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紹軍
小剛是初一的學生,臨近假期時,上課總提不起精神,回到家還有點“蔫”,在當?shù)匦l(wèi)生所也查不出什么原因。父親著急,帶他到大醫(yī)院看醫(yī)生,這下終于找到了病因。
原來,小剛是雙胞胎中的哥哥,只比弟弟提前幾分鐘出生,但父母經(jīng)常以長子的標準來要求他。父親對他說:“你長得比弟弟瘦小,應該多吃點、長胖點,這樣才能比弟弟更高大、更強壯。”當他考試發(fā)揮不好、成績不如弟弟時,父母也會將他與弟弟比較,要求他考得比弟弟好。平時,兄弟之間有小矛盾,父母往往訓斥的是小剛?!拔液偷艿芤粯哟?,就提前幾分鐘出生,憑什么要我讓著他?干脆把我重新生一次,我要晚幾分鐘出生,當?shù)艿埽 毙偙г埂?/p>
在父母的高要求下,小剛總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弟弟,心情經(jīng)常很糟糕,遇到挫折默默地哭,覺也睡不好。醫(yī)生診斷小剛有抑郁癥,病因在于沒有被家長很好地理解和對待。雖然他是哥哥,其實與雙胞胎弟弟一般大,家長對他要求過高,讓他感受到了很大壓力。這種心理狀態(tài)長期得不到排解,就會出現(xiàn)問題。兒童心理問題不可輕視,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非常關鍵。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如果孩子出現(xiàn)以下情況,家長應該盡快帶孩子到專業(yè)的兒童心理門診就診。
焦慮癥是指以恐懼與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多見于女孩。兒童焦慮癥有三種類型:其一是分離焦慮,兒童與依戀對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環(huán)境分離時出現(xiàn)過分焦慮;其二是社交焦慮,兒童與陌生人接觸時出現(xiàn)持續(xù)的過分退縮,妨礙與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慮,患兒總是提心吊膽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治療兒童焦慮癥,以綜合治療為原則,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治療。首先了解并消除引起焦慮癥的原因,改善家庭與學校環(huán)境,松弛治療可使生理性警醒水平降低,以減輕緊張、焦慮情緒,但年幼兒對此治療的理解與自我調(diào)節(jié)有困難,不易進行,而游戲和音樂療法可取得一定療效。對于嚴重的焦慮癥患兒,應予抗焦慮藥物治療,如應用丁螺環(huán)酮、苯二氮卓類藥物以及多慮平、西酞普蘭、舍曲林等。
學習障礙是學齡期兒童較常見的問題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的學習技能障礙和視覺、聽覺障礙,也沒有環(huán)境和教育剝奪以及原發(fā)性情緒障礙,出現(xiàn)閱讀、書寫、計算、拼寫等特殊學習技能獲得障礙的一組綜合征。改善孩子的學習障礙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去觀察這個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提問,去討論,去共同作出結論;2.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3.鼓勵孩子到大自然、社會中去,開闊眼界,提高學習興趣;4.發(fā)展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又稱兒童多動癥,是兒童心理行為疾病中常見的一種問題。主要特征是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多動和沖動,常伴有學習困難或品行障礙。治療上,應根據(jù)患者及其家庭的特點制定綜合性干預方案,一般有以下方法:1.心理治療。主要有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兩種方式,行為治療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及時對患者的行為予以正性或負性強化,認知行為治療主要解決患者的沖動性問題,讓患者學習如何去解決問題,識別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選擇恰當?shù)男袨榉绞剑?.藥物治療。主要有中樞興奮劑和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3.引導治療。教師和家長需要針對患者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視、體罰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指發(fā)生在兒童時期持續(xù)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緒為主要特征。患兒表現(xiàn)為對游戲沒興趣、食欲下降、睡眠減少、哭泣、退縮、活動減少?;純哼€可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能力下降、自我評價低、記憶力減退、自責自罪、對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感興趣、容易激動,有時出現(xiàn)自殺念頭或自殺行為。在治療上,一般有以下方法:1.抗抑郁藥物治療。有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TCAs)和新型抗抑郁劑;2.電痙攣治療。電痙攣治療目前仍是防范自殺的應急手段,12歲以下兒童不宜選用;3.心理治療。研究證實,許多設計嚴謹、結構完善的心理治療方法,如認知行為治療(CBT)、人際關系治療(IPT)、家庭治療、心理劇和精神動力學治療等可以有效治療成人抑郁癥。
