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崇谷
寫出詩詞精品,既是每一個詩人的渴望,也是發(fā)展詩詞事業(y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充分發(fā)揮詩詞對育導人生、教化社會、促進社會文明的迫切需要。要創(chuàng)作出詩詞精品,首先必須提高自身的詩詞鑒賞能力,弄清楚什么樣的詩詞才是精品。
綜合幾位古今詩家的論述,詩詞作品應是抒發(fā)家國情懷的黃鐘大呂,是展示鐵骨冰心的潔玉清風,是充滿生活氣息如楊柳春風的輕歌雅韻,是啟迪心扉的睿智靈丹。這就是說,創(chuàng)作出的詩詞作品應是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讀者閱讀詩詞作品時要如聞鏗鏘鼓角,使人豪情滿懷;如賞鮮花美酒,使人賞心悅目;如聽警示鐘鳴,使人心清神朗;如被醍醐灌頂,使人智慧清明。
根據(jù)上述觀點分析古人創(chuàng)作的詩詞,下面幾種類型的詩詞可稱為精品。
第一類是抒發(fā)強烈家國情懷的詩詞。如岳飛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及他的名句“位卑未敢忘憂國”。
第二類是抒發(fā)具有強烈愛民思想的詩詞。如李綱“但愿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鄭板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第三類是抒發(fā)自己高潔志向的詩詞。如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四類是言理詩詞,即揭示客觀真理和社會、人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詩詞,如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陸游“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五類是描寫客觀事物形象生動、細致入微,充滿了生活情趣的詩詞。如李白寫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楊萬里寫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第六類是表達個人真情實感的詩詞。如南唐后主李煜寫亡國的憂愁及對故國的思念,“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清照寫對戀人的思戀,“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兩首詞寫景記事抒情渾然妙合,尤其是寫出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上面六類詩詞,前四類是《毛詩序》所指出的那類“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詩詞;也是黃徹所提倡的“有補于時,有輔于名教”的詩詞。這類詩詞大量被后人引用于教化社會人生的書籍文章及懸掛碑銘。第五類、第六類詩詞藝術上非常精美,但在思想境界格局上不如前四類,被后人引用得較少。
那么,要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好的詩詞精品呢?我認為必須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作品要承舊突新,貴在求新。今人寫舊體詩,要堅持兩個方面,首先是承舊,這指的是寫詩要繼承傳統(tǒng)的體制,即格式及其平仄韻律,這是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的基礎。第二就是要突出“新”字,這是今人寫好詩詞關鍵的關鍵。以新為貴,以新為上。創(chuàng)作詩詞求新包括的內容很多,包括入詩的對象,用語,描寫對象的角度,作品的目的、用意等等。
