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上衝醫(yī)院(519070)邱慶麗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療的64例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作為主要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分組,32例/組。觀察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區(qū)間為23~62歲,平均(41.18±2.46)歲;病程為2~14d,平均(7.23±1.28)d。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的例數分別為17例、15例;年齡從24歲~63歲不等,平均(41.22±2.48)歲;病程最長15d,最短3d,平均(7.25±1.34)d。兩組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的年齡、病程和性別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納入病患均經CT檢查,綜合臨床癥狀,確診為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依從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治療;患者自愿參與此次研究;隨機分組的研究方法符合醫(yī)學研究的倫理要求。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用3%過氧化氫(石家莊康力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4156,3%)清洗外耳道膿液。對照組用氧氟沙星(江蘇濟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46,5ml∶15mg)清洗耳道,將頭偏向健側,患側朝上,向耳道內滴入氧氟沙星滴耳液,保持頭部10分鐘不動,每次6~8滴,每日2次,共治療14d。
觀察組:在耳內鏡直視下用氧氟沙星沖洗,指導患者半側臥在治療椅上,用吸引器將膿性分泌物吸凈,并用1%浸潤丁卡因(浙江九旭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144,25mg)棉片放置在耳道至鼓膜區(qū),表面麻醉后,采用氧氟沙星進行負壓抽吸沖洗,抽凈后不滴加藥物,每3d沖洗1次,共治療14d。
1.3 評價標準及觀察指標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耳內分泌物完全消失,耳內炎癥消失,聽力恢復至正常;有效:耳內分泌物有所減少,耳內炎癥有改善,聽力較治療前好轉;無效:相比于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未達到顯效與有效的標準,甚至病情呈現加重的發(fā)展趨勢。將顯效率+有效率作為總有效率,以評估兩種治療方案的有效性。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聽力指標改善情況進行統(tǒng)計,重點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骨導聽閾、氣導聽閾。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分析處理數據運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指標表示為例數/百分率,檢驗方法為卡方;計量指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檢驗方法為t。若統(tǒng)計值P小于0.05,則說明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分析 經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6.87%)顯著高于對照組(81.25%),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聽力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骨導聽閾、氣導聽閾值均顯著大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大于對照組,組間及組內比較均有顯著差異,見附表。
附表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骨導聽閾、氣導聽閾(±s)
附表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骨導聽閾、氣導聽閾(±s)
組別 骨導聽閾 氣導聽閾觀察組(n=32)治療前 3.0±0.56 5.0±0.26治療后 9.0±1.23 12.0±1.41 t 25.114 27.618 P 0.000 0.000對照組(n=32)治療前 3.0±0.54 5.0±0.28治療后 5.0±1.28 8.0±1.27 t 8.144 13.049 P 0.000 0.000 t治療前組間比較 0.000 0.000 P治療前組間比較 1.000 1.000 t治療后組間比較 8.097 11.924 P治療后組間比較 0.000 0.000
化膿性中耳炎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耳鼻喉疾病,多為細菌感染所致,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較高,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本研究比較了化膿性中耳炎以氧氟沙星滴耳治療、氧氟沙星耳內鏡下沖洗耳道兩種方法的治療效果,研究發(fā)現后者的治療優(yōu)勢更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治療后患者的骨導聽閾、氣導聽閾明顯改善,相對較高,充分體現了氧氟沙星耳內鏡下沖洗耳道的治療優(yōu)勢。這主要是因為耳內鏡下沖洗可將氧氟沙星藥液直接送入病灶,藥物的有效濃度更高,同時對膿液等炎癥物質有較好的清除效果,同時也更有利于患者聽力的恢復[2]。
綜上,采用氧氟沙星耳內鏡下沖洗耳道治療化膿性中耳炎的效果顯著,有利于患者癥狀的改善,可加快患者聽力的恢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