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件回歸文物國博集結
近日,備受矚目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國家文物局成立的策展團隊從15萬余件、300余批次文物中精心遴選了25個最具代表性的流失文物回歸經(jīng)典案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流失文物回歸的歷史性成就進行全面總結與展示。該展覽匯集來自13個省市、侶家文博單位的600余件回歸文物,展品不僅包括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恫h帖》《中秋帖》《五牛圖》以及秦公晉侯青銅器、龍門石窟佛像等珍貴文物,還包括我國近期成功追索回來的“曾伯克父”8件青銅組器。
西山永定河講述北京歷史
作為北京的重要地標,西山和永定河為人熟知,北京城的歷史文化和這一山一水息息相關。日前,首都博物館集結永定河文化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等多家文博單位共計224件(套)文物,推出了“山河·家國——西山永定河文化展”,依照時間順序介紹了西山永定河地區(qū)從遠古人類起源至新中國成立的演變歷程。展品包羅萬象,從石器、青銅器、窯具、建筑構件、王公貴族墓中的金銀器等出土文物,到三家店龍王廟中發(fā)現(xiàn)的佛牌字、佛牌畫,下葦?shù)槠び皯蜓莩鰰r使用的道具,近代紅色革命的文化遺存,展現(xiàn)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與生態(tài)恢復。
河南靈寶發(fā)現(xiàn)大型古漢墓群
河南省靈寶市近日發(fā)掘出大型漢代墓葬群,其規(guī)模和出土文物均創(chuàng)靈寶市歷年之最。此墓群共有古墓葬76座,從墓葬分布和出土器物分析,為多個家族墓的集聚地,從東至西由早到晚排列,時代跨度從西漢晚期到東漢初期,距今2000年左右。墓葬出土文物為720余件,有銅器、陶器、鐵器等,還出土了大量的銅錢。其中一座古墓中出現(xiàn)了墓主人的印章,這在古墓發(fā)掘歷史上非常少見。經(jīng)鑒定,墓主名字為“郭家定”。此墓葬的發(fā)掘對研究和探討三門峽、靈寶乃至豫西地區(qū)的漢代政治、文化和經(jīng)濟有重要意義。
銅奔馬“馬踏飛燕”被發(fā)現(xiàn)50年
今年9月是國寶銅奔馬發(fā)現(xiàn)50周年。近日,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王琦專門撰文,講述了銅奔馬發(fā)現(xiàn)出土時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并披露了命名淵源以及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據(jù)介紹,銅奔馬現(xiàn)藏甘肅省博物館。長期以來,關于其命名一直有著很多爭論,迄今為止始終沒有公認的結論,仍然稱它為銅奔馬或馬踏飛燕。然而,不管最終采用哪個名稱,這匹飛翔的馬不僅是古代匠人的杰出之作,而且也成為了中國眾多文物的代表。
2019影像上海全面升級
日前,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又如約而至。今年的博覽會由中英兩國團隊和全球范圍業(yè)內專家共同促成,來自亞、歐、北美地區(qū)的50家一流畫廊,200位藝術家的千余件攝影、移動影像、錄像、裝置、表演藝術和混合媒體佳作匯聚一堂。全面升級七大公眾板塊,瑪麗亞·阿布拉莫維奇、荒木經(jīng)惟、杉本博司、彭禹、曹斐等國際前沿當代藝術家的經(jīng)典作品匯集于此,為觀眾奉上了多元化數(shù)字新時代的饕餮大宴。其中“收藏家特展”板塊集合中英兩地藝術家,推出群展“高瞻遠矚”,意圖使藏家與觀眾離開其舒適區(qū),思考收藏數(shù)碼藝術品的新方式。
成都打造張大干藝術博物館
為紀念藝術大師張大干誕辰120周年,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藏品捐贈簽約儀式于日前在成都博物館舉行。張大干入室弟子孫云生之子孫凱向成都市政府捐贈張大千物品與畫作共計645件,其中包括被張大干稱為“無價”的粉本384件,書信、印章、文房物品等共227件,更有珍貴的繪畫及書法作品、珂羅版收藏品、繪畫復制品等數(shù)十件。據(jù)介紹,張大干藝術博物館以張大干親自設計建造的故居“八德園”為意象藍本,將博物館、美術館、園林藝術館三館合一,形成獨一無二的“館園一體”的專題藝術博物館,預計兩年后將全面建成并正式對公眾開放。
又一套紀念幣絢麗登場
