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崢 劉 洋 費 凱 閆家智 王 冰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是足踝部常見的骨折,是急診最為常見的足部骨折之一,約占所有跖骨的68%,多由踝關節(jié)內翻跖屈所致。由于第5跖骨基底為多條肌腱的附著點,容易發(fā)生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對于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療方法種類繁多,例如保守治療、克氏針張力帶、空心釘、可吸收釘、鎖定加壓鉤接骨板等。本研究回顧性分析筆者醫(yī)院2010年8月~2016年10月采用切開復位空心釘固定治療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54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收集2010年8月~2016年10月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骨科收治第5跖骨基底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患者平均年齡42.3±8.7歲(20~57歲)。左側18例,右側36例。致傷原因:所有54例均為扭傷,閉合性骨折,受傷至手術時間4.3±9.8天(1~48天)。新鮮骨折49例,陳舊骨折5例。按照Lawrence和Botte分型:Ⅰ區(qū)35例,Ⅱ區(qū)19例。手術指征為骨折移位超過2.0mm或累及第5跖骨近端關節(jié)面超過30%。
2.手術方法:腰硬聯(lián)合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患者平臥于手術臺上,大腿根部置充氣止血帶。皮膚切口以于第5跖骨基底為中心,切口長約3cm,注意勿損傷切口附近的腓腸神經,分離暴露骨折斷端,直視下清理斷端,復位骨折塊,鉆入2枚直徑1.0mm的導針,空心鉆開口皮質后,擰入3.0mm的空心螺釘2枚。C型臂透視骨折復位固定良好,沖洗傷口,逐層關閉切口。
3.術后處理:術后無需石膏固定,低分子肝素(那屈肝素鈣 0.4ml,每日1次)抗凝3~7天。鼓勵患者盡早進行足踝部主動活動,術后第2天可拄拐行患肢免負重活動,術后12~14天拆線。定期門診隨訪,根據(jù)骨折愈合情況,逐步開始負重下地活動。術后6個月門診隨訪采用美國足踝外科協(xié)會(AOFAS)中前足評分系統(tǒng)評估。AOFAS評分包括如下指標:疼痛40分、前后足活動14分、功能和支撐與自主活動情況10分、足部對線10分、反常步態(tài)8分、踝-后足穩(wěn)定性8分、最大步行距離5分、地面步行5分,分值為0~100分。90~100分為優(yōu),75~89分為良,50~74分為可,<50分為差。
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平均手術時間為38.00±8.95min(29~58min),平均住院時間為6.25±2.17天(4~16天)。54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7.25±8.46個月(6~18個月),切口愈合良好,門診復查X線顯示骨折愈合均愈合,未出現(xiàn)傷口不愈合、傷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骨折不愈合、骨折延遲愈合、內固定物松動、內固定物斷裂等。完全下地負重時間為6.16±0.87周(6~8周)。術后6個月根據(jù)美國足踝外科協(xié)會(AOFAS)中前足評分,平均93.45±4.72分(88~100分)。54例患者中,優(yōu)51例,良3例,優(yōu)良率為100%。新鮮骨折典型病例詳見圖1。5例陳舊骨折患者,為先采取保守治療,發(fā)現(xiàn)骨折不愈合,殘留足部行走時疼痛,后選擇手術治療,典型病例詳見圖2。
圖1 第5跖骨基底部新鮮骨折術前、術后X線A.術前X線;B.術后X線;C.術后6個月X線
圖2 第5跖骨基底部陳舊骨折術前、術后X線A.受傷時X線;B.傷后2個月X線;C.術后X線;D.術后6個月X線
1.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受傷機制及分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最早是在1902年Jones提出的,是由間接暴力引起的撕脫骨折,以Dameron與Lawrencehe和Botte的3區(qū)分類法應用最廣泛,Ⅰ區(qū)骨折是跖骨粗隆部撕脫骨折;Ⅱ區(qū)骨折是干骺端與骨干連接部骨折,又稱Jones骨折;Ⅲ區(qū)骨折是跖骨干部的疲勞骨折。關于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受傷機制研究不多、報道較少。多數(shù)研究認為是由于足在跖屈位時被動內翻,腓骨短肌腱或者跖腱膜外側束牽拉造成的撕脫骨折[1~5]。腓骨短肌腱止于第5跖骨基底的背外側?;撞康难﹣碓从诒砻娴男用}形成的血管網(wǎng),骨干的血供來源于從中間骨干進入的滋養(yǎng)動脈,這就造成基底部和骨干交界處形成一個血供的分界,從而造成該部位骨折的不愈合和延遲愈合風險增高。
