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劉國琴?
大白菜黑斑病是大白菜生產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在大白菜種植區(qū)域普遍發(fā)生。大白菜受害后光合作用減弱,植株衰老,品質低劣,給菜農造成嚴重損失。
葉片發(fā)病,葉片上產生小黑點,病斑逐漸擴大,形成黑褐色同心輪紋,病斑周圍有時有黃色黃暈,病斑直徑2~6毫米,或從葉邊緣發(fā)病,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同心輪紋。后期多個病斑匯合,有時中間穿孔或破裂。植株下部葉片常發(fā)病嚴重,后逐漸發(fā)展到上部葉片,整株枯死。
1.病原菌。引起大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主要為蕓薹鏈格孢與蕓薹生鏈格孢。兩種鏈格孢的發(fā)病適宜溫度有所不同,蕓薹鏈格孢的發(fā)病適溫為12~19℃,而蕓薹生鏈格孢的發(fā)病適宜溫度為28~31℃。因此,北方地區(qū)7~8月高溫季節(jié),大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主要以蕓薹生鏈格孢為主,6月以前及9月下旬以后,主要以蕓薹鏈格孢為主。
2.初侵染源。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殘體、土壤、冬貯菜、留種株以及種子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和灌溉水傳播,由氣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
3.環(huán)境。大白菜黑斑病的發(fā)生輕重與周圍環(huán)境關系密切。大白菜黑斑病可發(fā)生溫度范圍較廣,因此濕度是決定大白菜黑斑病發(fā)生與否及嚴重程度的關鍵因素。田間相對濕度超過95%以上,連續(xù)陰雨霧霾或大霧天氣極易造成該病流行。
1.種子處理。黑斑病可侵染大白菜種子的種莢,造成大白菜種子帶菌。因此,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可有效減少種子帶菌率。其方法是用50℃溫水浸種25分鐘,冷卻曬干后播種,或用種子質量的0.4%的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后播種。
2.加強栽培管理。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3年輪作;合理密植,控制肥水;采用水肥一體化設施施肥,配方施肥,合理增施磷鉀肥,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增強植株抗病力;在病害流行期適度控水,避免因田間積水增加相對濕度;及時清除病株病殘體,集中銷毀深埋。
3.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及時用藥,可有效控制大白菜黑斑病的發(fā)生??蛇x用10%的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10%吡唑醚菌酯微乳劑3000倍液,或68.75%的噁銅·錳鋅水分散粒劑1200倍液,或42.4%唑醚.氟酰胺懸浮劑3000倍液噴霧防治。注意不同藥劑輪換使用,防止病原菌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