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000揚州市中醫(yī)院骨傷科,江蘇揚州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情況日益嚴重,骨折類疾病在我國發(fā)生率逐漸增高,股骨頸骨折就是常見一種,該疾病常發(fā)于我國老年群體,骨折時患者會有劇烈疼痛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臨床上一直致力于如何提高此類患者治療效果的研究,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臨床上常用治療骨折類疾病的方法,但其對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效果,仍需展開進一步研究。本次研究納入40例患者,研究髖關節(jié)置換術對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股骨頸骨折且年齡超過50歲的患者40例,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20例。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62~86歲,平均(74.67±4.37)歲;病程1~15 d,平均(8.3±1.2)d。觀察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63~87歲,平均(74.58±4.79)歲;病程2~16 d,平均(8.5±1.4)d。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股骨頭置換術進行治療: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在患者髖關節(jié)外側做一直切口或在后外側做一弧形切口,取出股骨頭進行殘端修正,擴大髓腔后將膠管置于切口內進行48 h 負壓引流。②觀察組采取髖關節(jié)置換術進行治療:讓患者保持側臥體位,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在髖關節(jié)外側做一直切口或在后外側做一弧形切口,依次切開皮下、肌肉組織,牽引臀中肌,并牽引股方肌至遠端,使關節(jié)囊暴露,切開關節(jié)囊,于小轉子上方15 mm 處切斷股骨頸,取出股骨頭后清理髖臼,打入生物性金屬杯,以螺釘固定髖臼及假體,擴大髓腔并安裝假體柄,復位髖關節(jié)。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髖關節(jié)功能(Harris)評分以及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2-3]。
統(tǒng)計學處理:數據應用SPSS21.0 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功能及疼痛評分對比:治療前兩組Harris 及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6個月后,兩組各項評分情況均得到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近年來股骨頸骨折在我國有較高發(fā)病率,尤其是老年群體發(fā)病率更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患者臨床表現為關節(jié)疼痛、運動功能障礙等,對我國大部分老人正常生活及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4]。股骨頭置換是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股骨頭疾病的方法,對于創(chuàng)傷性股骨頭疾病有較好療效。同時,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有效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方法,臨床研究顯示該種治療方法對老年患者優(yōu)良率高達86.8%。兩種方法相比,股骨頭置換術比髖關節(jié)置換術創(chuàng)傷更小,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因此更適合于身體狀況差、耐受能力低的患者[5]。本次研究納入4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分別對兩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疼痛度更低,關節(jié)功能恢復也更佳。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功能及疼痛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功能及疼痛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Harris VA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0 63.29±4.19 96.38±3.12 6.56±1.51 1.44±0.65觀察組 20 63.15±4.34 86.18±6.61 6.66±1.57 1.04±0.54 t 0.652 4 9.867 5 0.384 1 3.097 1 P 0.109 8 0 0.351 4 0.001 6
綜上所述,對于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臨床治療來說,髖關節(jié)置換術有較好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關節(jié)功能及疼痛情況,因此,有較高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