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立娜
摘 要:所謂的特殊教育指的是通過運用特殊的方法,設備和措施對特殊對象進行的教育,狹義來說特殊對象通常指的是身心有缺陷的人。合作學習近年來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公認的一種具有創(chuàng)意的教育理論。由于特殊教育的對象比較特殊,所以在合作學習中有助于學生產生群體影響的情感共鳴。本文就現(xiàn)階段特殊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讓合作學習在特殊教育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特殊教育 合作學習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181-01
1.特殊教育存在的問題
(1)特殊兒童心理問題嚴重
由于天生殘疾,很多特殊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的形成自卑,孤僻,畏懼,退縮等不良的心理傾向。一方面,他們渴望自己跟正常的兒童一樣,能夠過正常兒童應該過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們很難擺脫自己的疾病,這些疾病都是在漫長的時間里都很難治愈的。面對命運的不公,他們通常很難用積極的心理去調節(jié)自己,控制自己,長此以往積郁成疾,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社會適應能力也相當有限。
(2)特殊兒童家長問題嚴重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家庭的禮物,每一個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當特殊兒童降臨到家庭的時候,家長可能會感到恐慌,內疚,甚至是覺得羞辱,難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兒童的這個現(xiàn)實。所以對外盡可能地隱瞞自己孩子是殘疾的事實,整天把孩子關在家里,不讓孩子與同齡人接觸;對內過分的保護孩子,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讓孩子做,剝奪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鍛煉自己的機會。
其次,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長由于擔心孩子的疾病,長期處于焦慮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中,會潛移默化的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家長每天都與孩子相處,但是卻很少關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很少與孩子進行語言或者是肢體交流,也很少和孩子一起玩耍。長此以往,特殊兒童在情緒情感發(fā)展方面產生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下降。
2.特殊教育中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
每一個特殊兒童長大后都是要進入社會的,在學校學習的期間,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給特殊兒童很多機會與同齡人接觸,獲得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因此在合作教學中不能把特殊兒童單純地看作是有缺陷的殘疾人,而是要把它們看作是正常人,要讓他們積極的走出孤獨的世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盡可能多地與同齡的孩子接觸,在互動的過程中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增強特殊兒童的安全感與社會歸屬感。
(1)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情境
特殊兒童的認識水平和自學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根據(jù)不同特殊兒童的認知水平與自學能力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情境。當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恰當?shù)暮献鲗W習的情境,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來,并從其他同學那里得到啟發(fā),減少新知識構建的困難。
比如在數(shù)學算術教學中,教師首先將學生按照前后桌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小組內每一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社會經歷結合自己真實的想法,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組長將每一個小組成員的核算結果記錄下來。小組內部進行答案核算。當意見不同的時候,征求小組成員是否保留不同的意見,最后匯報最終的討論結果。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積極的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也保留了自己不同的意見。教師積極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情境,能夠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與同齡人接觸,養(yǎng)成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2)搭建合作交流平臺,激發(fā)特殊兒童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合作學習不僅能讓特殊兒童深入地理解教材內容,而且能讓特殊兒童在合作學習中自由地展示自己的觀點,試圖說服別人,同時還會通過別人的觀點來修正自己的觀點。這種認知的重建,能夠促進了特殊兒童之間的深層次的思維交流。所以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臺,激發(fā)特殊兒童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比如在小學語文辯論會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擬定使用手機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主題,將學生以八人為規(guī)模分成不同的小組,再從八個人中選擇四個人當正方,四個人當反方。然后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深入交流,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試圖用自己的觀點去說服別人的觀點。在辯論會中,學生的不同觀點會被提出來,每一個學生都能從辯論交流會中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查找自己的不足,學會聆聽他人的看法與意見。與此同時學生還能學會如何進行團隊協(xié)作。
(3)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比較起來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他們因為自己的疾病往往會更加自卑,更加孤僻。教師通過合作學習,為學生搭建磨合溝通的平臺,往往更能夠照顧到特殊兒童的心理需求。在合作學習中,有些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有些學生遇到了問題和困難很想傾聽同伴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角色是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可以是發(fā)問者,可以是解答者,可以是團隊合作的協(xié)調者,也可能是團隊自我評價者。這種角色的不斷變化,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技能,溝通能力,與自我探索自我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只有讓特殊兒童在合作學習中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幫助,才能讓特殊兒童找到學習的樂趣,習得各種能力。
參考文獻
[1]于素紅.小組教學及其在特殊教育中的運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4(04):1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