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昌
一、小學生思想情況概述
要想提高小學心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須要考慮到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現(xiàn)代都市環(huán)境遠離自然田園,狹隘的環(huán)境和淡漠的人際關系讓小學生的心理形成無形的壓抑感,從而阻礙了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崇尚自由是每個人的天性,而如今的社會是電子產(chǎn)品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交往,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代替了靜謐、恬淡的悠閑。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無形地增加了小學生的心理負擔,更是增添了內心的一份孤寂。正如一位教育專家所說“現(xiàn)代人多多少少都患有自然缺失癥”。第二是親子關系的隔閡與傷痕。當父母的愛更多的是表現(xiàn)出一種專制、粗暴,甚至是“家長一言堂”的時候,在子女的心中總會留下無言的傷害。當然這種傷害是無形的,也是潛藏于心靈深處的。父愛母愛的荒蕪,使得子女心中充滿了孤獨、壓抑,甚至是恨意,同時也最大程度地破壞了親子關系中的和諧與融洽。第三就是現(xiàn)代社會競爭壓力太大,致使很多小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對自己的要求也太嚴厲。同時,包括學校和家長,也是一味要求他們要做“人上人”。要知道期望越高,給自己造成心理的壓力就越大;久而久之,還會造成孩子對學習的一種厭惡,甚至是對生活的一種失落與無助,這就更進一步加重了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蔓延。
當然,小學生思想狀態(tài)不健康的原因還有很多,其中包括情感問題、學習障礙問題、同伴關系問題等等。我們既然找到了原因,就要對癥下藥,對思想問題做出必要的改變與更新,正像美國心理學家克勞德博士所說:“改變帶來醫(yī)治”。
二、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之基礎
著名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有一句經(jīng)典名言:“兒童有著他自己的人格, 他自身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美和尊嚴。這種美和尊嚴是永遠也不能磨滅的,所以他的純潔而非常敏感的心靈需要我們最審慎的愛護?!边@句話揭示了兒童道德教育的秘密---兒童思想發(fā)展不是靠灌輸與教導,而是靠孩子的自我覺醒。唯有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褪變,兒童的一切美德才能真正屬于他自己。據(jù)一項權威調查顯示-----每一個小學生都在內心呼喊著同樣一句話:“請關注我,請給予我尊重與愛。”這是小學生內心的吶喊,也是對我們的嚴肅警示。小學生思想良性發(fā)展的心理基礎就是“我是被愛的,我是被關注的,我是有價值的。”而思想出現(xiàn)問題的現(xiàn)狀就是“不被關愛,被忽略,被漠視,自身認為沒有任何價值感”。這就要問一問這個社會,再問一問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是否為小學生提供了發(fā)展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我們是否用分數(shù)與考試遮蔽了小學生自身的人格魅力與閃光之處?
三:、小學生心理的有效引導與良性措施
1:.尊重孩子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自身的規(guī)律性,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一個年齡段的孩子要有一種相對應的教育方式,所以孔子在兩千年前就說:因材施教。尤其是對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的時候,更要注意孩子的年齡段,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同時要注意真實性,最好要聯(lián)系孩子身邊熟悉的人物或者事物。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感動與激勵。對孩子樹立榜樣要符合兒童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記得在小學語文課本有這樣一個激勵故事-----小男孩才6歲,在面對糖果誘惑時,毅然選擇隱忍,并悄悄離開。其實,愛吃美食是孩子的天性,再說吃一點糖果也無可厚非。但是,有時我們的激勵故事就是顯得那么的高大上。這樣的高端激勵,讓孩子們有點高不可攀。如果我們能對孩子們說:“你可以跟父母發(fā)點小脾氣,但是我們不會一直容忍你,你自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請記住,如果你感覺很難時,請對我們說出來,我們會成為你的幫助和支持?!倍皇菍⒆觽冋f:“你要聽從父母,性格和順,懂事聽話。”這樣,就是教育的一大進步,也是兒童思想關懷的福音。
2:、切忌培養(yǎng)出“小大人”
老舍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我最怕看見小大人。”什么是小大人,就是處處表現(xiàn)出成人式的圓滑與老練,完全沒有了童真童趣。小大人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社會、家庭與學校三方面的弊病之綜合。我們的學校要注重真理,而非形式;我們的家庭要注重道德,而非俗利;我們的社會要注重風尚,而非浮夸。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長,我們才能聽見這個世界“兒童的聲音”。記住,小大人成長以后,就是一群俗媚、順從,隨波逐流的奴性之人。
3:、合理開展有益活動
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和老師,因地適宜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現(xiàn)實條件,給孩子們多創(chuàng)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實際活動中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也能在活動中感受到做好人的樂趣。我覺得學校可以開展以閱讀為主導的讀書會,讓孩子們在書香優(yōu)雅中提升思想境界,并在探討交流中獲得心靈成長。家庭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帶領孩子出游踏青。讓孩子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更重要的是讓親子關系在這樣的活動中更加親密。
4:、謹小慎微以身作則
人們常說,大人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里的大人,不僅僅是孩子的家長,也包括學校的老師和社會上所有的成年人。不管我們在何時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看看有沒有給身邊的孩子們做過什么不好的表率,哪怕是隨地吐痰,闖紅燈,罵臟話,也許在我們大人看來似乎很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或許就會讓孩子們看到了人們最黑暗的一面,甚至不知不覺的盲從學習。
5:、挫折教育的重要意義
“要使你的孩子經(jīng)歷征服,必須先讓他經(jīng)歷失敗、心情沮喪以及不斷嘗試直到成功為止。沒有任何步驟是可以縮短的,失敗與心情沮喪是建構成功與良好心情的必要過程。”這是美國教育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說過的一句名言,這句充滿哲思意味的名言,又揭示了一個重要的教育真理---那就是挫折教育必不可少。當代小學生有一個通病,就是畸形的自尊。如何讓自尊心適合孩子生命的成長,就需要使用一些智慧的方法。比如我們可以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因為老師的期望越高、失落越大,孩子自尊心受到的傷害也越大。比如孩子要讀一本新書,我們可以不必要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宏大的目標,可以先從小目標入手,讓孩子先學一小段簡單的段落,當自己可以熟練掌握的時候,就贏得了鼓勵與贊賞,這樣,孩子就在這小課目里獲得了自信心,而對于接下來的目標也會充滿積極的信心與期待。
結論:我們要相信在每一個小學生心中都隱藏著一抹純凈的善意,只要我們的教育者給予他們尊重、自由與愛,只要他們自己能夠做到自信、自強、自省,那么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善義的天使。以往我們看到的教育專著里對心理學的論述,一般都是對于負面情緒的管控,是從灰暗面入手。但是今天我要和大家從心理學的亮色面入手,通過積極引導和有效的措施培養(yǎng)大學生樂觀、健康的心靈,這就是讓陽光 照射進心靈的幽暗處。這就是法國作家雨果所說的:“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p>
參考文獻:1、張文質,《教育是慢的藝術》,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
2、(意)瑪利亞·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5)
3、田本娜 葉立群,《教育學叢書:小學教育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1)
4、和興文化 劉東,《思想品德健康教育書系》,太白文藝出版社,2013(6)
5、劉鐵芳,《守望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