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麗
摘要:新聞報道過程中,記者和編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兩者協(xié)同工作但是又相互獨立?;诖耍疚闹饕槍τ浾?、編輯職能的錯位與思考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記者;編輯;職能;錯位
(一)記者的職能和專業(yè)素養(yǎng)分析
記者是通過和被采訪者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來獲得新聞事件的信息資料,然后通過基礎編寫和記錄呈現(xiàn)新聞報道的媒體人??梢赃@樣說,記者是一線的最為直接的新聞接觸者,其需要對新聞事件有著獨特的見解和視角,并且還得善于抓住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夠將真正的新聞更好地呈現(xiàn)出來。此外,對于記者來說,雖然只是前期的基礎編寫,不過依舊需要講究文字的處理方式,并且還得有著扎實的文字功底,只有這樣才能夠將腦海中的知識更好地轉變成為“紙上兵”,而這也是記者必須得具備的一種專業(yè)素養(yǎng)。
(二)編輯的職能與專業(yè)素養(yǎng)分析
編輯具體負責對眾多記者的稿件進行組織策劃,例如選編、排版布局以及潤色修改等,所以需要有大局觀、很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以及統(tǒng)籌能力。就傳統(tǒng)傳媒界的角度來說,新聞需要編輯的加工。從這可以看出編輯角色對新聞形成的重要性,其職能能否充分發(fā)揮直接關乎到新聞的最終呈現(xiàn)效果。
就當前新聞行業(yè)而言,普遍存在著記者與編輯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1)記者發(fā)出去的稿件沒能被采用或者是被修改得很大,違背了記者的初衷;(2)編輯總是覺得稿件質量和數(shù)量不足,沒有亮點和熱點內容。記者與編輯就長期處于這種相互指責和抱怨的不良局面中。而矛盾的產生主要就是因為兩者之間沒能進行換位思考就進行了錯位職能的要求。編輯完全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去修改和選擇稿件的行為對于記者而言是一種不尊重自己工作成果的表現(xiàn)。而對于記者來說,應該深入且細致地進行新聞調查,采訪雖然是工作的重點,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文字功底,依靠編輯的潤色來進行報道。
對于新聞產生來說,記者和編輯都非常的重要,好的新聞產生需要記者和編輯通力合作。記者在實際采訪中收集大量真實可靠的信息,而編輯則是應用自己的專業(yè)判斷力和豐富的經驗整理和加工記者的稿件,選取價值高能夠吸引人們眼球的當做新聞。由于記者與編輯工作分工不同,筆者在此提出對當前新聞工作的一些看法:
(一)編輯思想先行,敢于打破常規(guī)
在新聞產生過程中,編輯有著重要的把關作用,所以要想更好地提升新聞報道的水平,編輯必須得做好把關人這一角色。就當前情況來看,很多報社的稿件質量并不是很高,一味追求報紙版面平衡,對于其可讀性則是比較忽視,這樣很難留住長期性的讀者。新聞應該注重寫實的基本原則,不過如果標題和內容過于通俗和直白,那也很難起到理想的效果。有的新聞探索意義較強,進而很難應用直白通俗的語言來進行表達,所以要求編輯在實際的稿件處理過程中必須得勇敢地打破常規(guī)。例如可以讓報紙的內容更加“雅”一些,這樣能夠使得報紙色彩更加充足。對于稿件的長短來說,編輯同樣有著準確的把握,絕對不能一味地追求短小精煉。除此之外,編輯還需要合理拓展思維空間,掙脫傳統(tǒng)方式的束縛,確保所報道的東西言之有物。
(二)加強和記者之間的交流,絕對不能脫離實際
編輯在新聞產生中的作用就代表著編輯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記者的報道。所以在新聞報道過程中,編輯和記者必須得有著良好有效的溝通,編輯絕對不能以把關人的身份隨意地否定記者。在信息處理過程中,編輯應該給予記者意見充足的尊重,絕對不能以經驗和職位壓人,否則的話很有可能使得好的新聞稿件被埋沒。同時,編輯還應該鼓勵記者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注重對記者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做到相互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新聞工作更好地開展。
綜上所述,從傳媒行業(yè)發(fā)展歷程來看,記者與編輯本來是一體的,在早期新聞工作中,兩者并沒有明確的分工。不過隨著傳媒業(yè)不斷的發(fā)展,人們對于新聞的要求則是越來越高,所以記者與編輯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不得不明確進行分工,一個職位逐漸變成兩個。不過我們必須得清楚地認識到,記者與編輯依舊是不可分割的,兩個職位之間有著互補和互通性。對于記者和編輯來說,應該本著換位思考的原則來合理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最終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