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熙
人們常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事實上并非如此。
傷筋也叫軟組織損傷,包括皮膚、肌肉、肌腱,腱鞘、筋膜、韌帶、神經(jīng)、血管、關節(jié)囊、軟骨、椎間盤和脊髓等損傷;而動骨一般指的是骨折。
一般來說,皮膚、肌肉、肌腱、腱鞘、筋膜、血管、關節(jié)囊的損傷恢復時間為1~2 周左右,韌帶、關節(jié)囊和軟骨的恢復時間稍長,約3 周左右,而神經(jīng)、椎間盤和脊髓恢復時間較長,因為神經(jīng)每日的生長速度為0.1 毫米,椎間盤因缺乏充足的血運,恢復也較緩。
骨折的愈合則與其部位有關(前提條件是骨折后復位較佳),而且分為臨床愈合和骨性愈合,具體各部位骨折的臨床愈合時間見下表:
成人常見骨折臨床愈合時間參考表
另外有許多骨折,如腕骨、跗骨、脊柱骨等骨折,無法完全按時間來衡量,應當把X 線表現(xiàn)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參照治療時間進行綜合分析,才能確定。小兒因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年齡越小其骨折臨床愈合時間越短,而老年人則恰恰相反。
1.局部無壓痛;
2.局部無縱向扣擊痛;
3.局部無異常活動;
4.X 線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xù)性骨痂通過骨折線;
5.功能測定:上肢向前平舉持重一公斤達一分鐘;下肢不扶拐在平地連續(xù)行走3分鐘,不少于30 步;
6.連續(xù)觀察兩周,骨折處不變形者。
必須注意臨床愈合標準的3、5 兩項的測定,必須慎重。
1.具備臨床愈合標準的條件;
2.X線片顯示骨痂通過骨折線,骨折線消失或接近消失。
必須指出的是,神經(jīng)若為震蕩或牽拉傷愈合時間相對較短,而神經(jīng)斷裂傷則恢復時間較長,甚至不愈合。在全身骨骼中,腕舟骨、距骨、股骨頸及脛骨下三分之一部位發(fā)生骨折后,由于骨折端血液供應不足,易發(fā)生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
所以說骨折后的恢復時間因骨折部位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同一部位的骨折,又因不同類型而不同,像跟骨的裂紋骨折愈合時間就明顯短過粉碎性骨折。病人在骨折復位及固定后千萬不能想當然的拆除固定物,應按照醫(yī)生的醫(yī)囑行事,防止出現(xiàn)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