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燕
(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青海 西寧 810007)
西藏金橋水電站工程是西藏自治區(qū)“十二五”能源發(fā)展規(guī)劃重點項目,也是西藏自治區(qū)“十三五”的能源接續(xù)項目?,F(xiàn)澆板梁施工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MIDAS Civil建模及動態(tài)演示得知設計的支撐系統(tǒng)存在的不足和富裕度,結合相關優(yōu)化設計方案使施工做到經濟、安全。本文通過MIDAS Civil對其受力情況進行分析。
金橋水電站位于西藏自治區(qū)那曲市嘉黎縣境內,上距嘉黎縣100 km,下距忠玉鄉(xiāng)10 km,嘉(黎)—忠(玉)公路從首部樞紐及廠區(qū)通過,交通便利。金橋水電站是易貢藏布干流上規(guī)劃的第5個梯級電站,為引水式電站,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在滿足生態(tài)保護要求的前提下發(fā)電,并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
水庫正常蓄水位為3425.00 m,死水位為3422.00 m,水庫總庫容38.17萬m3,調節(jié)庫容11.83萬m3;首部樞紐建筑物最大壩高26 m,電站總裝機容量66 MW(3×22 MW),年發(fā)電量3.88億kW·h,保證出力13.5 MW,年利用小時5873 h。電站屬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臨時建筑物為5級。工程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地震設防烈度為Ⅶ度。工程樞紐主要建筑物由左岸堆石混凝土壩、泄洪沖沙閘、排漂閘、右岸岸邊式電站進水口,引水發(fā)電隧洞、調壓井、壓力管道、地下發(fā)電廠房及開關站等建筑物成。
泄洪閘及排漂閘混凝土澆筑施工工序:焊接工字鋼腳座→起吊工字鋼至混凝土已成形平臺→焊接加固工字鋼及安放找平縱梁→安裝橫梁→鋪裝方木及膠合板→模板校核并加固→鋼筋制安→整體驗收→混凝土澆筑施工。
泄洪閘及排漂閘梁板混凝土澆筑3411.40 m和3415.70 m高程,平臺處布置I18工字鋼進行支撐,樁號壩下0+12.55~壩下0+013.55處支撐系統(tǒng)用雙支I18的工字鋼進行支撐,其余高程梁板布置單支I18工字鋼進行布置。工字鋼基礎腳座采用30 cm×30 cm×2 cm鋼板,鋼板切割完成后在鋼筋加工廠與工字鋼進行滿焊。焊接完成后由載重汽車運輸至現(xiàn)場由塔機吊運至平臺處安裝。樁號壩下0+12.55~壩下0+013.55處雙支工字鋼在高程3414.53 m布置人字撐。
支撐工字鋼安裝加固完成后,在支撐工字鋼頂部高程3418.05 m、3418.55 m高程處,布置兩根縱梁工字鋼,縱梁工字鋼上部布置橫跨流道的橫向I18找平工字鋼。閘室梁與梁之間的現(xiàn)澆混凝土板,支撐系統(tǒng)采用布置在縱梁上部的I16工字鋼進行支撐,頂部設置2根橫梁以及上部安放縱向找平工字鋼[1]。
現(xiàn)澆混凝土梁板澆筑,采用1.2 cm厚的膠合板,膠合板背部設置7 cm×4 cm方木,方木布置間距為20 cm?,F(xiàn)澆梁處的模板安裝完成后,方木背部采用φ50鋼管進行對拉?,F(xiàn)澆板部位模板制安,采用在工字鋼上鋪設方木,方木上部鋪設膠合板進行。所有模板制安完成后在模板下口及模板間使用高壓縮橡膠帶,以保證縫面嚴密,澆筑不漏漿。模板的安裝、定位、拆卸、轉移等工作主要是人工進行,以減少塔機的用量。
拆模時檢查混凝土面,對有缺陷部位,利用模板上的工作平臺及時消缺,并對下層定位錐孔洞進行封堵。
MIDAS Civil是針對結構設計,特別是分析預應力箱型橋梁、懸索橋、斜拉橋等特殊的橋梁結構形式,同時可以進行非線性邊界分析、水化熱分析、材料非線性分析、靜力彈塑性分析、動力彈塑性分析。為能夠迅速、準確地完成類似結構的分析和設計,以填補結構分析、設計軟件市場的空白,而開發(fā)的“土木結構專用的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軟件”[2]。