1.作品要寫新內容,面向新時代。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就是說詩詞要反映當今時代火熱的現(xiàn)實生活。為時代而詩,為新生事物而歌。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在有些詩詞作品仍然陶醉于仿古,作品的語言風格甚至內容幾乎都是古人的,這類作品類似于畫師臨摹古畫而成為臨摹詩。這類詩詞無論格律如何到位,無論怎樣富有詩意。但總有點不合時人口味?,F(xiàn)在如果寫思念遠方的親人還是寫“久仰橋頭、苦盼雁陣回”,寫農村你還寫竹籬笆茅舍、牧童樵夫,總感覺有點不合時宜。所以詩人應聚焦于現(xiàn)實生活,寫好今天的農村城市,今天的士、農、工、商。尤其要關注新時代的新事物、新氣象?!对娫~百家》主編向小文先生在《乘磁浮列車去長沙黃花機場》詩中寫長沙的景觀時,以長沙最富有時代特征的磁浮列車入詩:“朝來邂逅彩云霞,一路懸浮閑看花。窗外秋風握一手,依依惜別在長沙?!眱热菥秃苄铝?。
2.作品要有新語言。清代詩人趙翼在《論詩》中說:“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边@里也是說詩詞從內容到表現(xiàn)形式要隨著世道的變化而不斷更新。所以詩詞的語言也應與時俱進。創(chuàng)作時大量吸收當代語言入詩,不僅會使作品更富有時代氣息,而且也更有利于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和傳播。2017年秋天我去河北參加一個詩詞活動,在高鐵上看到中原大地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形勢,即興作詩《乘高鐵赴河北》:“古來趙燕自風流,帝子豪杰競未休。正駕鐵龍飛羽箭,方知今日更為牛。”此詩第一、二句寫出了中原地區(qū)在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的特殊地位。第三、四句以本人正乘高鐵奔馳萬里為例,贊美了祖國的變化。尤其是第四句“今日更為?!庇矛F(xiàn)在常用于贊美別人的“?!弊郑f明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勝舊人,今日的中國比古代中國更牛。
3.作品要有新視野、新角度。詩詞要創(chuàng)作出精品就不能落入俗套,這就要在觀察事物的角度,在構思、立意等方面敢于創(chuàng)新。當代很多詩人認為詩詞創(chuàng)新要做到“三不同”,即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不同于本人,指詩詞創(chuàng)作時在取材入題的角度、構思立意、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不能重復古人、他人、以及自己以往踐行過的路,要另辟蹊徑,這樣才能寫出有新意的作品。2019年7月,我到長江之畔重慶奉節(jié)縣參加第二屆中華詩人節(jié),看到那滾滾長江,想寫一首有關長江的詩。古往今來,以長江為題材的詩多如牛毛。在唐代,崔顥寫長江“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寫長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崔季卿寫長江“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李頻寫長江“到得長江聞杜宇”;張籍寫長江“長江春水綠堪染”。這些詩句一般是寫長江的形態(tài)、景觀與磅礴氣勢,我如果再按這思路寫長江,那就落入了俗套。所以,我換了一個角度,“奔騰萬里貫神州,劈嶺沖礁浩氣遒。吞吐東西清濁水,方成天下第一流”,此詩第一、二句也寫了長江的浩蕩氣勢以作為鋪墊,第三、四句寫長江容納天下之水是匯聚東西南北,不分大江小溪、清流濁水,因而成為了我國第一大河流。這既是從長江的形成,更是從長江的風格、氣量來贊美長江。而且通過對長江成為我國第一大河流原因的分析,揭示了為人治事必須遵循的一條規(guī)律,這就是要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就要寬宏大量,容人容事,善于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
