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1.同學們昨天我們又一次走近了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走進他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揭示本課所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了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整體進入,回顧內容
1.請同學們打開書,瀏覽全文,回憶這篇童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理清文章思路,關注學生需求,引導學生質疑。
三、聚焦寫法,讀懂內涵
1.請大家回憶一下,你認為這篇童話故事哪兒最有內涵?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出示課件】大家都來讀讀這段話,看看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預設:
⑴小女孩的現(xiàn)實生活是悲慘的、是痛苦的,但是作者卻在結尾說她是幸福的,這究竟為什么呢?
⑵課文最后寫道小女孩幸福地死去,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幸福,這兩個幸福分別有什么含義?
教師板書:幸福
師:課文哪一部分寫了小女孩幻象的幸福?(文章第二部分)
2.【課件出示】學習提示:默讀課文第二部分,從哪些描寫中能夠感受到小女孩是“多么幸?!??作者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在書的空白處做簡單的批注。
3.學生自學批劃,交流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圍繞學習提示,靜心專注地學習以及自主默讀、批注的能力。
4.學生小組討論
5.學生匯報:
四、總結寫法,拓展閱讀
1.你理解得真深刻,看來你們真的讀懂了安徒生,誰能說一說今天我們讀童話故事和你以前讀童話故事有什么不同嗎?
2.讀懂了故事的內涵不僅要關注文章的寫法,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還可以聯(lián)系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作者寫這篇童話故事,是由一幅圖畫結合自己母親的親身經(jīng)歷所聯(lián)想到的。
3.同學們讀了這段資料,你對這個童話故事有哪些新的理解?
預設:從對母親童年的同情到對整個社會窮苦兒童的同情以及對當時丹麥封建社會制度的不滿。教師板書:同情
4.同學們,你們記得嗎,在二年級時我們曾學過一篇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丑小鴨》。現(xiàn)在請你們打開安徒生童話,再來讀一讀《丑小鴨》,看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感悟,可以在書上用關鍵詞批注下你的理解,為你發(fā)言做好準備。
5.學生自由準備發(fā)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到熟悉的作品中,直視寫作方法并思考表達效果,懂得閱讀童話不僅要關注寫法,往往還需要關注作者的經(jīng)歷和背景。
四、引入整本書,感悟童話的魅力
1.這兩周我們每天都在讀《安徒生童話》,在眾多精彩的童話故事中,你最喜歡哪一篇,為什么?自己先準備一下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2.學生自由準備,批注在書上,為發(fā)言做準備
3.學生交流:
4.臺灣作家張曉風曾寫過這樣一首詩。
【出示課件】《5歲到55歲的親密話題》
【設計意圖】通過作者的小詩,懂得一生中閱讀名著的重要性。
5.張曉風這首詩告訴我們,安徒生是需要我們用一生來讀的,安徒生童話中所蘊涵的溫暖的人性美、藝術美、幻想美已經(jīng)溫暖和照亮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小讀者乃至大讀者的心靈。安徒生童話是經(jīng)典,經(jīng)典是永恒的,經(jīng)典就要我們細細品味,常讀常新。老師希望同學們繼續(xù)靜心閱讀《安徒生童話》,去感受那別具匠心的寫法帶給你的感動,去品味每一個故事背后帶給你的思考,我們還將開展做朗讀者的讀書沙龍活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篇安徒生作品,不僅說內容更要說作者是怎樣布局謀篇乃至遣詞造句的,把課內學習引向深入,習得讀書方法,激發(fā)學生讀童話故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