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鈰言
多少人衷于旅行?略極地之奇大漠之廓。多少人希望將祖國大好河山看遍?嘆壺口飛奔珠峰直聳。回答是,太多。當(dāng)下,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提高,多想以旅行豐富精神生活。但若提及誰有閱天下之書之抱負以陶冶精神凈地,太少。而我認為,我們?nèi)缃袢鄙俚?,就是對書籍的渴望與追求。較于足跡遍布世界,我更愿捧書析悟。
仍記得一則旅行廣告:“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酉陽,一個在您心中?!蔽以ミ^那個“桃花源”,低低的風(fēng)游走在林子里,薄如絲帶的小溪慵懶的淌過,的確是個美地。但一路上聒聲不絕,各種方言與照相機的聲音如劍嘯,愣是毀了這清幽意境,以為照片就能存好所謂的景致?甚也,汝之不惠也!當(dāng)下的旅行太多地成為了擺拍,試問真正在旅行中發(fā)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步步為景慨嘆的又有幾人?游走千里,若無心靈與景致的對話,也仿佛井底之蛙。
然而讀書,卻能雖足不出戶,卻洞悉天地之廣闊。在閱讀的旅途中,讀“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析絲絲雨中氛圍的悲寂;讀“長河落日圓”,析大漠中令人為之一震的蒼茫;讀“飛流直下三千尺”,析自然之心的奔騰和豁達。讀過這些后,慢慢地品析,你就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瑰麗風(fēng)光。
然而讀書,卻能雖無聲無色,卻不讓思緒就止于紙上。思維如線一圈一圈地展開,再讀“悠然見南山”,悟不順中一顆發(fā)熱安詳?shù)男?再讀“萬類霜天競自由”,悟由自然而生的萬丈豪氣;再讀“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悟在迷茫的社會里不斷的追尋,聆聽,再深入,就能體會旅行所不能帶給你的心靈的碰撞??v然前、后、左、右都是光禿的籬墻,心中也會因閱讀而幻出誘人的仙境。
言而總之,閱讀中析、悟,不盡已游遍山川,還穿梭了時空,洞悉了心境。這,是身體游走所無法帶來的非凡體驗。閱讀后的沉淀,更是如同一杯塑封好的大紅袍,在心之暢游時緩緩舒展開,飲一口竟令人醺醺欲醉。與此同時,我也用最真誠的言辭,向正在游走于字里行間的旅行家道一聲——愿你游盡書中的江南!愿你聽得一粒禪意的鳥鳴!愿你賞得一江碧透的江水;愿你識得書中志同道合的益友,共同析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