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 要: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家庭情況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文章通過案例分析,要求班主任、輔導員,應具備心理健康指導的能力與耐心,有針對性地對貧困生進行疏導,做到物質與精神上的有效幫扶。
關鍵詞:貧困生;單親;心理健康教育
一、案例事件
學生D,是一名大二學生,父母離異,家庭經濟較困難,自己與妹妹上大學所需的費用都來自于父親打工的微薄收入。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班主任會遇到較多的貧困生,他們由于家庭經濟及自身的性格、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在來到大學之后便表現(xiàn)出各種心理問題,比如嚴重自卑、過度自我封閉、過分自尊和敏感、依賴心理嚴重、有不良的攻擊行為等等。該生因為家庭條件特殊,雖然在平時的生活中表現(xiàn)較為正常,學習態(tài)度端正,成績也比較優(yōu)異,但是在拂去心靈表面的那層紗后,她卻表現(xiàn)出了過度自我封閉、孤僻、不信任他人、目的性強、倔強、爭強好勝等心理問題。
為了爭取本學年國家助學金,該生在大一時,通過自身的努力,成績優(yōu)異,獲得了二等人民獎學金。但因其班級班委評議的操行評定未評上優(yōu),而無法評定本學年國家助學金。我因剛接手這個班級,對于師生間的了解、信任和處事方式都沒有很好的相互建立。當學生D與我反映為了減輕特殊家庭負擔而努力學習爭取本學年助學金,并且再三地強調本次助學金對她及家庭的重要性,并表示學生H愿意將自己的操行評定“優(yōu)”讓給自己。我作為剛接手的班主任,面對一個“懂事、為家庭考慮”學生的請求,我并沒有完全抹殺該生的希望,當然也沒有完全同意她的請求。但是在之后與班級同學T(班委)了解她的情況時,發(fā)現(xiàn)了該生與班級同學相處存在的問題:不配合班委工作,說話不真誠,平時上課逃課次數較多,家庭并不是特別貧困等。
針對兩個全然否定的矛盾體,我考慮到會不會是這兩個女生之間正好有矛盾,又會不會是愿意讓出的學生H是經不住她的說詞?帶著這兩個疑問,我通過向班級同學、室友了解,發(fā)現(xiàn)該生雖然與寢室同學相處較融洽,但與班里其他同學相處卻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T反映的事情也基本是存在的。在試圖與其父母聯(lián)系時,因號碼錯誤,一直未聯(lián)系上。經過再三考慮,決定不予以她操行評定優(yōu)秀,并希望通過教導令她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能好好改進,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學會和班級同學之前的相處,更重要的是出社會后與身邊集體的相處。
針對這一問題,我開始采取說教的形式,教導她從這次的事情汲取經驗,學習的同時也要學會為人處事、以誠待人、從自身找原因,但是該生卻一再的以家庭困難為由,不厭其煩地向我表達了自己想要得到這筆獎助學金的想法,并以如果得不到此筆獎助學金將會自暴自棄與之要挾。在安撫她的同時,根據她的性格特點,從正面引導,讓她對此次助學金的希望泯滅。但該學生卻依舊不懂得尊重、理解輔導員教師的工作,在自己提出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就與周邊的同學甚至教師表露出對班主任工作的不滿。
為調節(jié)該生的心態(tài),通過與她同寢室同學、班級同學的交流,進一步了解她的為人,以更好的幫助她;通過與她談人生、談理想,從側面教育她學習與人相處,教育她從多方面看待事件,教育她從自身出發(fā)找原因;聯(lián)合她的室友、部分班級同學共同關心她,讓她感受集體的溫暖;利用學院臨時補助等,緩解其家庭經濟困難。
二、案例分析
1.家庭的經濟狀況是造成貧困學生心理問題的外在因素,無力繳納學費,家庭特殊的窘迫,家長的無能為力,借還款的憂慮交織在一起,導致學生心理上始終矛盾重重。
2.自身性格是貧困生問題的重要原因:內斂,封閉自我,不愿和他人吐露心聲,對他人存在嚴重的戒備和不信任;逃避,找到各種緣由對自己的家庭,為自己的不足說辭;不愿從自身尋找問題,喜歡將原因、錯誤歸結到他人的身上。
3.貧困的心理,讓自己感到低別人一等。
