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在社會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表達寫作者的觀點,使我們的認知體系化。在高中英語學習的檢測中占有很重的比例,但教師寫作教學方式單一,簡單地讓學生背誦固定句型和模板,教學比較死板和模式化。本文通過一個以說促寫的教學案例,提出根據設計使用主題語篇為口語素材引導學生生成新語篇的建議,以解決英語寫作模式化的問題。
關鍵詞:口語輸出 以說促寫
引言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急切需要改革,學生需要學會產出能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英文句子和語篇,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去完成表達句,用多模態(tài)英語教學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鞏固學生組詞成句,組句成篇的能力。首先讓學生在文本和聽力素材中感知語篇形成的過程,其次在仿寫和改寫中用于創(chuàng)作語篇的方法,最后自己創(chuàng)設喜歡的情景再次創(chuàng)作。本文以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2 Unit1 Cultural Relics的Using Language Reading 為例,通過口語的輸出對寫作的積極作用進行分析,研究以說促寫的實效性。[1]
一、案例分析
1.教學步驟一:寫作前的口語活動
學生欣賞一幅關于牛郎織女和七夕節(jié)的圖片,教師呈現(xiàn)牛郎織女故事的英文文本并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文本(5分鐘)。[2]
T:Now,show you a picture and what can you see?
Ss:Niu lang and Zhi Nv.
T:Which festival is relative about them?
Ss: Qi Xi.
T:Ok,its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in English,lets read a story together.
Niu Lang and Zhi Nv
Long long ago,a diligent girl who was good at weaving loved a handsome but poor boy.They are Niu Lang and Zhi Nv. After living with love many years,they were taken apart by Zhi Nvs mother,who built the Milky Way to separated them.To help them,magpies set up a bridge for their meeting once a year.What a sad love story!
If they live at present,What will happen?
對于文本中牛郎織女選用了漢語拼音來表示人名,這既體現(xiàn)了我們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也可以讓世界更直接準確地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個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語篇讓學生感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悲情故事情節(jié),故事的最后提出一個換位思考問題:當下牛郎織女的故事會是怎樣的,這體現(xiàn)布魯姆的六個認知中的最高級認知水平--創(chuàng)新思維,也體現(xiàn)了我國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思維品質。[3]
2.教學步驟二:寫作前的以問促說
教師提出兩個與文本相關的主題語境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T:Why Niu Lang and Zhi Nv took apart? If you were Niu Lang/Zhi Nv/mother at present , what would you do?
在以問促說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重點訓練學生理解并學會使用原因+Thats why...句型和If I were...條件狀語從句句型。
3.教學步驟三:角色扮演
讓學生兩個人為一組進行牛郎和織女角色分配和扮演活動。(10分鐘)
T:Who are the new Zhi Nv and Niu Lang?
Ss:Im a diligent weaving girl who opens a cloth store loves a handsome boy.We love each other and married.My husband,Niu Lang, is an excellent cloth designer,who create lots of beautiful cloth. To earn more money, we weave with the help of machines every day.Thats why we are so happy at present.
在對子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用改寫人稱的改寫方法已經能形成語篇結構了。[4]
基于學生在教學步驟二中的小組問題討論活動中所感知的Thats why句型運用到自己的角色分配文本中,對這個句型進行了強化。[5]
4.教學步驟四:個人寫作 Individual writing學生自己在前面三個教學步驟的鋪墊之后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10分鐘)
T:If they live at present,What will happen?Now,finish a new love story by yourself. You can ask me some words or other questions.
S1:How to say Xi Que in English?
T:Magpie.
S2:Whats the English word of Jian Yu?
T:Its prison.
寫作是一個綜合自己經驗和新事物來表達自己觀點和想法的學習過程,所以要給學生時間完成自己的寫作語篇。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中的元認知策略,在學生自我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允許向老師提問題或自己查詞典和資料解決問題。學會自己發(fā)現(xiàn)寫作中的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6]
5.教學步驟五:同桌互評和教師選評(8分鐘)
增加評價的多樣性。在同桌互評中,學生互相發(fā)現(xiàn)明顯的拼寫和語法錯誤,甚至可以幫助糾正互評對象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xiàn)了2017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統(tǒng)一。
結語
在同一主題語境的口語輸出能有效提高語篇的創(chuàng)作能力,我們教師要勤于學習教學理論,敢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多設計在語篇環(huán)境中以說促寫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高效地完成寫這個英語學習高級產出任務。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基于學生完成的寫作語篇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發(fā)展變化,促進學生成長為既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又有健全的人格品質的新青年。
參考文獻
[1]Christine C. M.Goh. Teaching Liste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7.
[2]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Richards, J. C. Reflective Teaching 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 Janice Yalden.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秦秋 (1986-),女,漢族,云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2017級學科教學(英語)在職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