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蘭
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寫作文,它與低年級的“寫話”大不相同,它是一種非定型的書面表達,它要求學生寫心中的話、心中的事、心中的人與物,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及相關想像如實的表達出來。這顯然對初學寫作的學生是一大難點。那么如何讓學生從心里驅除“寫作難”這一困感,我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入手。
一、讓學生明確為什么寫作。
記得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寫作就是說話,為了生活上的種種需要,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出來;不過不是口頭說話,而是筆頭說話?!币簿褪钦f作文并不是語文作業(yè),而是一種心靈的需要、心靈的傾注,一種筆頭的說話。讓學生明白了寫作的意圖,學生就會從心理上感知到寫作并不難,而樂意去大膽地寫作。
二、由趣激寫,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如果學生只是為了作文而作文,那么他很難寫出好作文,也很難對寫作產生真正的興趣。只有當他覺得寫作不是老師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時,這樣習作才能寫好。因而在每次寫作時,我總要想如何把作文與學生的需要結合起來,以使學生有內容可寫,有寫作的動力。例如:當通過一件事來寫一個人時,一開始我便問“同學們,在你的身邊誰是你最喜歡的人?”學生會馬上回答出是“媽媽、爸爸、叔叔、老.....“..那你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你最喜歡他(她)?”學生會立刻舉出一些事例來,“好,大家說的挺好的,現(xiàn)在請大家把自己剛才所說的用筆寫下來,這就是我們今天習作,題目自擬?!痹偃纾寒攲懙谝黄曌鳌拔业臉I(yè)余生活”,我這樣開始“同學們,在家你最愛做什么?”學生會你爭我搶的回答自己喜歡做的事。“你為什么愛做這樣的事?”學生會稍加思考的回答出做這件事的過程及其中的樂趣。就是這樣我一次又一次激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動態(tài)教學,培養(yǎng)觀察力,拓展想像力。
習作好不好要看觀察的細膩不細膩,想像力豐富不豐富。只有觀察力強,想像力豐富,才能寫出好習作。觀察,一是要用眼睛看,二是要用耳朵聽,三是要用腦子想。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會不斷地挖掘孩子們的觀察力,培養(yǎng)想像力。如利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把文字變?yōu)橹庇^的可以感知的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畫像,即采取動態(tài)教學使課堂“活”起來。如在教學《小攝影師》一課時,我特意制作了動畫,讓學生從小男孩的神情、語音、動作中觀察出、感悟出小男孩忘記帶膠卷時的沮喪,以及取膠卷的急切,從中展開想像:小男孩大約什么時候返回(深夜、半夜、第二天的黎明____),返回時的神情(滿頭大汗、氣喘吁吁_____),故事發(fā)展的結局,順利的為文章寫出后續(xù)。即所謂“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極大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想像力。
四、日記練筆,培養(yǎng)寫作的習慣。
“寫作的人像畫家不應該停止畫筆一樣,也是不應該停止筆頭的,隨便他寫什么,必須每天寫,要緊的是叫手學會服從思想?!惫昀磉@句簡樸、直白的話倒出了只有把習作當作一種習慣才能寫出感人的文章。為了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習慣,我起初讓學生每天告訴我一件開心的事,不久學生與我熟悉了,他們不再只告訴我一些開心的事還會告訴我一些傷心的事,這時時機已成熟,于是我便對學生說:“同學們,從今天起老師不再傾聽了,我希望你們能把每天你想告訴我的寫下來,寫成日記。”從此學生愛上了寫日記,愛上了寫作,寫作成了一種愛好。
五、積累好詞佳句,充實習作內容。
有了寫作的愛好,這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要寫出好文章還應多讀多記多積累好詞佳句。大文豪蘇軾主張:“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作文離開了積累,便成了“無米之炊”、“無源之水”。為此我讓學生專門準備了一個好詞佳句的本子,讓他們課內外多讀多記,積累好詞佳句,充實習作內容。
六、以“真”為文,以“情”動人,注人“活”筆。
習作要感人必須取材于生活,才會寫出憾人之作。也就是說必須是自己目睹、經歷的,寫作時才會動之以情,才會感人淚下。相反若只是憑空捏造就如照“葫蘆”畫“瓢”,絲毫沒有“活”意。因而文章必須取之以真,注之以情,才會有畫龍點睛之“活”韻。巴爾扎克曾經說過:“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绷曌髦形視r時刻刻告誡學生要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自己的生活,切勿捏造,習作才會有東西可寫。
以上是就習作寫什么而言的,我認為一篇好的習作除了充實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應怎么寫,即寫作的順序、內容的布局。只有寫作的順序有條理,內容的布局得當,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表達感情。那么如何調整寫作的順序布局內容,我根據不同的題材略概如下。
一、寫景——總分總式或分總式。對于寫景的文章可以先提筆點題做以總述,再分述,最后前后呼應總結全文。也可以先分述,再總結全文。在分述中可采用定點觀察也可采用移步換景的順序來寫,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將無情無欲的客觀景物與個人的情感或隱或現(xiàn)的結合乃至融合起來,給人以充分的感受和心靈上美的享受,如臨其境。真正做到“景不醉人,人自醉”。
二、寫事——時間或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事件較長,空間跨度過大,為了清晰表達文章的內容,諸如此類習作我多讓學生采取按時間順序來布局內容。相比較而言事件較短的,或僅是一個場景的敘事,這最好采用按事件的發(fā)展順序來敘事。這樣會使習作條理清晰,內容一目了然。
三、寫物——過渡連接。所謂“物”,一指物體,二指動植物。但不管是事物還是動植物,它們都有諸多的方面要描述,比如一只貓,既要寫貓的外貌,又要寫它的性格及與眾不同的特征,這些方面都獨立成段,要連接必須嫁接過渡句或過渡段,這樣才能使文章內容連貫完整。
四、寫人——總+分(列舉式)+總。寫人需要通過舉典型事例來突出人物性格品行,在列舉式中以過渡句段連接事件,文頭與事例及文末形成總分總式。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逼真,人形畢現(xiàn)。
總之,習作有了內容,加上靈活的布局,便會稱之為文,否則就如“一盤散棋”,無“中心骨”,難以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