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哲芬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逐漸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運用語言是他們積極參與合作交往,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言語潛能的基礎;學生在交往中合作地學習運用語言是他們自主學習能動地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潛能的條件;學生發(fā)揮潛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運用語言是他們自主、合作學習所達到的目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創(chuàng)造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語言訓練中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知識。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語文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fā)展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每個學生都具有好奇、好問的特性,怎樣才能引發(fā)學生的這一特性,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呢?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引發(fā)學生內在的潛能,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教學第28課《狐貍和烏鴉》時,我精心自制了狐貍和烏鴉的圖片、生字卡、五角星等教具,還把自創(chuàng)的童謠教給他們。學生們一看到狐貍和烏鴉的圖片,就聯(lián)想到狐貍是兇惡的、狡猾的動物,而烏鴉的特性則是愛聽好話。有了這種意識,學生們興致勃勃,當我提出問題時,個個都爭先恐后地回答,暢所欲言,進而在教學生字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讀自己喜歡的字詞、做自己喜歡的游戲、唱自己喜歡的童謠,從而掌握識字、寫字的要領,積累詞句,領悟文章思想,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所以說,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是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的基本途徑。
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學生個體自主嘗試學習
在教學一篇新課文時,指導學生讀懂課題,創(chuàng)設學習語言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質疑或提出自己學習的愿望,然后充分給學生讀、說、議、寫、表演、觀察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地理解運用語言,陶冶美的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引導學生在對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中總結學法,交流學法,激發(fā)他們主動掌握學法的積極性。
2.師生、小組合作學習
通過學生個體自主嘗試學習,教師再加以適當?shù)攸c撥、指導,然后以四個人為一組,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點,在小組內提出來,由小組合作解決、反饋、矯正,鼓勵學生自我表現(xiàn),這樣每個學生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到更多的知識。
3.集體交流反饋矯正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得到的信息,反饋到集體中來,再由集體進行交流反饋矯正,突破重點、難點,最后教師加以適當?shù)目偨Y、歸納,使學生領悟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教學《狐理和烏鴉》時,指導學生讀懂課題,然后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來,進行探討解決,突出重點難點,再把重點難點反饋到集體中來,集體交流、矯正,教師加以適當?shù)目偨Y、歸納,理清文章思路,體會狐貍是怎樣騙到肉的,烏鴉是怎樣上當受騙的。從而使學生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三、拓展想象,在實踐中進行探究性學習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不同的人對同一種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要想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不斷的拓展,就應該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在實踐中進行探究性學習。在《狐貍和烏鴉》一文中,就“你覺得狐貍和烏鴉各是怎樣的人呢?”這個問題提出討論,大家都知道狐貍是狡猾的,但有個學生就提出不同的見解,他覺得狐貍非常聰明,能夠想方設法騙到烏鴉嘴里的肉,而烏鴉給人的感覺就是愚蠢的,聽到狐貍夸獎自己,不辨真?zhèn)危统鸶鑱?,把肉送給了狐貍。從這點上可看出學生的思維是多向的。最后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析烏鴉上當?shù)脑?,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大膽地進行想象。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靈活變通性。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讀、說、議、寫、表演、觀察,給他們充分的活動空間,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激發(fā)他們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想象中學習運用語言,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