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芬娜
【摘 要】隨之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各個學校的關注重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也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創(chuàng)新道德與法治授課方式是各個學校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內容大多來源于生活,因此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是可行的。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使其重新煥發(fā)生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02
引言
學生在初中階段是養(yǎng)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所以各個初中學校越來越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授,但是在教學方式上,由于教師一貫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對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厭學心理,所以,教師必須對授課方式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將生活實例以及與教學相關且學生熟悉的內容運用到課堂,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未來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生活化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課堂中,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愉快地利用現實生活經驗去發(fā)現、思考和解決問題。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是通過教師仔細研究教材內容,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內容,進而實現科學世界、人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效整合。這樣為學生熟練地將課堂內容應用于現實也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不但能加深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還能促進學生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教師在課堂中必須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多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學生的身邊。所以,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多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引用一些學生熟悉的案例,既能增加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使學生能充分融入課堂,又能活躍課堂的氛圍,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車上遇到老人怎么辦?”“平時答應同學的事情或者跟同學約定好的事情遇到突發(fā)情況不能兌現怎么辦?”等等。讓學生們爭先回答后,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正確做法的小視頻,即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的興趣,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一舉兩得。
(二)教師在課外多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
道德和法治在課堂上所學的終究只是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在生活中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這樣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可以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來更好的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第三單元勇?lián)鐣熑蔚谄哒n積極奉獻社會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講完理論知識的同時,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去敬老院慰問老人之行,或者進行公園環(huán)?;顒樱寣W生多關注生活事件,體驗生活事件,并認真分析生活事件,最終再與教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又能讓學生得到親身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關愛他人和服務社會的內涵,從而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
(三)教師多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點,從而拓寬學生視野
在現階段的教育體系中,許多教師僅僅局限于課本,使課堂苦悶煩躁,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所以,在教學中,尤其是初中階段的教學生活中,學生正處于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教師一定要以課本為基礎,多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點,無限的向外延伸,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課堂上涉及到一些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并引導在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如學習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第十課建設美好祖國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國家新聞,讓學生進行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書本與生活熱點互為補充,一個是理論上的支持,一個是實踐的反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反映問題,分析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四)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
將生活化情境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除了運用一些典型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外,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模擬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身臨其境地去體味、去嘗試。例如,在講解完相關的法律知識后,可以組建模擬法庭,讓學生分別扮演法官和原被告,對于一些案例進行討論。又如,模擬乘公交車的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繹在乘車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在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師既可以設計固定的情節(jié),讓學生進行演繹,也可不設計固定的情節(jié),而是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設計、自由表現。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參與意識、表現欲較為強烈,通過這樣的模擬場景,能夠將教材中枯燥的文字內容轉化為短劇的形式,學生參與其中,會獲得深刻的體驗,也會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當采取什么樣的處理措施。
(五)構建平等交流的氛圍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構建平等交流的氛圍,可通過一些小游戲、小情境等增進師生、生生互動。例如,在教學“青春期的煩惱”一課時,首先,筆者讓學生在紙條上寫下自己的煩惱。然后,從中選出一些“煩惱”,與學生共同討論應當如何解決。這些煩惱都是能引發(fā)學生共鳴的,經過討論,學生提出了許多解決的方法。最后,筆者對這些內容進行總結,并以“知心大哥哥”的身份對學生予以引導,促使他們積極地面對問題,擺脫青春期的煩惱。這樣做,能夠簡化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步驟,推動教學發(fā)展,也能讓教師進一步地了解學生,從而因材施教。
三、結語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是初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必須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才能達到要求的教學目標。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知識型”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本位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在新課程導入、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等方面滲透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更好地發(fā)揮德治課程魅力。
參考文獻
[1]李慶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學周刊,2019(08):101.
[2]王琳.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8.
[3]雷占梅.道德與法制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高新區(qū),2018(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