2018年秋天我游覽通道萬佛山,看到一山頂上有一巨大巖石,貌似一神龜縮著頭靜臥于此,當即作詩《萬佛山神龜石》:“千山起舞綠波悠,霧靄神龜萬古修。雷電風云知變幻,當縮頭處且縮頭。”此詩沒有贊美神龜千萬年來如何經受雷電風雨頑強立世,而是贊美神龜在雷電交加之時知道縮頭自保故能長期生存這一處事態(tài)度。因而在立意上,不是鼓勵人們無論客觀條件如何都是要敢打敢沖勇往直前,而是告訴人們面對客觀世界的萬千變化要善于觀察、審時度勢,該進則進,該退則退,不能不顧形勢的變化盲目蠻干這樣一個道理。
好的詩詞應揚正抑邪,有正確的立場與態(tài)度,使作品充滿正能量。詩人屬于知識分子范疇,詩人創(chuàng)作的詩詞作品應有精神、有靈魂,應懂得“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zhàn)勝丑惡”,使其“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比缜摹峨x騷》表達了他希望國家革新政治的強烈愿望,以及堅持真理絕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傷宅》,通過對當時豪門顯貴奢靡腐化的揭露和抨擊,表達了對民生疾苦的關注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之情。這些詩詞作品,正由于充滿了正能量而千古流傳。但是,現(xiàn)在詩詞界正如著名詩人蔡世平先生指出的:“當下舊體詩詞的寫作總是糾纏在一些平仄格律,遣詞造句,和意境營造這么一些并不特別重要的地方,至于詩人的創(chuàng)作立場與作品態(tài)度還是一個不大被關注的話題,沒有引起詩詞界的高度重視。”蔡世平先生這段論述說明,詩人的創(chuàng)作立場與作品態(tài)度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詩詞作品是對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如實反映。詩人贊同什么?反對什么?謳歌什么?抨擊什么?都會在詩詞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詩詞精品應體現(xiàn)出浩然正氣,這就是要推崇真善美、抨擊假惡丑。
2017年我到了岳飛的故鄉(xiāng)河南湯陰縣,參觀了這里的岳飛廟,岳飛廟正堂里用銅鑄造了一尊英武的岳飛坐像,岳飛像的正對面也鑄造了當年以莫須有罪名害死岳飛的秦檜夫婦,及其它幾位奸臣的跪像,他們面對著岳飛長跪不起。我當即作詩《參觀岳飛廟罵秦檜》:“奸賊作惡九州仇,今古游人憤未休。正道豈容邪道笑,千秋莫想再抬頭?!弊髌吠ㄟ^對秦檜等奸賊陷害忠良的痛罵,表達出一種崇尚忠良、抨擊國賊的浩然正氣。幾年前,我看到個別地方在城市建設中時而移山造水,時而填水造山,城市道路修了又挖,挖了又修,城市綠化時而移走梧桐栽樟樹,忽而又移開樟樹栽香桂,折騰來折騰去浪費不少的現(xiàn)象。當時也寫了一首詩《嘆某城市建設》:“一路修挖來幾番,湖塘填滿搬青山??上Ф嗌倜窀嘀?,化在荒唐一念間?!边@里諷刺了個別地方主政的官員不遵循經濟規(guī)律,胡亂作為,浪費國家經費的行為。當然詩人寫這類批評某些社會落后現(xiàn)象的詩時,一定要客觀觀察社會現(xiàn)實,把握好主流與支流、全局與局部的關系,不能以偏概全,以局部否定全局。
詩詞作品要成為精品,不僅藝術水準要高,更要有高度的思想境界。近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王國維指出:“文學之事……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茍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边@就說明,在王國維看來,意與境的完美統(tǒng)一,才是詩詞的上等作品。我想楊逸明先生提出的詩詞金字塔最高層哲學層面的作品也就是王國維先生所說的意與境二者實現(xiàn)了完美統(tǒng)一的作品。