟.小學語文中高段閱讀教學的相關(guān)策略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6(11):194.
[3]朱紅云.試分析小學語文中高段閱讀教學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122.
[4]張瀝.初探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8(1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