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萍
生活化教學是指在現實的生活背景中進行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以及參與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的內在需求當做教學的主要目標,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通過學習提高生活水平。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越來越注重生活化教學的開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但由于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思維影響使得生活化教學流于形式,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一現狀,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營造生活化教學環(huán)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小學數學作為我國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在小學數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案例進行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同時生活化教學中教師作為領航者,其通過生活常識與數學知識的創(chuàng)新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fā)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師生交流互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二)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化教學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講解數學內容,容易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感與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生活化教學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知識并對其進行理解,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并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解決問題,進一步拉近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解決問題后容易產生自豪感,并在自豪感的刺激下積極學習數學知識,從而獲得更多的自豪感,最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順應發(fā)展要求
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國積極開展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應用能力。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數學教學,使學生積極發(fā)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思考,最終通過實際生活學習數學,并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質疑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數學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全面發(fā)展最終成為社會需求的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失當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生活學習數學,并將數學運用到生活中,其強調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能力,并注重學生數學意識以及邏輯思維的建立,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應用能力,但現階段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雖注重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開展,但在考核以及評價中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橹?,忽略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忽略了對知識的應用,導致學生數學應用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欠缺生活元素
生活化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教學方式、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語言的生活化,目的是通過生活化的教學素材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生活實例與數學知識的結合將枯燥復雜的數學知識轉換成靈活多變、充滿生活氣息的數學知識。但當前在我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由于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經驗有限,使得其在采用生活元素時忽略了其中的數學知識,導致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素材不符,如教師將生活化教學素材中的數學元素與非數學元素混淆,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踐路徑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主要是指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語言的生活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同時注重生活元素的引用,并注重生活化習題的設置,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其生活經驗以及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差,同時其注意力的集中時間較短,好奇心比較旺盛,因此要加強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數學教師就要合理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注重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通過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情景中積極通過生活實例理解數學知識。
(二)引入生活化的數學元素
數學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其邏輯性以及理論性較強,同時數學知識都較為抽象,學生在學習中需要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在此基礎上學習數學公式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要注重生活中數學元素的引用,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單具體化,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三)設置生活化的課后練習
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后練習時要注重習題的生活化,通過生活化練習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生活化習題,如王奶奶去集市上買菜,買白菜花了25.7元,辣椒花了12元,買雞蛋花了33.5元,今天王奶奶買菜花了多少錢?雞蛋比白菜多花了多少錢?通過練習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進生活化數學元素以及設置生活化課后練習來進行生活化教學,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