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麗
摘要 敘述創(chuàng)造性地選用新疆葡萄作為實驗材料,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從宏觀到微觀逐步構建高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科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 科學探究 概念教學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C633.91
文獻標志碼B
1 教材分析與設計思路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基礎上,以綠色開花植物為例,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介紹高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組織、器官等的概念。根據生活常識,學生已經熟悉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因此教師只需讓學生指認一株完整的菜花植株的六大器官,幫助學生建立“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直接構成植物體”的概念。從器官到組織是從宏觀到微觀的認識過程,微觀的知識對學生理解起來有較大難度,因此構成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考慮到七年級學生愛探究、愛實踐的心理特點,教師巧妙選用了學生熟悉的新疆葡萄,讓學生分別從宏觀、微觀兩個方面動手觀察新疆葡萄的各種組織以及組織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并推測功能,加深學生對組織這個概念的感性認識,從而使學生建立“每一種器官都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概念,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形態(tài)結構特點,理解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形成結構與功能統(tǒng)一的生命觀。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植物的組織,提高觀察和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的科學思維能力。
(3)通過課后探究,運用生物學知識辨識常見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遷移應用概念能力。
3教學過程
3.1借助實物、結合生活經驗,認識植物體的六大器官
學生指認一株完整的菜花植株的六大器官,得出結論: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體應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教師提問: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按照一定的秩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植物的什么層次?請用最簡單的方法證實你的觀點。小組經過討論,有學生大膽將菜花的六大器官從植物體上分解下來,最后發(fā)現: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直接構成了植物體。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概念通過直觀的行為演繹,一方面幫助學生建構“綠色開花植物六大器官直接構成植物體”的概念,另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應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與辯證思維能力。
3.2通過解剖新疆葡萄、宏觀觀察,初識植物體的組織
教師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植物體的六大器官由什么結構組成的呢?你們如何利用新疆葡萄來為自己的觀點提供事實依據呢?并指導學生按照從外到內、從結構到功能的順序,觀察新疆葡萄果實的結構:果皮、果肉和果肉中的一根根白色“筋絡”。學生用鑷子撕下葡萄果皮,拉動其表皮,感受其韌性,試著推測果皮的功能。教師讓學生直觀感知葡萄果皮位于葡萄最外層,具有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的作用,屬于保護組織。接著,學生嚼一嚼葡萄果肉,發(fā)現果肉汁多、味甜,說明它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屬于營養(yǎng)組織。再剔出果肉中的筋絡,這一根根的筋絡屬于輸導組織。
設計意圖:通過宏觀觀察葡萄果皮、果肉、筋絡,學生從宏觀認識葡萄果實的組織,建立感性認識,抽象概括出“植物體不同的組織構成器官”的概念。
3.3通過制作臨時裝片、顯微觀察,描述組織的結構特點
教師提問,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植物體的組織由什么結構組成的?依據已學知識,你怎么設計實驗證實自己的觀點?學生根據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的實驗經驗,提出將植物體的組織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方案。小組交流,討論和完善計劃。學生實施計劃,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不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
實驗一:用鑷子撕取一小片葡萄果皮,碘液染色制成臨時裝片。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葡萄表皮細胞排列緊密,且細胞壁較厚,進而理解葡萄果皮屬于保護組織,具有保護作用。
實驗二:用牙簽挑取少量葡萄果肉,涂抹在載玻片的水滴中,蓋上蓋玻片,然后滴加碘液顯微觀察。在顯微鏡下,學生看到果肉細胞的細胞壁薄,細胞排列疏松,且細胞內有很多被碘液染成深色的物質,從而理解果肉屬于營養(yǎng)組織,能儲存營養(yǎng)物質。
實驗三:用鑷子夾取一根葡萄筋絡,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蓋上蓋玻片,輕輕按壓,制成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學生觀察到“筋絡”里有不同花紋的管狀結構,且能清晰地看到螺紋導管。此外,學生還能觀察到“筋絡”里的纖維。
教師再展示分生組織圖片,讓學生描述分生組織細胞特點,認識到植物體的各種組織都是由分生組織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設計意圖:教師注重設計實驗方案,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學生通過探究,從微觀層面觀察到各種組織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并推測各組織的功能,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也為構建“細胞構成組織”做鋪墊。
3.4觀察各種組織的細胞,認同細胞構成組織
教師以學生剛剛觀察的幾種組織為例,引導學生思考:構成組織的最小單位是什么?學生根據剛才的實驗結果,能直觀察覺保護組織由一個個表皮細胞構成的,進而真正理解“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組織”,建立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大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歸納,找出細胞構成組織的共性,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能力。
3.5梳理知識,總結構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教師引導學生從微觀到宏觀的順序梳理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學生從結構和功能兩個方面闡述植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歸納、總結,構建知識框架,形成植物體的結構是有層次的認識,認同植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
3.6延伸課外,觀察比較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
(1)觀察蓮藕的“絲”,思考藕斷絲連的“絲”指的是植物體的什么組織?
(2)撕一片菠菜葉,撕的過程中指出構成菠菜的不同組織。
(3)動手剝一個橘子,剝的過程中指出構成橘子的不同組織。
設計意圖:延伸課外,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吃的蓮藕莖、菠菜葉、橘子果實,學生學以致用,鞏固認識植物體的幾種組織,加深對組織構成器官的理解。
4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以探究“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主線,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宏觀到微觀層層深入,創(chuàng)造性觀察新疆葡萄各種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推測功能;課后,讓學生遷移應用概念解釋生命現象??茖W探究貫穿整個課堂和課后,實現了科學探究與概念構建的有機整合,發(fā)展了學生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結構與功能觀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