主要表現(xiàn)為持久的、嚴重的違紀行為,如逃學、偷竊、破壞公物和攻擊行為在較大兒童中很常見。治療方法有:1.家庭治療。協(xié)調(diào)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親子間的關系,糾正父母對子女不良行為采用的熟視無睹或嚴厲懲罰的處理方式,訓練父母學習用適當?shù)姆椒ㄅc子女進行交流,正面行為強化輔以輕度懲罰的方法對子女進行教育;2.行為治療。主要針對患者進行,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和臨床表現(xiàn),可選用陽性強化法、消退法和游戲療法等;3.認知療法。重點在于幫助患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分析原因,考慮后果,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4.藥物治療。品行障礙尚無特殊藥物治療,可視具體情況分別給予對癥治療,沖動、攻擊性行為嚴重者選用小劑量氯丙嗪、氟哌啶醇、卡馬西平等藥物,合并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者可選用哌甲酯、托莫西汀等藥物,對伴有抑郁焦慮者可服用抗抑郁藥與抗焦慮藥物。
恐懼情緒是兒童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幾乎每個兒童在其心理發(fā)展的某個階段都曾出現(xiàn)過恐懼反應。兒童中最常見的是害怕動物、死亡、昆蟲、黑暗、學校等。藥物治療恐懼癥是非常廣泛的,但是藥物往往帶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不建議長期服用,如果孩子的情緒癥狀較為嚴重,這時可考慮采用一些藥物來緩解癥狀,常用的藥物有苯二卓類藥物、抗抑郁藥等。在治療方面以心理治療為主:
1.認識治療法。醫(yī)生必須首先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分析恐懼對象,指出其恐懼的原因是因為缺乏認知的反映,要想克服恐懼首先就要先認識自己;
2.系統(tǒng)脫敏法。這是目前被認為是治療恐懼癥最安全而有效的行為治療方法,此法由醫(yī)生設定“階梯”性恐懼值,并讓患者依此循序漸進地暴露于引起恐懼的事物和場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對刺激的恐懼程度逐漸降低,最終達到癥狀完全消失的效果,但治療時間長,效果產(chǎn)生慢;
3.暴露療法。此法是在一定心理輔導的基礎上將患者驟然置于恐懼事物之前或場所之中,令其無法逃避,從而刺激其內(nèi)心出現(xiàn)極度的反應,經(jīng)過刺激后患者并沒有受到實質(zhì)性恐懼對象的傷害,從而建立對恐懼對象的認識,消除恐懼心理。
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的、不合理的擔憂,不得不通過行為來抵消所擔憂的危險以得到安心,有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兩種類型,常伴有抑郁、焦慮。治療方法主要有:1.藥物治療。大量強迫癥治療的研究結果顯示,氯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文拉法辛等藥效果較好;2.心理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是行為治療與認知行為治療,根據(jù)病人的情況及治療者的經(jīng)驗選擇各種具體治療技術,如反應阻止、焦慮處理訓練等,對于一些嚴重重復的、類似于抽動癥狀的儀式動作可以采用習慣反轉(zhuǎn)訓練;3.家庭治療。主要針對父母進行咨詢指導,消除父母的焦慮,糾正其不當養(yǎng)育方法,鼓勵父母建立典范行為來影響兒童,重新組織家庭關系,減輕患兒的強迫性行為,逐漸形成各種良性行為。
指局限于身體某一部位的一組肌肉或兩組肌肉出現(xiàn)抽動。表現(xiàn)為眨眼、擠眉、皺額、咂嘴、伸脖、搖頭、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發(fā)其他行為障礙,多見于5歲以上的兒童,男孩多于女孩。造成的原因有過分緊張,也可能因為眼角膜炎、氣管炎、脖子扭傷、落枕等未能及時治愈的軀體疾病而導致。治療上,可以有以下方法:1.藥物治療。主要有氟哌啶醇、匹莫齊特、硫必利、可樂定貼片、氯硝安定、肌苷等;2.心理治療。包括行為治療、支持性心理咨詢、家庭治療等,幫助患兒家長和老師理解疾病的性質(zhì)和特征,減緩或消除父母的擔心和焦慮。合理安排患兒日常的作息時間和活動內(nèi)容,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對于發(fā)生抽動的患兒可進行閉口,有節(jié)奏緩慢地做腹式深呼吸,從而減少抽動癥狀。
兒童睡眠障礙一般發(fā)生在2~12歲的兒童身上,是指在睡眠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影響睡眠的異常表現(xiàn),比如在床上不停地翻動,或反復地要求父母給他講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強入睡。這種障礙在臨床上通常建議以行為治療為主。父母的支持、鼓勵和安慰對睡眠問題的解決是相當重要的,父母應了解孩子潛在的憂慮并隨時給予可能的支持,決不能粗暴地恐嚇和懲罰。睡覺的時間應是規(guī)則、固定的,應將變動限定在最小范圍內(nèi)。睡覺前的一段時間應是安靜、平和的,不能看有刺激畫面的電視節(jié)目。對于發(fā)作性睡病的兒童,則可以幫助他們建立一個規(guī)則的睡眠時間表,平時在飲食上避免高糖,多予以精神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