如杜甫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在自己的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天下貧寒的百姓什么時候才能安居樂業(yè),體現(xiàn)了一種心系天下蒼生的大意境大情懷,這樣的作品當之無愧是詩詞精品。如果杜甫這首詩只寫自家茅屋為秋風所破以后,沒有房子住了生活會如何不方便,自己或家人如何急得捶胸頓足,哪怕這首詩藝術水準再高,也難以被后人所贊譽。所以詩詞創(chuàng)作不能滿足于只寫“三小”詩,即“小自我、小景致、小情懷”。詩人對客觀物象的描繪,也不能停留在就此寫此,既無詩外之音,又無言外之意。詩人的眼界要高遠,思維要有深度,寫出的作品要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言外有意,詩外有聲。
2016年我去西安,在華清池觀看了一場大型歌舞劇《長恨歌》,這是根據(j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以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故事改編的一場歌舞劇。這場歌舞劇的藝術水準非常之高,劇場座無虛席。事后我以此為題材寫了一首詩,《西安華清池觀大型歌舞劇〈長恨歌〉》:“妙舞天姿絕唱和,可惜極樂患國疴。今人多憶唐皇淚,華夏再無長恨歌?!贝嗽婋m然是從描寫歌舞劇中唐玄宗、楊貴妃的“妙舞天姿絕唱和”下筆,但沒有停滯于此,第二句馬上轉為從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導致“安史之亂”使唐朝走向衰落這一歷史教訓,聯(lián)系當今社會許多人追求奢靡,社會蔓延娛樂至上之風的現(xiàn)象,告誡世人要“多憶唐皇淚”,即吸取唐玄宗的教訓,居安思危,避免這類事情再度發(fā)生。這樣,從觀看一場歌舞劇這件小事上升到了總結國家興亡規(guī)律、治國理政的高度,大大拓寬了這首詩觸及的深度廣度及思想境界。如果此詩只停留在描寫舞劇的歌聲如何動聽,演員如何美麗,舞姿如何優(yōu)美,燈光如何流光溢彩,劇情如何感人,觀眾如何醉心欣賞,那就難以達到更高的思想境界。2018年,我為天下詩人們寫了一首贊美詩《詩人》:“屈原戀楚恨沉沙,杜甫愁秋寒士家。豈止逸情抒雅興?肩頭平仄系中華?!贝嗽姀馁澝狼投鸥θ牍P,把詩人寫成了具有家國情懷的人,把詩人的作為及詩詞事業(yè)提高到了事關中華民族興衰的高度。
詩詞作品構思立意如果能別出心裁,就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取得與眾不同的效果。這就要求詩人要廣開思路,大膽探索,力求使作品富有特色。
1.作品立意有特色。
我們看高昌先生的《臺灣101樓遠望》:“飄渺流云足下騰,電梯載客作高升。欲窮千里目難及,回首風光在底層?!贝嗽娕c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同樣寫登高樓遠望。但在立意上完全不同?!兜躯X雀樓》鼓勵大家要更上層樓,此詩獨具慧眼地告訴大家“回首風光在底層”,這既是如實告訴大家站在巍巍高樓之上,雖然目不能及千里之外,但俯看樓下卻是風光無限。此詩話外有話地告訴人們,底層就是火熱的社會生活;萬丈高樓平地起,底層是成就事業(yè)的基礎,故人們更應高度關注底層,多深入到底層去;在事業(yè)上更應注意腳踏實地,打好基礎。2018年中秋節(jié),我在明代散曲大家湯顯祖創(chuàng)作《牡丹亭》的故地浙江遂昌縣參加中華詩詞學會主辦的全國散曲藝術節(jié),中秋晚上即興作詩一首《中秋夜于浙江遂昌賞月》:“異地友逢詩話長,遂昌長醉牡丹香。一圓明月杯中落,何必低頭思故鄉(xiāng)?!贝嗽娏⒁馍吓c李白在《靜夜思》中寫深秋月夜不同,因李白長期漂泊在外,故他“舉頭望明月”,便會產生“低頭思故鄉(xiāng)”之感。我的詩雖然同樣是寫在異地他鄉(xiāng)過中秋之夜,但在異地詩友久別相逢,品著清茶美酒,在“一圓明月杯中落”的夜光月色中,大家都興趣盎然,自然也就會“何必低頭思故鄉(xiāng)”了。所以,此詩完全是反《靜夜思》之立意而作,給人以新的感受。
2.取材構思有特色。
