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強
【中圖分類號】R473.6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043-01
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性慢性骨骼疾病,一般情況下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中,主要特點就是骨組織微結構受到一定的破壞、骨礦物質含量下降,主要癥狀為駝背、疼痛以及易引發(fā)骨折等。此外,骨質疏松癥患者若出現輕微的創(chuàng)傷便會導致骨折,該病多發(fā)于年長女性,由此可以看出,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人群與年齡有較大的關系。隨著我國老齡化不斷加劇,骨質疏松癥疾病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這就需要我國醫(yī)療行業(yè)引起重視。骨質疏松癥患者日常注意規(guī)律飲食,并進行藥物防治,確保骨質疏松患者早日康復。
1 骨質疏松發(fā)病原因
骨質疏松患者的發(fā)病主要原因是與維生D、降鈣素等有一定的關系。其中維生素D在人體中尤為重要,是人體吸收鈣的重要載體,若人體內沒有維生素D,吸收鈣含量再高也起不到較好的作用。此外,人體內維生素D原會在陽光的照射下轉化為維生素D,再通過腎臟、肝臟的作用生成活性代謝物,以此有效發(fā)揮生物學效應。一般情況下,老年人與陽光接觸時間相對較少,使維生素D的合成數量與年輕人相比較少,并且隨著腎功能的不斷減退,導致腸道維生素D的吸收率大大降低,最終致使骨代謝異常。
降鈣素是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分泌的一種的激素,能夠促使骨骼的有效形成,能夠對破骨細胞活性產生抑制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礎上還可對骨的分解產生一定的抑制,有效增加骨鈣,降低血鈣含量,同時還能夠使骨細胞有效增值。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分解降鈣素能力逐漸降低,致使對破骨細胞活性抑制能力下降,最終引發(fā)骨質疏松癥。
2 骨質疏松癥藥物防治
維生素D、鈣劑。骨骼主要是有無機質與有機質組成,其中無機質有碳酸鈣與磷酸鈣構成,有機質是膠原蛋白。攝入適量的鈣含量能夠有效提高骨骼生長能力,并且合理的進行補充鈣元素可起到維護與鞏固骨骼質量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推薦攝入量為800 mg/d,50歲以上人群推薦攝入量為1000-1200 mg/d。由于鈣劑種類不同,其鈣含量也有一定的差異性,比如碳酸鈣含量相對較高,并且吸收率也比較高,極易出現便秘、上腹不適等癥狀。此外,在補充鈣劑的過程中,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補充,其中高鈣尿癥患者以及高鈣血癥患者不能使用鈣劑。鈣劑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與其他藥物結合使用。
抗骨質疏松藥物??构琴|疏松藥物能夠有效增加骨密度,以此提高骨骼質量,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現骨折的發(fā)生率??构琴|疏松癥藥物主要是有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以及其他機制類藥物等。一般情況下選擇抗骨松藥物,比如唑來膦酸、阿侖膦酸鈉以及迪諾賽麥等藥物;中、低度骨折風險患者應使用口服制劑,但是依從性較低,高骨折風險患者需要采用注射制劑;僅椎體骨折高風險患者可使用雌激素或者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若患者新發(fā)骨折伴疼痛,可采用降鈣素進行短期治療。此外,中藥對骨質疏松癥也有較好的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但是對于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證據還需要進一步進行考究,為骨質疏松癥患者有效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