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喬
摘要:自課程改革,教師們一直關注什么才是一節(jié)好課。好課的標準是什么。特別是歷史學科,作為文科,好課標準仁者見仁。但作為科學的課堂,應該讓所有歷史教師都對好課有一個基本的素養(yǎng)要求,以提高歷史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基本素養(yǎng)
歷史學科是文科中最講究學科素養(yǎng)的一門課程。古人有云:文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今人有云:政史不分家。都在說明歷史學科的聯(lián)系性和重要性。之前歷史學科沒有納入中考時,歷史學科備受冷落。如今翻身做主,歷史人在不斷的研究打磨學科特點,追求歷史學科的獨特性和廣泛性。
如今課程改革一直教育工作的重點??筛母锪诉@么多年,什么樣的課才是一節(jié)好歷史課呢?好歷史課的標準是什么?雖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一節(jié)好課,也應該有最低的要求。所以就這個話題,我結合歷史學科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第一、史料是課程的核心。論叢史出,沒有史料就沒有歷史學科的教學。所以好的歷史課必須要有史料的支撐。沒有史料應用的歷史課是沒有靈魂的歷史課。史料不是材料,史料必須是原始史料或間接史料,根據(jù)課題內(nèi)容選擇使用:了解史實的應以原始史料為主;評價史實應以間接史料為主。比如:學習《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要了解漢武帝的豐功偉績,我們可以使用《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要了解后代對漢武帝,可以查看呂思勉《中國通史》、張蔭麟:《中國史綱》、夏曾佑:《中國古代史》、錢穆:《國史大綱》等。
整理史料便是我們歷史教師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關于這點老師們可以這樣做:1、平時加強閱讀,積累相關史料;2、可以使用《中國古代史資料匯編》等史料匯編冊有目的的進行史料編輯;3、對平時試卷、作業(yè)中引用的史料進行整理;4、發(fā)揮備課組合力,整合利用,將個人資料變?yōu)閭湔n組史料庫,共享共用。
第二、整合教材、擴展應用是課程的提升。小學科教學時經(jīng)常被學生戲稱為“照老師”,意思是:照書念、照書抄、照書背。讓學生誤解為歷史教材課本就是所有的歷史,就是唯一的歷史。歷史教材是編寫者對歷史史實按照社會社會價值觀進行的整合。作為歷史教學一定不要把視野局限在教材上。應該把教材內(nèi)容放到史海中,教材前后的聯(lián)系、教材內(nèi)容的評價等等。再結合學情,整合出一個滿足學生需求的教材內(nèi)容。
在具體整合中要堅持幾個原則。1、對教材的整合要符合教材編寫的主體理念,不能隨意刪減,改變了教材編寫者的主體理念。也就是說教材整合內(nèi)容不能超過40%;2、對增加的內(nèi)容要符合教材主體理念和學生學情。不能為了整合,為了顯示水平而進行整合,脫離實際;3、教材整合可以打通教材整體設計,前后聯(lián)系,對照使用。同時還可以輔助歷史地圖冊、歷史填充圖冊等教材輔導書的內(nèi)容;比如《正面戰(zhàn)場》一課,就可以聯(lián)系《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中張獻忠將軍犧牲,還可以使用《歷史地圖冊》中正面戰(zhàn)爭的圖冊,便于學生理解日軍入侵的戰(zhàn)略意圖(以鐵路線為主干)。
第三、圖片、視頻添趣味,但要慎用。自從多媒體的廣泛使用,圖片和視頻在教學中越來越多的被使用。這不僅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言不能表述的困境,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多則無味,所以在使用圖片和視頻時一定要注意:首先,圖片和視頻要精益求精,不能多多益善。一般來說,一節(jié)課堂圖片的使用不能超過15張,視頻不能超過2個(每個控制在5分鐘以內(nèi))這次才能起到點睛的作用;其次,圖片和視頻一定要符合教材主體,不要喧賓奪主,丟了教材。最后使用時要卡住在課堂的時段,一般來說導客和結束時使用效果最佳;對于圖片和視頻中的內(nèi)容教師也要注意備課,以防學生問及時,能對答如流。
第四、PPT是教學的輔佐手段,不是主體。多媒體的使用推動了PPT教學的發(fā)展,方便了教學的很多難題。但也催生了教師的懶惰。一方面教師下載使用PPT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而且不加改造,拿來主義,直接使用。另一方面教師感覺優(yōu)質(zhì)PPT越來越少。老師再離不開PPT的同時,也荒廢了教學思考的頭腦。很多一線教師已經(jīng)把PPT看成是教學的主要手段,看哪兒里聽課都想把授課人的PPT復制給自己用。卻不是PPT僅僅是教學的一個手段。給文字的課堂增添幾分生動而已,課堂的主體不是教師給學生呈現(xiàn)什么知識,而是讓學生動起來,思考起來,PPT中的圖片和視頻都是增加課堂的生動性,減少不比較的教師抄寫而已。如果不改造、不整合拿來就用,那就是邯鄲學步,最后忘了自己的教學特色。
所以PPT的使用應該有幾個注意事項。1、PPT不是課堂的目錄或索引。它只是對課堂的補充和擴張。比如一些史料、圖片或視頻可以增加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興趣;2、PPT的總頁數(shù)一般情況下不能超過20張。超過則說明PPT占據(jù)了課堂80%的時間,甚至出現(xiàn)課完了PPT沒完的現(xiàn)象;3、PPT一定要自己設計或改造,絕不能拿來主義。而且PPT要結合自己的板書設計,相得益彰最佳。
第五、板書要有新設計、思維導圖最合適。PPT使用多了,黑板上老師的字卻少了。有的老師一節(jié)課就是在狂點PPT,黑板上一個字都沒有。這樣的課絕對不是好課。據(jù)調(diào)查很多青年教師只會用PPT,不會寫板書,有的不知道板書該寫什么,好像除了標題就完了,有的老師因為字不好看也就不寫了等等。板書現(xiàn)在變成了被遺忘的教學技能,越發(fā)成為教育界反思的話題。當然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板書的不可取代性。比如某大學教授的精美板書的新聞,各省市學校組織教師粉筆字大賽等都體現(xiàn)出一部分人認識到了板書的重要性。其實板書是課堂的靈魂和目錄,板書的設計就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力、分析力和美的構造力。學生通過板書了解到本課的主體內(nèi)容,感受知識的同時也體會到教師的個人魅力。所以板書設計是體現(xiàn)出一個教師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歷史學科的板書設計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幾點:1、歷史學科有時間線,因果線,教師在板書設計時應該盡量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體現(xiàn)出教材的內(nèi)容;比如 ? ?;2、板書絕不是關鍵詞的堆積,而是教師對教材的整合的濃縮圖。通過板書學生能感受到教師對教材的整合;3、板書一定要書寫工整、要最少有2個顏色的粉筆,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明晰的了解板書內(nèi)容和重點。
參考文獻:
[1] 、關文信、于小波、苗青著: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版。
[2] 、張揚: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J].歷史教學,2002.06
[3] 、黃康權: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J].新課程學習,2009.04
(作者單位:渭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