詩人面對五彩繽紛、氣象萬千的客觀世界,選擇什么題材入詩?或是遇到很多人寫同一題材的詩,如寫重大民族節(jié)日、重大慶典活動等應選擇什么角度來寫?如能與眾不同而獨具特色,自然能使人耳目一新。2019年秋天,湖南桂東縣以當?shù)孛枇岘囃醪韫诿e行“玲瓏王杯”全國詩詞大賽,以寫玲瓏王茶為主題的參賽詩詞幾千首。其中一首《寄故交玲瓏王茶》這樣寫道:“白頭生計隔天涯,兩岸從來本一家。最是清明難忘事,年年囑寄桂東茶。”此詩沒有像絕大多數(shù)詠茶詩那樣去寫玲瓏王茶的色、香、味、形等,而是借一位早年遷居臺灣的桂東人之口,寫他每到清明時節(jié)就思念家鄉(xiāng)桂東的茶,如此諄諄囑托桂東的親友每逢清明時節(jié)給他寄桂東清明茶來臺灣,從而從側面贊美了玲瓏王茶在民眾中的美譽度,取得了許多詠茶詩沒有達到的效果。
3.表現(xiàn)手法有特色。
詩人在描寫客觀物象時,在表現(xiàn)手法上可以打破常規(guī),運用一些特色手法。這就如電影中用特技鏡頭來表現(xiàn)事物一樣,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李白的《清平調》:“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是李白贊美楊貴妃之美的一首詩。但李白沒有正面直接描寫楊貴妃如何美貌動人,而是把楊貴妃與牡丹花交織在一起寫,人即是花,花即是人,把楊貴妃比喻成牡丹花。她玉容如牡丹艷麗,衣裳的彩紋如云霞錦簇,這樣的花容月貌只有在上天仙境的群玉山和瑤臺的仙女中才能見到,在表現(xiàn)手法上把楊貴妃之美寫到極致,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2016年春我游長沙天際嶺時寫了一首《賞櫻花》詩贊美櫻花:“芳容俏麗更風流,去歲別離念未休。但愿春媒圓我夢,留君廝守到白頭?!贝嗽姲褭鸦ū扔鞒梢粋€艷麗女子。第一句寫今年的櫻花開得更漂亮了,第二句寫自去年春賞過櫻花后一年中都想再次看到櫻花,第三、四句寫自己的心愿,即希望春天長留人間使櫻花長艷,自己能長期看到櫻花。從詩人對櫻花的思念喜愛之情側面反映出櫻花的美麗和高貴,比直接寫櫻花效果好多了。
詩人所處的世界有萬千氣象,大至浩蕩乾坤,風云變幻;小到花開葉落,鳥唱蟲鳴。詩人描寫客觀世界,要能目覽古今,筆收四海,寫好大場面、大情景,駕馭好大題材。但大題材一般涉及面廣,難以取舍,要寫出好作品難度很大。故詩人創(chuàng)作時更要學會關注事物的細節(jié),從小處著手,小中見大,以小題材揭示大道理,小角度反映大場面。當代著名詩人劉克胤在一首五言絕句中寫劍,“一把屠龍劍,夜深削菜根”,這兩句詩通過用屠龍劍削菜根這一小小比喻,委婉地批評了有些企業(yè)用人不是用其所長,以至造成嚴重的人才浪費這樣一種社會現(xiàn)象。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全國詩詞界寫歌頌黨的十九大召開的詩詞作品很多,很多作品遵循習慣思路,即圍繞黨的歷史功績,及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重大意義來構思,因而很多作品大同小異。然而,邵陽綏寧縣的肖博文先生寫的散曲【中呂·滿庭芳】《憨老頭聽十九大習主席報告》卻獨具特色,他寫道:“天剛破曉,客廳等候,屏幕盯瞄。喚聲老伴茶兒泡,且解心焦。有時候哈哈大笑,長時間拍心伸腰。真?zhèn)€是心魂醉了,喜樂掛眉梢?!笨梢钥闯鲞@首曲通過寫憨老頭急于想看黨的十九大開幕式的那種急迫心情,以及在聽黨的十九大報告時那種“喜樂掛眉梢”的場景,表現(xiàn)了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這種構思立意的確新穎別致,收到了以小明大、非同一般的效果。
詩人描寫客觀物象時,當然要把客觀對象寫得細致入微,客觀真實為好,但如果滿足于此,詩人自己置身詩外,詩中沒有詩人自身情感的表達與流露,這樣的作品就有點缺乏真情實感,故詩人應立求自身的行為情感及感受入景入詩,這樣的作品更能使讀者產生共鳴,更能吸引人打動人。