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100長沙市中醫(yī)醫(yī)院藥劑科,湖南 長沙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部和十二指腸中內(nèi)容物反流進入食道,食物中含有的胃酸刺激食管壁,造成黏膜損傷,引發(fā)反酸、惡心、胸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1]。該疾病可發(fā)于任何年齡階段,多見于老年人群中?,F(xiàn)階段主要以抑酸及促胃動力治療為主,但因療程長,病情易反復,無形中加重了患者醫(yī)療費用支出,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因此,針對該病尋找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患者健康及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課題以疏肝健脾理氣方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療效為分析重點,將之與西藥療效進行比較,探究該治療方法對胃腸功能的改善作用?,F(xiàn)報告如下。
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6例,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3例。對照組男22例,女31例;年齡22~60歲,平均(43.32±3.14)歲;病程2~10年,平均(5.22±0.53)年。觀察組男25例,女28例;年齡20~60歲,平均(42.34±3.19)歲;病程2~12年,平均(5.76±0.40)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2013 美國胃腸病學院胃食管反流病診斷標準[2];②病程>2周;③存在不同程度反酸、惡心嘔吐等癥狀。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腦血管、內(nèi)分泌等嚴重疾?。虎诤喜⑾滥[瘤;③近4周服用抑酸劑或其他影響腸道功能藥物。
方法:①對照組患者口服西藥莫沙必利治療,劑量5 mg,餐前服用,3次/d,連續(xù)服用4周。②觀察組給予中藥疏肝健脾理氣方治療,藥物組成:瓦楞子30 g,大腹皮、枳殼、茯苓、黨參及白術(shù)各15 g,厚樸10 g,清半夏9 g。水煎煮1 劑/d,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xù)治療4周,并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戒煙酒、忌辛辣等注意事項。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癥狀積分變化,通過等級癥狀資料積分法,包括0~4級,其中0級提示無明顯癥狀;1級提示有臨床癥狀較為明顯;2級提示臨床癥狀明顯但在患者忍受范圍;3級提示臨床癥狀很明顯但在藥物干預下可控制病情;4級提示臨床癥狀嚴重且患者無法正常開展生活與工作。②評估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血漿胃動素(MTL)、胃泌素(GAS)及生長抑素(SS)指標。③對比兩組患者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①痊愈:經(jīng)4 周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癥狀積分減少程度超過95%;②顯效:癥狀、體征得到明顯改善且癥狀積分降低程度超過70%;③有效:癥狀、體征均有所好轉(zhuǎn),癥狀積分降低程度超過30%;④無效:癥狀、體征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現(xiàn)加重跡象,癥狀積分降低程度不足30%。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應(yīng)用SPSS 22.0 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兩組治療前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癥狀積分均下降,且觀察組降低程度較對照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兩組治療前MTL、GAS、SS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MTL、GAS指標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SS指標水平均比治療前提升,且觀察組提升程度較對照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4周后 t P觀察組 53 16.37±5.74 8.78±1.03 9.475 0.000對照組 53 16.45±5.35 9.77±1.42 8.786 0.000 t 0.074 -4.109 P 0.091 0.000
表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ng/L)
表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ng/L)
組別 n MTL t P GAS t P SS t 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3 584.26±20.28 337.69±15.25 70.744 0.000 298.98±12.28 186.25±10.52 50.754 0.000 30.69±5.85 48.96±6.25 15.537 0.000對照組 53 586.52±20.20 470.39±18.85 30.600 0.000 296.87±12.36 260.54±10.24 16.478 0.000 31.96±5.53 40.79±5.25 8.430 0.000 t 0.575 -39.844 0.882 -36.840 1.149 7.287 P 0.567 0.000 0.380 0.000 0.253 0.000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內(nèi)科中常見疾病,具有難治性、多發(fā)性特點,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3]?,F(xiàn)階段,治療該疾病主要以加強食管清除功能、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療為主,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行為干預或內(nèi)鏡治療等。目前隨著研究的深入,藥物治療雖取得一定臨床療效,但停用藥物后依舊出現(xiàn)較高的反復率。故尋找一種藥效持久且不易反復的治療方法已經(jīng)成為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重點。
西藥莫沙必利是新型的胃腸道動力藥物,是一種強效選擇性胃腸受體激動劑,主要通過5-HT4 受體發(fā)揮作用,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進而有效促進胃腸道蠕動,增強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加快胃以及十二指腸排空,該藥雖取得一定療效,但對改善患者胃腸功能效果并不理想。從中醫(yī)角度分析胃食管反流病,認為其臨床表現(xiàn)屬于嘔酸、吞酸、胃脘痛等范疇。本次課題研究中主要分析疏肝健脾理氣方對該類患者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經(jīng)4 周不同治療后,觀察組癥狀積分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將上述藥物全方配伍,發(fā)揮疏肝理氣、健脾除濕的功效,進而使脾胃得到運化,促使氣機得到有效調(diào)達,減輕或消除患者臨床癥狀,進而降低患者癥狀積分。經(jīng)4 周不同治療后觀察發(fā)現(xiàn),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疏肝健脾理氣方對提升療效具有實際作用。此外,該方還有助于胃腸功能恢復。經(jīng)4周治療后,觀察組MTL、GAS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SS指標水平提升程度較對照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MTL 主要由中樞神經(jīng)和外周雙重調(diào)節(jié),其含量增高會引發(fā)膽囊、十二指腸運行異常,加快腸中內(nèi)容物通過腸道,引起患者腹部不適感,如腹瀉、嘔吐等。在人體胃竇中含有較多的G、D 細胞,大部分G、D 細胞性質(zhì)為開放型內(nèi)分泌細胞,可分泌GAS 進入胃液,而GAS 可促使胃蛋白酶及胃酸分泌,幫助消化,延緩胃排空,因此GAS水平的上升對保護患者胃部功能起到重要作用。疏肝健脾理氣方的作用機制在于改善患者胃腸功能,調(diào)節(jié)脾胃運化,舒暢情緒。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4],胃腸激素可影響消化系統(tǒng)的分泌、免疫等,對胃腸道局部也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且與SS 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這可能是由于方中厚樸、枳殼等藥物,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消腫等功效;其中大腹皮屬行氣藥物,治療噯氣吞酸、腹脹滿等癥狀,發(fā)揮促胃腸動力的作用機制,進而有效減少腸道損傷。諸藥合用,整體發(fā)揮藥物疏肝理氣功效,達到治療目的,提升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與西藥療效對比,臨床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采取中藥疏肝健脾理氣方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減輕或消除臨床癥狀,同時有利于改善患者胃腸功能,保證患者身心健康,其臨床意義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