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時,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跨海大橋正式通車。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橋開通儀式結(jié)束后巡覽大橋時所強調(diào)的: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chuàng)下多項世界紀錄,非常了不起,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xiàn)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勇于創(chuàng)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干出來的。
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于一體,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jié)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橋梁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guī)模最龐大的橋梁。這座一橋飛架三地的跨海大橋,全長55千米,設計使用壽命達120年,可承受8級地震、16級臺風和超大型貨輪的撞擊。它被外媒譽為“現(xiàn)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港珠澳大橋宛若一條鋼鐵巨龍飛騰在遼闊的海面上,它從香港的大嶼山向西延伸,過東人工島進入6.7千米長的深海隧道,再從西人工島出來,通往珠海、澳門兩地。這座跨海大橋主要用來連接香港、珠海、澳門,打通三地互聯(lián)互通經(jīng)濟命脈,使珠海至香港的時間由水路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為30分鐘,而港澳之間實現(xiàn)30分鐘車程的陸路連通。但它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徹底改變大灣區(qū)、珠三角的社會結(jié)構、經(jīng)濟結(jié)構及交通現(xiàn)狀等,改善和提升現(xiàn)有的生活模式。
這座跨海大橋建造的關鍵工程之一,是在大海上建造兩座面積為10萬平方米的離岸人工島,作為海中隧道和橋梁銜接的“轉(zhuǎn)換器”。按照通常的拋石填海的方式建造兩島,不僅工期長,而且會造成水路交通堵塞。此外,還需要開挖800萬立方米的海底淤泥,不僅工程量巨大,還會破壞這一水域中的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環(huán)境。
面對這種艱難情況,造島人員通過研究試驗,創(chuàng)造了一種“快速造島”的好辦法,即先將一組巨型鋼圓筒直接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再填沙形成人工島。這些巨型鋼圓筒的截面積非常大,相當于一個籃球場大小。而其高度約等于18層樓高,體量類似于一架A380客機。要把這樣一組龐然大物制作、運輸并精確固定到預定位置,簡直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勇于創(chuàng)新的造島人員不僅有智慧,而且在技術上有著很強的自信心,他們僅用短短的7個月時間就建成人工島,比原預定兩年的工期大大提前了。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是大橋建設的節(jié)點工程,也是整個大橋建造中的最核心部分。建造海底隧道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就是建造外海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的沉管隧道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但在大橋當時建造時,外海沉管隧道的核心技術還被國外少數(shù)企業(yè)所壟斷,進行嚴密控制。要得到這種先進技術,不僅要花費大量外匯購買專利,而且還要延誤一年工期。
在求購技術無方的情況下,造橋人員堅持自力更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自己動腦動手建造世界上最深的沉管隧道。大橋沉管隧道長達6.7千米,由33節(jié)沉管對接而成,每一節(jié)沉管長180米,重達8萬噸。安裝時要從預制工廠把巨型沉管用船運到施工地點,然后再精準沉放到指定位置,并與前面的沉管對接。對于如此龐大而對接準確度又要求非常高的沉管安裝,造橋人員創(chuàng)造了“一年十管”的中國速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更為令人稱奇的是,施工者做到了在46米深的海水壓力下,相鄰沉管的連接僅為毫米級偏差,從而保證了接頭“滴水不漏”。通常,世界上節(jié)段式沉管連接處漏水平均值為10%左右,尚未有100%不漏水紀錄。另外,在沉管的安裝中還創(chuàng)造了最大跨徑、最大埋深和最大體量等多項世界第一。在整個大橋建造施工中,施工人員共取得了 500多項技術專利,為世界跨海大橋的建設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
港珠澳跨海大橋是我國建造現(xiàn)代化跨海大橋的巔峰杰作。我國海域廣闊,海岸線總長達3萬千米,有著星羅棋布的島域和海灣,而且沿岸多為優(yōu)良海灣和港口城市。我國跨海大橋的建設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雖然起步較晚,但發(fā)展勢頭很快,而且造橋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先進紀錄。
在港珠澳跨海大橋建成之前,我國還相繼建成了杭州灣跨海大橋、青島海灣跨海大橋和上海東??绾4髽虻?。2008年建成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大型跨海大橋,橋全長35.67米,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這座大橋的工程規(guī)模之大、技術難度之艱巨國內(nèi)外未有先例。為了防止橋墩不被海水侵蝕,保證大橋的安全和使用壽命,建橋人員研制成耐海水腐蝕的新型混凝土,填補了世界建橋史上的空白。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千腳蜈蚣”架梁機,并把“梁上架梁”的世界紀錄從900噸一舉提高到1430噸。大橋的橋墩往往會被過往的船只撞擊,為防止這一情況出現(xiàn),造橋人員創(chuàng)制了一種全新的橋墩柔性防撞裝置,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更應提及的是,建橋施工中打下了5513根被稱為“定海神針”的整樁螺旋鋼管樁,其最大直徑1.6米,最大長度89米。這種豎起來有30層樓房高的鋼管樁,此前在國內(nèi)外特大橋梁建造中從未被成功地使用過。2011年建成通車的青島海灣跨海大橋全長35.4千米,是目前世界上長度僅次于港珠澳大橋和杭州灣大橋的跨海大橋。它的建成代表了我國海上橋梁建設的最先進水平,并獲得多項技術專利。東??绾4髽蚴俏覈谝蛔ㄔ谕夂5目绾4髽?,全長32.5千米,于2005年12月建成通車。它與上海洋山深水港相連,是上海跳出長江口走向大海的必然通道。
目前,我國還在規(guī)劃建造更為宏偉的跨海大橋。其中之一,就是在被譽為“黃金水道”的瓊州海峽上建造跨海大橋。大橋跨海部分長度為26.3千米,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大橋?qū)δ虾YY源開發(fā)、實現(xiàn)國家能源戰(zhàn)略具有重大意義。此外,全長24千米的大連灣跨海大橋已于2015年開建,大橋建成后,將形成大連新老市區(qū)的環(huán)形交通網(wǎng),并為我國建設大規(guī)??绾=煌汗こ添椖糠e累寶貴的經(jīng)驗。
(崔金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