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普宏 文
“七月半來七月半,稻谷彎腰新米飯?!边^去在滇中高原,農(nóng)歷的七月半不僅是祭“鬼”的日子,也是我們農(nóng)家娃盼著嘗新的日子。
這個鬼節(jié)我們又叫“接老祖公”,天黑后要到回家的路上燒一堆堆冥幣。嘗新的日子叫“新米節(jié)”,定在每年農(nóng)歷七月屬狗天或?qū)冽執(zhí)臁?/p>
其實,每逢新米節(jié)大人小孩盼嘗新的欲望,早在栽秧時就開始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萌發(fā)了。那還是在初夏,男人們在水田里唱著牛歌喚牛犁田,女人們挽起褲腿彎著腰在水田里忙著插秧。只是我們滇中十年九旱,大人們總是難于按節(jié)令把秧苗插下去。有時候我們這些不大懂事的小孩子也替大人們著急,于是就站在田埂上一遍遍地向老天爺求情:“老天老天下下雨,殺頭年豬供供你!”可是任憑我們喊破嗓子,天空依然沒有一片云。有時喊著喊著真的就下起了瓢潑大雨(那是因為我們看見有云塊飄過來才喊的),我們高興得手舞足蹈,站在屋檐下一遍遍地朗誦著從爺爺奶奶那兒學(xué)來的童謠:“一仗日頭一仗雨,青蛙出來吃蟲子;栽青秧,吃白米;青了黃,黃了青;三青三黃來嘗新?!贝藭r的大人們也興奮異常,他們顧不得躲雨,戴上斗笠披著蓑衣就一頭沖到了田里,忙著把早已準(zhǔn)備好的秧苗插下去。
臨近七月半,早栽的一茬稻谷就成熟了,黃澄澄的,這也預(yù)示著快過新米節(jié)了!新米節(jié)算不上是什么重大節(jié)日,但這嘗新的日子家鄉(xiāng)人卻過得有些隆重。嘗新這天,全村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jié)日盛裝,家家都要用苞谷或高粱烤幾斤小灶酒,青年男女則匯集在場壩上打歌、跳左腳舞。隊長會安排人殺一頭?;蛞活^豬,然后把牛肉或豬肉分給社員們就著新米打牙祭。新米和牛肉都是在隊里的公房由干部和會計來分,我們這些小孩高興得早早的就拿條布口袋等在旁邊,直到分到米肉后才歡天喜地回家燒火煮飯煮肉吃。你想,這香噴噴的新米飯,再加上噴噴香的肉,還有剛出灶的新酒,吃到嘴里該有多美。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每家都要在堂屋里搞一個“供飯”儀式。供飯前,得把到田里割稻子時選回來的一把優(yōu)質(zhì)谷穗先掛在堂屋的橫梁上——這把谷穗可作來年的稻種,剩下的稻禾則用手扎成洗鍋帚用來洗鍋。
掛谷穗的時候,口里還要念吉祥的經(jīng)詞,大意是:今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糧食豐收,禱求來年也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望上蒼保佑我們滿倉的糧食要經(jīng)得住吃,既要吃得飽又要吃不完。這個過程我們又稱“叫糧魂”。
“供飯”其實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一個祭祀儀式:先舀一碗香噴噴的新米飯,然后拈幾塊臘肉蓋在飯頭上,端到堂屋中央的供桌上。有的人家專門請來畢摩(彝族知識分子)用彝語演唱好聽的《梅葛》?!睹犯稹肥且妥宓膭?chuàng)世史詩,它記載了遠(yuǎn)古時代老祖先造物、生產(chǎn)的全過程,其中就有古人找谷種、撒小秧、栽小秧到收谷子的勞動場景及習(xí)俗,可以唱上三天三夜。
“供飯”儀式結(jié)束后,嘴饞的我們還不能嘗新,而是要喂狗飯。為什么要先喂狗飯?《找谷種》中是這么唱的:
傳說古時候,地上沒有谷,人們?yōu)檎夜?,吃盡人間苦。先到壩子找,沒有找到谷;后到山上找,也沒找到谷。天神在天上,看到人間苦,為了人有食,連夜撒下谷。烏鴉三個兒,有在箐首住,有在箐尾歇。撒下的谷種,它們先看見,它們拿去種。谷子還沒熟,就被它吃掉,沒有留下種。喜鵲三個兒,有在房前住,有的在房后。撒下的谷種,它們先看見,它們拿去種。還不等發(fā)芽,就被它吃掉,也沒留下種。黃雀三個兒,有的山頭住,有的住箐首。撒下的谷種,它們先看見,它們拿去種。還不等谷熟,又被它吃了,也沒留下種。狗有三個兒,它與人同住,它與人同吃。人們?nèi)フ夜?,它也早知道。天神撒下谷,因為在晚上,人們沒揀到。見人沒谷種,狗急大聲叫。向天叫三聲,向地叫三聲。天神在天上,知人沒揀到,又丟三穗谷,叫狗要種好。狗把谷拾回,交給人來種。就從那時起,谷種傳下來。所以到后來,每年嘗新時,先要喂狗飯,根源由此來……
新米節(jié)這一天,在我們那里狗吃得跟我們?nèi)艘粯雍?。有一次,一位下村來的公社干部與彝族同胞一起過新米節(jié)嘗新,見自己都餓著肚子主人還先把狗飯喂了,而且是喂得那么好,就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竟然起身不辭而別,還是隊長追上去解釋了半天才把他給請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