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陳榮華
(1重慶大學 建筑城規(guī)學院,重慶400045;2重慶市設計院,重慶400015)
圖1 張家德(1913-1982)
每一座偉大的建筑背后,總有一位偉大的建筑師,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設計師,正是那個時代建筑師的優(yōu)秀楷模.
張家德,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威遠縣一個貧寒的鄉(xiāng)村教師家庭,自幼勤奮好學.1930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建筑系,同時選修結(jié)構(gòu)專業(yè)課程 (圖1).除了繁重的學業(yè)之外,張家德還得在晚上外出教書,或替別人制圖、描圖,以彌補獎學金的不足.1935年7月,張家德從中大畢業(yè),并于同年獲得全國高等建設文官考試第二名.在此后的兩三年間,他參加設計了南京軍校工程、市民新村等七八十幢建筑,其中南京國民大會堂獲得了全國建筑工程師第四等獎.1938-1940年間張家德回到四川,在成都蜀華實業(yè)公司擔任總工程師,設計了成都新聲劇場原址的中央大戲院、聚興誠銀行、沙利文舞樓、私人住宅以及瀘州二十三兵工廠等工程.就在聚興誠銀行工地檢查工程質(zhì)量時,一場大雨使他患上了肺炎,又被庸醫(yī)所誤,由于藥物中毒導致了永久性耳聾,給他的生活和事業(yè)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和損害.
懷著沉重的心情張家德離開了蓉城,來到重慶,同行"照顧"他的"同窗好友"卻盜走了他縫在棉被夾層中的全部存款以及凝聚了他多年心血的設計作品和圖書資料,不辭而別!身體的殘疾和生活的不幸并沒有擊倒張家德.1941年起,他開始主持"迦德建筑師事務所",在重慶從事遭日軍轟炸后的城市搶修和重建.期間主要作品有陜西街建設銀行總行、內(nèi)江分行、小龍坎電影院等.
1949年9月2日,國民黨反動派在逃跑前夕放火燒毀大片城區(qū),燒死了數(shù)以萬計的無辜百姓.張家德所居住的一幢四層小樓也在火海中付之一炬!1949年11月,重慶解放,正在張家德走投無路的時候,一位軍人找到了這位"著名的聾子工程師",安排他到新成立的西南建筑公司設計部作了一名組長.張家德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對共產(chǎn)黨、對人民政府充滿了感激之情,以滿腔高昂的熱忱和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投身到"建設人民的生產(chǎn)的新重慶"熱潮中,并在人民共和國三年恢復時期完成了他的巔峰之作——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為中國、為重慶也為他自己贏得了世界性聲譽.然而登頂之后的路卻走得并不順意.下面我們將透過段云詩作的背景事件,看他是怎樣書寫自己的人生.
自從重慶市人民大禮堂設計方案選拔開始,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兼大禮堂工程處處長的段云就與張家德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1982年,張家德病逝,段云悲從中來,訴諸筆底.一如當年在散步中偶遇張家德一樣,他又在散步與思念中得詩一首,記述了張家德的主要事跡與他們之間的不解情緣,言之切切,情之殷殷,令人感佩.茲錄如下(圖2).
詩云:
君耳不聰其心明,學技精湛善哉行.壯心未酬知音少,任教途窮志不窮.
重慶解放五零年,檢舉奸商蕭子言.輪流坐莊互抬轎,抬高標價賺黑錢.
法院查證多積案,槍斃首惡又罰鍰1.從此得罪營造界,排誣攻訐總挾嫌.
西南禮堂要修建,設計施工一總攬.開山填溝平地面,鋼構(gòu)木架仿天壇.
金碧堂皇稱富麗,玉階級比排闌干.坐席五千米四萬,造價每米五十元2.
五八躍進大修建,人大會堂首當先.繪圖設計求應徵,成名成家受責譴.
建筑學術嚐發(fā)展,自購洋書苦鉆研.日夜窮究且計算,不給工作不素餐.
十年浩劫風云變,诪3語誣詞飛滿天.埋首不言仍苦學,艱韌不拔志彌堅.
嗣后國家搞旅游,受命設計嚴要求.房間兩千床加半,四十三層鋼結(jié)構(gòu).
領導首肯群眾贊,凌霄國內(nèi)最高樓.正待開工動手建,氣候突變壓頂愁.
君我相處卅二年,兩度合作成敗間.先后挈來常綠樹,與我深結(jié)不解緣.
老來殷殷尋宗親,叮嚀故鄉(xiāng)女族孫.勿忘帶來佳釀酒,俾我用他送知音.
憶張家德工程師同志
一九八二年五月傍晚散步中得后一首,次年二月子女送遺信及酒后所作.