日前,備受廣大金銀幣收藏愛好者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幣”終于露面。該套紀念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共7枚,其中金質紀念幣2枚、銀質紀念幣4枚、雙色銅合金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金質紀念幣和銀質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則有寓意民族團結同心、普天歡頌國慶的組合圖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標識,慶賀祖國華誕、禮贊祖國繁榮的組合圖案等。
150克圓形金質紀念幣面額2000元,最大發(fā)行量2000枚;8克圓形金質紀念幣面額100元,最大發(fā)行量6萬枚: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面額300元,最大發(fā)行量5000枚;15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面額50元,最大發(fā)行量7000枚;兩種3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面額均為10元,最大發(fā)行量2×10萬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面世的雙色銅合金紀念幣與現(xiàn)行流通人民幣職能相同,與同面額人民幣等值流通。其面額為10元,材質為雙金屬銅合金,發(fā)行數(shù)量為1.5億枚。
揚州辦瘦西湖非遺文化月
2019年揚州瘦西湖“非遺文化月”活動于近日拉開帷幕,涉及揚州雕版印刷、揚派盆景、揚州剪紙、揚州絨花等多項非遺項目。非遺文化月期間,您不僅可以看到雜耍藝人表演幌板頂、柔術等雜技,盆景大師現(xiàn)場展示盆景的剪扎、養(yǎng)護知識與技巧,還能從專業(yè)雕版大師那里學到雕板印刷的一整套流程,并學習扎染工藝。本次活動通過非遺市集、非遺美食、非遺體驗、非遺演藝、非遺傳承等五大活動,讓游客領悟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揭曉
近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左)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右)揭開了面紗,它們分別以國寶熊貓和紅燈籠為設計靈感,將中國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完美結合。隨之而來的是,體育紀念品的收藏也將迎來新熱潮。據(jù)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fā)部部長、吉祥物評委會成員樸學東透露,北京冬奧組委將于10月5日起,每月第一個星期六的“特許上新日”在全國各實體店和官方網(wǎng)店陸續(xù)推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特許商品,此外還將在年內發(fā)行吉祥物紀念郵票和郵品。之后還會有大批量、多品種、含有新創(chuàng)意、使用新材料且形象有趣的吉祥物特許商品不斷推出。
帕特農神廟浮雕欲“破鏡重圓”
2021年是希臘獨立200周年,希臘計劃舉辦特別展覽,展出帕特農神廟浮雕等流失文物。其中,帕特農神廟未被損毀的中楣雕帶全長160米,目前約80米收藏于大英博物館,50米收藏在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另有30米分布在8個歐洲博物館。目前希臘總理已向英國提出文物互借,并與法國達成協(xié)議,盧浮宮將于2021年借展兩件館藏帕特農神廟雕塑。作為交換,希臘將首次向法國出借一批稀有青銅雕塑。
高科技還原《兩只猴子》
《兩只猴子》是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的重要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現(xiàn)存畫作中最小的一幅,尺寸只有20厘米。日前,柏林國家博物館與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合作,借助立體顯微鏡、紅外線掃描、X光成像和熒光分析等多種新技術,對畫板、顏料進行深入分析,以1:1的復制品重現(xiàn)老勃魯蓋爾創(chuàng)作《兩只猴子》的過程。目前,此成果正于柏林國家博物館的畫廊博物館展廳呈現(xiàn)。
大英博物館籌建伯克郡新館
大英博物館目前藏有800多萬件歷史文物,但其倫敦本部僅能展出其中8萬件,因此其將在位于伯克郡的欣菲爾德建造全新的大英博物館考古研究中心。新館建筑由曾經(jīng)操刀過國王十字車站改造項目的約翰·麥卡斯蘭建筑事務所設計,面積將超過1.5萬平方米,由三個相連的體塊組成,同時承擔儲藏、研究、展示與保護大英博物館藏品的功能,還將作為大英博物館的“出借中心”,推動美術館與其他機構分享自己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