2.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療選擇:關于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是選擇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意見不統(tǒng)一,爭論很多。對于無明顯移位的骨折,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保守治療可以獲得滿意的效果。也有研究者認為保守治療并不能獲得滿意的愈合,很多保守治療的患者出現(xiàn)了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而最終需要手術治療。Sung等[6]和Egol等[7]報道應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保守治療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取得良好的效果。Baumbach等[8]認為Ⅰ區(qū)和Ⅱ區(qū)骨折保守治療效果均良好,但大部分研究者認為只有Ⅰ區(qū)骨折的保守治療效果良好[7,9~11]。對于骨折移位超過2.0mm或累及第5跖骨近端關節(jié)面超過30%的,推薦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12~14]。
3.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內固定方法: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內固定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克氏針張力帶、空心釘、鉤鋼板等,哪種方式的療效最佳尚無定論[15]。骨折塊完整性較好時,采用空心釘,可充分加壓,具有創(chuàng)傷小、固定牢靠、不破壞骨折端血運、恢復快等優(yōu)點[16]。骨折塊較碎時,可以選擇克氏針張力帶固定,具有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小、費用低等優(yōu)點。解剖型鎖定加壓鉤鋼板具有貼附性好、把持力強、固定牢靠等優(yōu)點[17,18]。Kim等[19]和Ahn等[20]應用克氏針張力帶固定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Mahajan等[21]和Suh等[22]報道4.0mm空心釘治療效果滿意。Lee等[23]和Carpenter等[24]報道鎖定加壓鉤鋼板治療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種內固定方式也均有各自的缺陷[25~27]。空心釘釘帽可引起不適感,僅適用于骨折塊較大的簡單骨折。克氏針容易出現(xiàn)復位固定不理想、內固定物松動、骨折塊移位、皮膚刺激、影響足部早期功能鍛煉等。鉤鋼板需要更大的切開和暴露,對骨折斷端干擾大,手術時間更長,費用高。恰當?shù)氖中g能縮短康復時間,降低骨折不愈合、延遲愈合、再骨折的發(fā)生率。
54例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平均受傷至手術時間為4.3±9.8天(1~48天),新鮮骨折49例,陳舊骨折5例。應用空心螺釘治療第5基底骨折,對于直徑的選擇,尚有爭議。一般認為,直徑越大,穩(wěn)定性越好。本組移位超過2.0mm或累及第5跖骨近端關節(jié)面超過30%的病例,應用切開復位兩枚3.0mm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Ⅰ區(qū)和Ⅱ區(qū)骨折,優(yōu)良率為100%,取得良好效果。操作時,導針從尖端打入,第4、5跖骨間連接以遠穿出對側骨皮質,固定效果牢靠,避免術后骨折塊移位。切開直視下達到解剖復位,避免軟組織嵌頓造成骨折不愈合或關節(jié)面不平整引起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術中注意無菌操作,術后加強傷口換藥護理,避免傷口感染。早期免負重進行足部功能鍛煉,術后結合復查X線,判斷骨折愈合情況,以確定負重活動時間。
綜上所述,第5跖骨基底骨折應用空心釘內固定治療,創(chuàng)傷小,加壓充分,固定牢靠,操作簡單,穩(wěn)定性高,能早期恢復患足功能且診療費用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