4.目的性強,對于想通過大學改變命運的期望值過高,而造成了偏激的心理,單一地認為在大學期間,必須要獲得一切,如果不能如愿,就會感覺是命運對自己的不公。
三、教育方法
1.對于心思敏感、細膩、目的性強、倔強的女生,在她爭取各種利益的時候,首先,要明確不選她的原因,指出她的不足和缺點,人在失敗打擊時更能接受自己的錯誤,更容易改正自己的不足;其次,要從正面安撫她,教育她。
2.對于不愿從自身尋找問題的女生,單純的教育交流,效果不僅相對較差,而且還會挫傷她的自尊心。要通過不定期地與其談人生、談學習,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其思想上的觸動和熏陶。
3.事后可通過班級同學對她的了解,如合適再為她爭取。
4.聯(lián)合、發(fā)動寢室同學、班委、班級其他同學,從她的進步,重新認識她,關懷她,鼓勵她不斷融入到集體活動中來。
5.將事件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除了保密原則外,在與該學生進行交流時,要注意言詞的向導性,在說詞嚴厲的同時,也要積極向好的一面對她有一個提點,當然需注意對該生的情緒調節(jié)。
6.在從情感上關懷她的同時,確保和她家人的聯(lián)系與溝通,以便了解更多她的個人情況時,也能讓家長了解她的近況。比如了解家庭的確困難,在物質上、精神上給予一定的幫助,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7.充分利用集體活動對其進行主題式教育。如通過主題班會、體質測試等。
四、教育效果
1.該生坦然接受了事情的結果,也不再自棄自餒,重新投入了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中。
2.該生學會了尊重他人。之前無謂的逃課,現(xiàn)在學會盡量不請假,即使因特殊情況請假也都會提前打電話給我,咨詢班主任意見。
3.該生看待問題也不再極端,心態(tài)平和。
4.與身邊同學相處較友善。
五、教育案例反思
1.貧困生的幫扶是輔導員與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怎樣以正確的思路與態(tài)度來對待貧困生至關重要。我們不能單純地去同情他們,而應采取勤工助學、班會等多種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側面引導,從物質、精神兩個層面進行有效幫扶。
2.通過很多途徑對貧困生的各方面做了解。通過寢室、班級同學,家人等的聯(lián)系溝通,對貧困生的個人情況、家庭情況了解。
3.對特殊群體的事件處理要得當,教育方式需要因人而異。并不是所有的貧困生都存在心理問題,較大多數的貧困生心理還是很健康的,我們絕不能戴著有色眼睛去看人,在面對部分自閉的貧困生時,要因人而教,積極幫助他們完善自我。
4.從物質、精神上關懷貧困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來幫助學生減輕經濟上的壓力,并疏導學生的心理壓力,在學生學習中要給予關懷和指導,幫助他們能真正實現(xiàn)自立自強、健康快樂的成長。
5.作為輔導員、班主任,對待貧困生,應注意策略與方法,不應有過多的同情,在不了解該生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主觀上的傾向。
6.貧困生的幫扶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反復、會感受到來自對方的抵觸情緒、或者會因為貧困生幫扶體系的不完善而感到工作的壓力重,但作為學生管理一線的我們要在了解貧困生性格特征、家庭情況的前提下,針對每個學生特有性情,針對性的處理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亮.淺談單親家庭大學生教育的對策[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82(5):121-124.
[2] 張婷婷.高校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案例分析[J].長江叢刊.2018(25):278.
[3] 高輝輝.微博輿情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D]. 廣東:中山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