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琴
【摘? 要】目的:探討慢性病患者所具有的健康管理能力與預后的相關性。方法:選取罹患慢性病的患者100例,均為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收治,設為觀察組。同期選取到院體檢的健康人群100例,設為對照組,對比兩組健康管理能力水平和生活質量,并分析二者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觀察組健康管理能力各維度即管理意識、管理環(huán)境、管理行為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即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健康、軀體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健康管理意識與能力各維度評分與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之間具正相關性(P<0.05)。結論:慢性病患者有相關差的健康管理能力,且可對預后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需在醫(yī)護過程中著重開展開預。
【關鍵詞】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生活質量;相關性【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317-01
慢性病在全球范圍內,均為對公眾生命健康構成威脅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因此類型疾病病程遷延,對患者自我照護技能有更高的要求,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直接關乎著個體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水平[1]。健康管理能力具體包括自我管理環(huán)境、自我管理意識、自我管理行為3個方面,受多因素影響,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多呈減弱顯示,進而影響到預后康復效果[2]。本文通過對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力水平展開觀察,并分析與生活質量之間的相關性,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準確的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罹患慢性病的患者100例,均為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收治,設為觀察組。同期選取到院體檢的健康人群100例,設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介于51-75歲之間,平均(67.48±2.34)歲。其中慢性腎炎4例,腦卒中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糖尿病21例,高血壓12例,心臟病17例。對照組100例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介于40-74歲之間,平均(67.38±2.19)歲。組間性別、年齡具均衡性(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與WHO所制定診斷標準符合;2具閱讀能力;2對本次實驗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病史者;2合并智力障礙者。??? 1.3 方法??? 向患者發(fā)放健康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調查問卷,采取無記名形式,由被調查者對問卷獨立填寫。本次所發(fā)放的200份均收回,為有效問卷。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健康管理能力評分,即應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AHSMSRS)評估,包括自我管理意識(14個)、自我管理環(huán)境(10個)、自我管理行為(14個)3個維度,共38個條目,單條為5級評分制,所獲分值越高,表明健康管理能力越理想。(2)對比兩組生活質量,即應用健康調查簡表評定,包括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健康、軀體疼痛4個維度,單項為百分制,所獲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理想。(3)分析健康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水平相關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實驗所涉測驗數(shù)據均錄入SPSS22.0,組間計量資料健康管理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采用()予以表示,積極開展t檢驗。應用兩變量Pearson相關分析法分析相關性,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健康管理能力各維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健康管理能力各維度即管理意識、管理環(huán)境、管理行為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即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健康、軀體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健康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水平相關性
健康管理意識和能力各維度評分與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之間具正相關性(P<0.05)。見表3。
3 討論
實踐表明,個人通過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可發(fā)揮對健康維持,推進疾病康復的作用。健康管理能力為一項新型對健康促進的模式,通過個體對社會、心理、生物等干預技巧掌握,并對自身機體功能進行管理,來起到有效改進健康水平的作用[3]。有報道指出,在慢性病管理中,重視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可使患者癥狀有效減輕,增強生活質量。故個體管理水平的高低,對生活質量水平具直接決定作用[4]。???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健康管理能力低于對照組,且生活質量評分也低于對照組,并且健康管理意識、能力和生活質量評分之間具正相關性。分析原因,因罹患慢性病的患者缺乏疾病意識、社會支持、激勵或督促機制,進而不利于病情控制,也會使生活質量程度不等下降。提醒需在診治過程中,加強對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務的提升,以對康復予以有效促進。
綜上,慢性病患者有相關差的健康管理能力,且可對預后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需在醫(yī)護過程中著重開展開預。
參考文獻:
[1]馬建青. 綜合干預措施對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質量及家庭功能的影響[J]. 慢性病學雜志,2016,17(06):700-702.
[2]宋紅梅,張?zhí)?,潘莉,? 健康管理對腦卒中患者知信行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 實用預防醫(yī)學,2018,25(09):1086-1089.
[3]閆巍,王杰萍,張洪波,等. 連續(xù)性健康管理對提高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8,21(27):3302-3306.
[4]潘巖,劉建軍,張少華,等. 個體化健康管理模式對老年結直腸癌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河北醫(yī)藥,2019,41(03):47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