一九八六年春節(jié)日書 段云
圖2 段云手書《憶張家德工程師同志》長詩
下面我們將透過詩中的背景事件,展現(xiàn)張家德坎坷的經(jīng)歷,看他是怎樣書寫自己的人生.張家德的后半生由于客觀的原因,雖然沒有驕人的成績,也并不完美,但他心懷國家建設和對建筑事業(yè)與學術發(fā)展的執(zhí)著與癡迷,以及那種正直無私、嫉惡如仇、途窮志堅、任勞任怨、不圖名利、默默奉獻的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與紀念.從某種意義上說,張家德的悲劇人生,何嘗又不是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另類典型,讓人可嘆可敬!
在與段云等人的相處共事中,進一步提升了張家德的愛國情懷和政治覺悟.由于張家德對工程質(zhì)量一以貫之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他很快發(fā)現(xiàn)了蕭子言等人在工程建設中偷工減料、欺騙甲方、中飽私囊的斑斑劣跡.以其固有的嫉惡如仇的秉性,"通過我(段云)檢舉揭發(fā)了蕭子言所在的重慶基泰工程司等私人營造廠私下串聯(lián),哄抬造價,輪流坐莊,欺騙國家的情況.我(段云)向組織反映,查明確有其事.為首的基泰工程司被罰款80萬元(當時是80億元),負責人蕭子言被槍決,同案其他人犯有的被判處徒刑.案件結(jié)束后,西南軍政委員會表揚了張家德工程師,發(fā)給張獎金300元.重慶新華日報有過詳細的報道"4,成為轟動當時的大案.故而段云在詩中有言"從此得罪營造界,排誣攻訐總挾嫌".此外,"他還通過我(段云)檢舉過他的一個同事,叫余厚欽.此人系國民黨中訓團受過訓的特務,偽國大代表,混入我西南軍區(qū)革干技校,我向組織反映后,查明余確系潛伏特務,逮捕法辦,后來在勞改中死去."同時"張家德是資產(chǎn)階級'星四聚餐會'最早的揭發(fā)者之一"5.張家德的種種表現(xiàn)使他和段云之間早已從一般的工作同事升華為真摯的革命同志,友情更加深厚.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從1951年6月設計方案選定開始,在賀龍、鄧小平的直接指揮下,通過全體參戰(zhàn)人員的艱苦奮斗,僅僅用了三十二個月的時間就已建成.它一經(jīng)問世,立即在國內(nèi)外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短短兩年之內(nèi),除了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相繼蒞臨外,還接待了眾多外國政要,各界名人和訪華團體,廣受贊譽.印度總理尼赫魯曾指示駐華使館通過中國外交部索要大禮堂設計圖紙,為在新德里修建國家大劇院作參考.大禮堂為重慶、為中國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正當人們沉浸在大禮堂取得空前成功的時候,歷史卻和它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1955年4月9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豪華的大禮堂,花錢的無底洞》的文章;緊跟著在毛澤東發(fā)動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中,"反對以梁思成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的唯美主義的復古主義思想",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又同北京西頤賓館、長春地質(zhì)宮和北京三里河"四部一會"辦公樓一起遭到了點名批判.然而張家德在首長們的庇佑下,并沒有受到什么沖擊,依然得到賞識和器重.1954年,賀龍進京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張家德也隨調(diào)入京,以甲方代表的身份參加了首都新建體育場館的設計與建設,但其組織關系掛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任副總建筑師.在此之后,張家德因為耳聾和其他原因被安排在北京市院研究室,除了參加一些"重大工程"的圖紙審查之外,就再沒有設計作品問世.個中原因,段云在致中央領導的信中有所披露,但因為缺乏其它佐證,此處從略.1958年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北京決定修建"十大獻禮工程".張家德未經(jīng)組織安排,自行"繪圖設計求應徵,成名成家受責譴"."他們什么工程都不讓他干,反過來又說他什么也干不了","是吃社會主義的政治騙子".不過在全國業(yè)界內(nèi)張家德依然聞名遐邇.1959年2月3日起,張家德應邀參加了在北京前門飯店召開的全國建筑界著名專家關于"十大工程"的設計研討會,并作為周恩來總理親自指定的三位鋼結(jié)構(gòu)專家之一,負責審查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設計圖紙,奉命簽下將承擔終身責任的名字.
