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
摘 要:本文的國學教育是指以國學經典文化為核心內容,以國學主題墻為導火索、切入點,以經典誦讀為主要方式,以培養(yǎng)具有“中國靈魂”、健全人格,為學生全面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豐富人文基礎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特別是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因其年紀小尚未形成定勢思維和習慣,借助國學經典的力量培養(yǎng)中學生習慣非常重要。
關鍵詞:國學主題墻;國學;習慣養(yǎng)成教育
引言
巴金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yǎng)開始。以往,很多學生學習習慣普遍較差,很少學生主動、積極地完成老師交代的學習任務。課堂上“開小差”,并且不聽從老師管教。紀律觀念差,下課之余教室內外追逐打鬧現象屢見不鮮,秩序非?;靵y。任性、嬌氣,不懂得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甚至存在欺騙家長、欺騙老師等行為。果皮紙屑隨意亂丟等行為,未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最后,在勞動習慣和生活習慣方面。在家里不參與家務勞動,在學校不熱愛集體勞動,即便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也需要父母、老師的幫助,害怕吃苦。
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國學經典
在國學經典中,有些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將這些國學經典融入其中,使青少年學生從小接受熏陶教學,使其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國學經典的深刻含義并在生活和學習中踐行,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支持。通過這些經典國學內容從不同角度感染青少年學生,使其自然而言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二、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
如主題班會課、團隊活動課、語文課、作文課等,通過誦讀《憫農》《春曉》《回鄉(xiāng)偶書》等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古詩詞,以其朗朗上口的韻律和故事情節(jié)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通過欣賞學習主題墻中的經典典故:《揠苗助長》《自相矛盾》等,這些名人名言和經典典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有重要作用。
三、[花絮]學生們變“陽光”了、變“燦爛”了
“學生們來到主題墻前,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鄙程镆恢械牧壶P老師說,主題墻完成之后,學生們面對色彩鮮艷的彩繪墻,歡欣無比。
國學主題墻,200多米,圖文并茂,為古老校園增添了一道青春亮麗的風景線,營造了熱烈喜慶、催人奮進的文化氛圍。主題墻被充分利用起來——征文、攝影、寫生、演講、娛樂等,這里成了”道德與知識的海洋”,給學生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有心靈的洗禮。昔日的爛圍墻真正實現了“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讓一面面墻壁,成為一幅幅”主體的畫”、”無聲的詩”。
故,主題墻教育,國學經典教育,養(yǎng)成教育,功效大大,事半功倍,而且學生們陽光燦爛!
①培養(yǎng)了情操,懂得文明禮儀了。
才以德為先,誦讀經典則是培養(yǎng)其高尚道德品質的最好捷徑。經典誦讀的持續(xù)實踐證明,學生們的行為習慣、思想道德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老師和家長反映,在進行國學教育和經典誦讀前,校園和家庭中不講文明、不講奉獻、不懂孝順、自私、任性等不良現象在學生中比較普遍,而自從學生們接受國學教育之后,校園變得文明和諧了,同學們變得謙讓、文明、尊重師長了,教育效果非常的明顯。
②擴大了視野,讀書積累多了
自從建成國學主題墻文化長廊以來,沙一持續(xù)深入對學生加大力度進行養(yǎng)成教育,以“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感恩教育”、“綠色環(huán)?!?、“誦讀經典”、“經典養(yǎng)性”等,滋潤學生心靈,引領學生成長。”
到了課外活動時間,只見學生們三五成群,或在文化長廊駐足觀賞,或在文化墻下誦讀經典。九年級學生羅海杰說:“下課的時候我們看看文化走廊,學到了很多知識,尤其是‘經典典故,我們知道了許多名人的感人事跡。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p>
牛頓說過,“我之所以筆別人看的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學生們在主題墻找到快樂的精神享受。學習的潛能就會被喚醒、迸發(fā)出來,收獲多多。
③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作文水平還大大提升
當下,洋節(jié)文化、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對學生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學生不但在文化素養(yǎng)方面出現嚴重“營養(yǎng)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tài)。
圍繞國學主題墻展開的多種課堂,給學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就是語文能力的提高。說簡單點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飛速提高。國學經典的誦讀,大部分同學養(yǎng)成了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讀課外書的人越來越多了,閱讀經典成了同學們的至愛。
讀經典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增強了其語言表達能力。有些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三字經》、《千字文》等不但倒背如流,而且能夠活用于各種習作之中,用得恰當處,真是妙不可言、美不勝收。
④促進了家校的和諧,衛(wèi)生習慣、紀律觀念加強
“天人合一”講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和為貴”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追求人自我內心的和諧??梢哉f,和諧是國學經典的主旋律。多種形式的國學課堂給學生們帶來的學習上的成功,使得國學教育從唱獨角戲,演化成了一個“小手拉大手”的全民文化工程,在廣大家長中引起強烈反響,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影響下,自覺地加入到了國學經典的學習中來。讓學生們在經典文化的熏陶中潛移默化,最終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
國學在對青少年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活躍了課堂教學,還豐富了校園文化,在課堂上,在課間時分,都可以聽到書聲瑯瑯,校園中文化氛圍極其濃郁。通過吟唱、誦讀古詩文,學生從中體會到了國學經典之美妙,加深了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行為習慣得到有效規(guī)范,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約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習慣。
結語
“給它一片色彩,大家都將陽光燦爛?!背踔袑W階段是學生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因此應重視習慣養(yǎng)成教育。國學經典蘊含著中華民族振興和發(fā)展的精華,屬于民族瑰寶,所以在初中階段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滲透國學經典,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是社會和諧,國家繁榮、民族復興的重要法寶。實踐證明,主題墻和國學經典的滲透使青少年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習慣,促進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花躍奎.弘揚國學精華推進我國文化建設.《科教導刊》.2009年12期.
[2]張霞.國學經典誦讀與中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3]王雪嬌.中小學國學經典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沈陽師范大學2015年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市沙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