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瞻
進入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在語文課堂上認識了至少1000個漢字,會寫600個左右的漢字,在語言、詞匯上也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文字表達中卻不善于運用自己所積累的詞匯來豐富自己的語言。有了這一個發(fā)現(xiàn),我在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學生這一方面的訓練。因為我知道,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教學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平穩(wěn)過渡,有層次、有梯度地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學生進入中年級做好有效銜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根據(jù)圖畫仿寫句子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自主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課堂上運用各式各樣的學習方式也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求做到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樂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我在課堂上做了大膽的嘗試,?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中,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寫的是鄧小平爺爺植樹的場景,可是課文中的插圖卻是鄧小平爺爺在給小樹澆水的畫面,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默讀第二、三自然段,畫出鄧小平爺爺植樹動作的詞語,讓學生理解鄧小平爺爺是怎么種樹的,“挖著、挑選、移入、揮鍬填土、看看、扶正”,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完整地寫出了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流程,學生圈畫這些詞語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也讓學生清楚了解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每一個動作。接著,我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圖畫,并給學生提出要求:展開想象,把小平爺爺給小樹澆水的動作連起來說幾句話。有了前面的學習作鋪墊,學生在這部分的語言表達上有了一個依據(jù),紛紛各抒己見,大膽舉手發(fā)言,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想象畫面,在感情朗讀中積累優(yōu)美詞句
好的文章是作者優(yōu)美的言辭、豐富的思想與飽滿的情感凝聚成的,能歷經歲月而傳誦不衰。注重誦讀是我們母語教育傳統(tǒng)經驗的精華,即使以現(xiàn)代閱讀心理學的觀點來看,誦讀的多重教育功能也不可低估。部編小學語文一二年級的語文教材里,每一篇課文都是充滿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摯的好文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這些課文需要達成的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朗讀訓練,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同時積累優(yōu)美詞句呢??一匹出色的馬?一課中第1、2自然段中描寫春天景色的句子,語句優(yōu)美,用詞準確,還用上了恰當?shù)谋扔骶洹T趯W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先配上音樂進行范讀,讓學生展開想象:聽到老師讀這部分句子的時候,你的腦海里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置身其中,學生們被文中的“小河”“小路”和“田野”深深吸引,只有感受到美,才會帶著愉悅的情感去朗讀,把這些美妙的詞句在心底刻下印記。最后,我還讓學生把這些美詞佳句端端正正地抄寫在好詞好句記錄本上。更讓我驚訝的是,不少學生在這次春游布置的日記中,用上了這些美詞佳句,也讓我再次感受到在感情朗讀下積累的好詞好句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并且能夠運用到自己的語言文字中去。
三、學以致用,大膽模仿,用自己的文字表述想象的內容
新課標中提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充分認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要依據(jù)語言表達規(guī)律和學生語言學習規(guī)律,構建一個基于“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言運用中,發(fā)展言語能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語言文字的運用的綜合能力。?彩色的夢?是一首兒童詩,本詩語言優(yōu)美,句式靈活多變,每一個小節(jié)都蘊藏著語言訓練點,并融入到每個小節(jié)的閱讀理解中,在第二小節(jié)教學中,我讓學生展開想象,腳尖滑過的地方還會出現(xiàn)什么呢?試著用書中的句式說一說。而在第三小節(jié)中,我給學生提供了具體的語境,以“在熱鬧的池塘邊”“在茂密的森林里”等為引子,知道學生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自己的想象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且,我還引導學生在自己所寫的詩歌下添上了想象中的畫面,展示到了語文學習園地中去。學生在模仿詩歌活動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認知,同時也發(fā)展了記憶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當然,“仿”不是最終目標,而應作為培養(yǎng)說話寫話能力的手段,在仿的訓練中,要及時引導學生由仿作向創(chuàng)作方面發(fā)展,可以模仿范文的思路、結構、句式等語言形式,而在思想內容方面,應注入自己的創(chuàng)造、認識、情感,逐步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加強自己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四、能用清晰條理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2018年春季統(tǒng)編《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網絡培訓講義中指出,部編小學二下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能根據(jù)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簡單看法。寓言故事簡短,情節(jié)之間聯(lián)系很緊,互為照應,教學時,想幫助學生在整體上了解,把握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梳理課文內容,通過品讀重點詞句,讓學生在比較揣摩中,體會人物的心理,一步步加深對語言中人物形象的認識。此時,在根據(jù)故事內容理解成語意思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故事走向生活,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在這樣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大家都能用清晰條理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低年級學生表達多是運用口頭語言的表達,在思考,議論、檢查、反饋中學會說話,再把所說的話寫下來,這樣就能使學生從口頭語言表達順利過渡到書面語言表達。
不管怎么說,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低年段的教師必須及時改變教學觀念與思路,同時要做到在課前充分備好課,仔細研讀教材,重點放在挖掘課文中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激發(fā)點上,從此處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只有找好關鍵點和激發(fā)點,才能讓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有所依托和附藉。這就要求每位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