1966年,文化大革命狂飆突起,張家德被打倒,罪名之一便是鄧小平、賀龍的黑干將,被迫害、關押、審查達12年之久.但這絲毫沒有打消張家德對建筑對事業(yè)的癡迷,他堅信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必將到來,即便是坐在馬桶上也在鉆研他的建筑書.正如段云詩云"十年浩劫風云變,诪語誣詞飛滿天.埋首不言仍苦學,艱韌不拔志彌堅".不但如此,他還不分寒暑,十分仔細地考察東西長安街,心中默默地規(guī)劃著這里那里應該修建什么樣的建筑,并用效果圖將它們表現(xiàn)出來,期待著有一天能供有關部門作參考.當筆者見到現(xiàn)仍存于張家的后人家中長達幾近二十米的手稿時不禁為之動容.然而這在當時卻被某些人視作"瘋子"所為.所以段云感嘆他"壯心未酬知音少,任教途窮志不窮".
唐山地震后,張家德真切地感到建筑抗震設計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建筑學術嚐發(fā)展,自購洋書苦鉆研.日夜窮究且計算,不給工作不素餐".時任國家計委副主任的段云劫后復出首訪日本,為老友帶來地震之國日本研究建筑抗震設計的權(quán)威專家武滕清的專著,張家德愛不釋手,潛心苦讀,盡得精髓,期待著在國家恢復建設時能夠派上用場.
圖3 段云致谷副總理并報鄧副主席、李副主席信手抄稿
1978年,鄧小平三度復出.1979年,段云致信"谷牧副總理并報鄧(小平)副主席、李(先念)副主席",說他本人"在政治上負有責任"為張家德洗冤.用具體的事實說明張家德絕不是什么"政治騙子",恰恰相反,他檢舉揭發(fā)奸商、特務有功.在工作中則是"不計報酬"、"任勞任怨","確有真才實學",建議"調(diào)離北京市設計院","讓他再為黨為社會工作",并轉(zhuǎn)交了張家德的申訴材料(圖3).同年,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張家德終于得以徹底平反,并被調(diào)任中國建筑科技研究院副總建筑師.當國家建委、建研院的領導與張家德見面時,張家德第一句話就是"請給我工作,馬上給我工作"! 此時正值改革開放前期,來華旅游的外賓驟然增多,涉外賓館床位明顯不足.張家德通過段云建議國家旅游總局在北京東站附近建高層賓館.經(jīng)有關方面研究,組成了由張家德負責的會戰(zhàn)班子.此時他的身體已十分瘦弱,又患有嚴重的哮喘病,一邊向口腔噴灑藥物霧劑,一邊又和同事們突擊加班.在跑遍上海、蘇州、廣州進行深入調(diào)研的基礎上,1979年8月,地下3層,地上38層(最初為43層),能夠抗衡八級地震的"旅游大廈"設計方案終于獲得通過(圖4).然而正當同志們爭分奪秒趕畫施工圖時,1980年由于經(jīng)濟過熱,不得不壓縮基建,大批工程紛紛下馬,"旅游大廈"也遭此厄運.會戰(zhàn)小組的成員如遇晴天霹靂,心痛不已!這就是段云詩中所寫"嗣后國家搞旅游,受命設計嚴要求.房間兩千床加半,四十三層鋼結(jié)構(gòu).領導首肯群眾贊,凌霄國內(nèi)最高樓.正待開工動手建,氣候突變壓頂愁.君我相處卅二年,兩度合作成敗間."
圖4 張家德手繪"北京旅游大樓"透視圖及建模型照片
張家德一下子仿佛老了很多.1982年5月20日,張家德終因肺氣腫、肺心病停止了心臟跳動."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張家德的高層建筑抗震夢雖未能實現(xiàn),但卻踐行了一個科技工作者拳拳報國的赤子之心和奉獻精神.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成功建筑都有過多角色參與連續(xù)決策的過程.其間,政府、業(yè)主擁有最大的話語權(quán)和決策權(quán),當然建筑師的素養(yǎng)與功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倘若政府、業(yè)主和建筑師能在價值觀念、審美取向方面達成共識,具體操作上則放手讓建筑師去作,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給予必要的支持,如此"三位一體",乃是建筑作品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張家德設計的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實踐就是生動的范例.當然,時代在演進,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聲音和語言.但在中國的體制下,"三位一體"依然是中國建筑的成功之路.
在中國作為大國迅速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下,我們更應該承繼張家德等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高舉中國特色的旗幟,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民族之精神與時代之文化"(宗白華語)的優(yōu)秀建筑作品.
注:
1鍰,音環(huán).古幣單位.此處引申為罰金之代稱.
2米,此處指平方米.大禮堂建筑面積加上室外鋪地面積約四萬平方米.
3诪,音舟.欺誑,詛咒之意.
4見段云致中央領導,為張家德辯冤信.由張家德子女提供.
5見丹麥伍重墓志銘.
圖片來源:
圖1:《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甲子紀》.
圖2、圖3、圖4:由張家德子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