泄洪閘閘室結構由C25混凝土、I16工字鋼、I18工字鋼、鋼筋四種材料組成,其中框排架部分由I16工字鋼、I18工字鋼、鋼筋建造,外圍護墻體為C25混凝土構成,根據結構的受力性能和結構體系的構成方式,在保證結構性能指標不變的前提下,將模型做以下幾方面的簡化:①不考慮混凝土邊墻的剛度;②模型不考慮地基對模型抗震性能和溫度變化的影響,建模時將閘底全部固結。
使用大型結構有限元分析軟件MIDAS Civil,對結構進行整體建模,使用323個梁單元模擬工字鋼支架,使用36個桁架單元模擬次要支架和鋼筋,模型建立過程中使用的基本材料參數,見表1。
表1 模型建立使用基本材料參數
本工程中,混凝土入倉時,先澆梁,后澆板,最終進行三個工況組合的結構驗算[3]。
(1)工況一:鋼架支撐系統(tǒng)搭設完成,考慮結構鋼架自重、模版重量、施工荷載,以及風荷載。
(2)工況二:現(xiàn)澆梁,考慮結構(鋼架+現(xiàn)澆梁)自重、施工荷載,以及風荷載。
(3)工況三:現(xiàn)澆板,考慮結構(鋼架+現(xiàn)澆梁+現(xiàn)澆板)自重、施工荷載,以及風荷載。
由于橫梁下不同區(qū)域混凝土澆筑的高度不同,所以混凝土自重荷載需根據混凝土澆筑高度不同分區(qū)確定。
模板與施工荷載Fz=-0.25 kN,風荷載Fy=0.22。分項系數自重取1.2,施工荷載取1.3,風荷載取1.4。
荷載工況表和應力工況表見表2、表3。
表2 荷載工況表
表3 應力工況表
3.2.1 工況一
(1)應力。在工況一的荷載條件下,鋼架主梁部分的最大拉應力為35.07 MPa,最大壓應力為-90.26 MPa。其他部分構件最大拉應力為0.76 MPa,最大壓應力為-1.87 MPa。
(2)變形。在工況一的荷載條件下,鋼架支撐系統(tǒng)豎向與水平向X/Y最大變形分別是2.70 mm和1.45/16.28 mm。
(3)支撐反力。在工況一的荷載條件下,鋼架支撐系統(tǒng)豎向與水平向最大反力分別是1.68 t和0.0025 t。
3.2.2 工況二
(1)應力。在工況二的荷載條件下,鋼架主梁部分的最大拉應力為123.26 MPa,最大壓應力為-81.47 MPa,。其他部分構件最大拉應力為2.52 MPa,最大壓應力為-7.65 MPa。
(2)變形。在工況二的荷載條件下,鋼架支撐系統(tǒng)豎向與水平向X/Y最大變形分別是2.96 mm和0.56/13.96 mm。
(3)支撐反力。在工況二的荷載條件下,鋼架支撐系統(tǒng)豎向與水平向最大反力分別是8.4 t和0.032 t。
3.2.3 工況三
(1)應力。在工況三的荷載條件下,鋼架主梁部分的最大拉應力為257.24 MPa,最大壓應力為-104.87 MPa。其他部分構件最大拉應力為4.48 MPa,最大壓應力為-19.00 MPa。
(2)變形。在工況三的荷載條件下,鋼架支撐系統(tǒng)豎向與水平向X/Y最大變形分別是3.14 mm和0.84/8.60 mm。
(3)支撐反力。在工況三的荷載條件下,鋼架支撐系統(tǒng)豎向與水平向最大反力分別是15.41 t和0.06 t。
應力分析可知:厚度或直徑>(16 mm~35 mm),Q345的抗拉壓強度設計值為295 MPa,各工況的最大拉壓應力小于設計值,所以滿足條件。鋼材的強度設計值(N/mm2),見表4。
表4 鋼材的強度設計值(N/mm2)
工字鋼撓度1/400,各方向位移均滿足要求。Y方向的位移基本上是不變的,主要位移是風荷載引起的。位移工況表,見表5。
表5 位移工況表
根據支反力分析,總的來說上層鋼架結構的強度滿足要求。支反力工況表,見6。
表6 支反力工況表
采用MIDAS Civil受力軟件能夠夠好的解決支撐系統(tǒng)因計算不合理導致出現(xiàn)安全隱患及在校核設計方案存在的不足及富裕度,在經濟方面也較為突出。西藏金橋水電站采用以上計算軟件,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而且施工相對方便,也節(jié)省了人力,同時加快了施工進度,確保了施工安全。為同類水電站基礎施工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