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觀刈麥》,他在詩中首先寫了炎熱酷暑的農村收麥季節(jié),有戶人家的婆婆、兒媳婦、小孫兒給在田里收麥的父子送飯并一起參加收麥勞動,同時還寫了一位婦女因家中“輸稅盡”被迫抱著幼兒來田間撿拾遺落田中的麥穗以為家庭“充饑腸”的凄涼情景,無情抨擊了當時的繁重租稅給老百姓帶來的艱難,接著白居易寫了自己看到這些場景的真情實感:“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這樣,白居易把自己融入了詩中,充分體現(xiàn)了白居易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及深刻的自責精神,使作品無論是從思想境界還是藝術水準都達到了相當高度。2019年“華夏杯”詩詞大賽中有一首參賽作品《延安行》:“碧水搖舟楫,秋風百日寒。魚游柳浪激,雁過塞云寬。寶塔歌長繞,土窯燈未闌。行程千萬里,最愛是延安?!贝嗽娛且皇自伨霸?,前面六句都是寫延安的景觀,妙就妙在最后兩句;作者寫自己游覽了千萬里的山水名勝,但最愛的是延安。一個“愛”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延安的真情實感,作者既愛延安的景觀之美,更愛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養(yǎng)成的延安精神之美,高度贊美延安超過了作者千萬里行程中所見的奇觀勝景,從而大大提升了此詩的思想和藝術境界。
詩詞要創(chuàng)作出上乘作品,既要注重其立意、整體構思、表現(xiàn)技法之得體,更要注重打造作品的亮點,精心錘煉、創(chuàng)造詩詞作品的閃光之句。從創(chuàng)作實踐來看,古往今來,優(yōu)秀的詩詞及文學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千古流傳,很多是得益于其中的名言警句。中國歷史上文人雅士創(chuàng)作的詩詞浩如煙海,但至今仍能被人民群眾廣為傳誦并在文章書籍及演說中廣泛引用的仍是作品中那些充滿思想智慧之光的格言警句。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白居易的“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等。一首詩詞作品如果沒有閃閃發(fā)光的警句名言,哪怕作品如何充滿詩情畫意,也難以被人們入腦入心并口口相傳。所以詩家要把創(chuàng)作錘煉閃光之句作為創(chuàng)作的重點。2018年秋天我赴浙江遂昌縣參加全國第一屆散曲文化節(jié),期間主辦部門組織游覽當?shù)匾粋€唐朝時代開采過的金礦,金礦自山之底層開始旋轉而進入千余米深處。我即興寫了一首《游唐代金礦》:“百轉深宮暗徑徊,危崖險道小心摔。用心鉆入千層洞,不盡黃金滾滾來?!钡谌?、四句寫開辦金礦只要深入地宮深處即可采到黃金,同時又深刻揭示了一個規(guī)律,即人們創(chuàng)業(yè)時,必須勤勞奮進永不停步,這樣才能取得事業(yè)的成功;特別是搞學問,要深入鉆研,才能進入知識寶庫深處獲得無窮無盡的知識。所以“用心鉆入千層洞,不盡黃金滾滾來”這兩句詩,又是人們治事治學規(guī)律的形象表述,很容易被人們理解并接受。2012年冬天我看見花工把紫薇花的枝條全部剪掉,花的主干也因表皮自行剝落而“白骨顯然”,我大惑不解,問花工何以如此?花工告之紫薇花只有開在新枝上才更加艷麗,故每到冬天必須對紫薇斬首剝皮,第二年紫薇花才會越開越好。我恍然大悟即興寫《與花工問答》一詩:“問話紫薇何剪枝?只因明歲艷花姿。平生不歷千般苦,哪有風光無限時。”此詩通過寫紫薇須截首剝皮才能花開花艷之自然現(xiàn)象,揭示了“平生不歷千般苦,哪有風光無限時”這一人生成長的普遍規(guī)律,從而大大提升了詩的思想性。
當然,要寫出好詩詞,這絕不是坐在書齋里僅靠冥思苦想就能做到的。正如宋代詩人楊萬里所說:“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边@就是說詩人老在家里閉門苦思不是作詩的好方法,詩人只有出門遠行走向氣象萬千的社會生活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詩。此外,廣泛涉獵古人及今人的奇思妙句和詩詞理論佳作,深悟詩詞之道,創(chuàng)作時做到精益求精,這也是創(chuàng)作詩詞精品所必備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