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貴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素質教育成為了教師進行教學時候所考慮的重要問題,而思想品德教育作為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積極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就成為了每個思想品德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思想品德中融入情感教育就成為了一種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思想品德;應用
情感教育是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的一項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既是新課改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發(fā)展下去的必然趨勢。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階段波動比較大的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學也應該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本文將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所存在的重要性,進而提出相應的實施方法,希望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提供幫助。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
1.幫助小學生更深入地領悟思想品德課的課程內涵
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意義在于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把情感教育引入品德課程教學中,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情感上施加影響,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耳濡目染,教師和學生的情感在教學中不斷碰撞、交流,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道德教育效果也蘊含其中。
2.激發(fā)小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欲望
情感教育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原理,通過形式多樣的特色教學活動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心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它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用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來優(yōu)化教學,用自身的情感體驗和思維引領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看得見、聽得著、感受得到,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激發(fā)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應用情感教學的方法
1.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的主要陣地,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我們知道,如果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就是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給他們提供一個參與的平臺,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民主的參與氛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構建和諧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課堂中暢所欲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并且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思考課堂中的問題,做出自己的創(chuàng)新的思維。課堂教學是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的主要陣地,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創(chuàng)建。
2、問題情境激發(fā)情感
孔子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充分說明了教育教學的情感態(tài)度,可以說教學過程是學生愉悅生活的體驗,是學生情感活躍的狀態(tài)。就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來說,其本身的理論性就比較強,如果在教學中機械地照本宣科,讓學生被動地背誦知識,只會讓學生感到乏味,不利于教學活動的積極開展。而良好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借助提問來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引入和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具體教學場景,適時適度地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快速、正確、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情感活動與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不可分割的,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將學生看成是一個充滿豐富情感的個體,重視情感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通過情感的激發(fā)和滲透來提高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效果。
3、巧借多媒體豐富情感
思想品德是一門與人的思想緊密相關的學科,信息時代,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被廣泛地應用到教學中,小學思想品德的課程教學也應適應這種潮流。對小學生來說,單純的課堂講解很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等問題,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因為,多媒體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動畫等資料,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展開思想品德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中“不屈的中國人”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我們中國人有多么的偉大,學生很難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向學生展示中華民族曾經(jīng)受到的屈辱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屈不撓,頑強抵抗外來侵略和振興中華的輝煌歷程。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很容易跟隨視頻進入情境,加深情感體驗,產(chǎn)生強烈的思想共鳴。
4、角色扮演調動情感
小學生有很強的表演欲,他們很愿意通過某種形式來展示自己的才藝——對于表演來說,他們會非常認真投入地參加,而且還會當作一種游戲,參與度高,興趣度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一些特定的角色,演繹情節(jié),從而讓他們在自己的表演過程中產(chǎn)生與角色相同的情感。
以《愛護集體榮譽》為主題,我在課前為學生們編了個小劇本,請幾名學生一起進行了排練,讓他們在課堂上先表演。情節(jié):一名學生參加體育比賽中摔倒了,他雖然輸了比賽,但堅持跑到終點……教師給他分發(fā)獎杯,他和同學們一起舉起獎杯——“這是我們集體的榮譽”。這個小劇本只是一個引子,后面,教師讓學生分組研究,每個小組編演一個小情景劇來表現(xiàn)集體榮譽。如有的組演愛護班級環(huán)境、有的組表演知識競賽獲得冠軍……這樣,學生用自己設計的情節(jié)帶出情感,情感是真實而飽滿的。
5、通過歌曲激發(fā)情感
繪畫是視覺的藝術,而歌曲是聽覺的藝術——這兩種藝術形式都是以情感作為創(chuàng)作和表現(xiàn)基礎的,共同的特征就是感官的直觀體驗性,對激發(fā)學生情感具有顯見的作用。特別是學生歌唱過程中,會自然帶去情感的參與。
比如《我們同有一個家》這一課是講我國民族團結的。我們各個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形式、特征,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點,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適合小學生聽唱的民族歌曲——講到哪個民族就播放那個民族的歌曲,如藏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蒙古族的《夢中的額吉》《吉祥三寶》、新疆維吾爾族的《半
個月亮爬上來》《打起手鼓唱起歌》……盡量選一些適合小學生,又能體現(xiàn)民族團結主題的歌曲。像《北京的金山上》《吉祥三寶》這些歌曲,簡單易學,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學唱,對情感的激發(fā)作用就更突出了。
6、聯(lián)系實際鞏固情感
情感教育的目的最終要落實到學生的日常道德行為中。學生通過學習有了初步的道德認識后,還要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實踐訓練,強化鞏固正確的道德認識,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習慣。這樣,學生可以在活動中進行自我表現(xiàn)評價,也可以感受到來自老師同學的客觀評價,自覺進行行為糾正,逐步實現(xiàn)行為規(guī)范。另外,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如果其它同學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作為伙伴要熱心地伸出援助之手;在勞動時,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對待人有禮貌等。
結語:在思品課堂上進行情感教育有助于更好的發(fā)掘學生內心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自覺的去學習。但是我們在實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進行改正。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慶.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思想品德情感教學的研究[D].中山大學,2012.
[2]李穎穎.品德課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探析[J].成才之路,2014(31):99-99.
[3]蔣文霞.小學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