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瑤
摘 要:讓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融入、滲透,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其中的內涵。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所有人都一致認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只能聽懂簡單的、基礎的數學知識。只有老師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加強對數學的研究,才能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文化不著痕跡地滲透進課堂中,讓學生能親身體驗數學、深入理解數學、由衷的熱愛數學,使數學課堂充滿文化味。
關鍵詞:數學文化 小學數學教學 滲透
由于社會經濟不斷在變遷,很多行業(yè)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和創(chuàng)新,教育行業(yè)亦是如此。以前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學習好數學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和老師的任務。但是現在不僅要學習數學的基礎內容,還需要了解其中的文化精髓。這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學習的任務量和壓力,為老師增添了教學的內容。因此,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反駁。為了可以讓數學文化可以在教學中更好地讓師生接納,我們一直在尋找更好的辦法。本論文就是來參考大家的一些看法,去讓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融入、滲透,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其中的內涵。[1]
一、拓寬小學數學老師了解數學文化知識的渠道
多彩的數學文化知識不只是出現在教學材料里,還出現在老師個人的數學文化修養(yǎng)和視野上。因此,具有全面數學文化的老師也將會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延伸課堂意外的知識、開拓學生個人的視野,也提現了老師數學文化學習的必要性。當下小學數學老師對數學文化知識的了解不是很完善,要想在教學中自由地使用數學文化知識裝扮數學課堂,必須從加強數學老師的個人建造開始,加寬老師了解數培訓機會,培訓機會學文化知識的渠道,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2]
首先,查找、借閱、購買與數學文化相聯系的書籍資料。大多數的數學老師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比較關注課堂基本技能的學習以及材料知識點的尋找與研究,對數學文化相關知識關注度欠缺,數學老師可以購買、訂閱一些數學文化相關的書籍和期刊,多學習數學教育名家的著作,多閱讀期刊雜志中先進的教學理念,對自己的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和課堂教學都會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其次,大量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利用電腦手機電視等媒體,關注與數學文化相關的文章、公眾平臺、視頻等。課堂上數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以教學資料的設計內容為主要,很多老師會利用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來補充學習相關數學文化知識來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但網絡的學習大多數缺乏持續(xù)性和系統性,可以關注數學教育的如“五高沙龍”等高品質的公眾號,持續(xù)并系統地學習數學文化相關知識。
最后,學校要為數學老師提供與數學文化相關的學習和培訓機會。關于數學文化的相關培訓較少,系統的對教科書中數學文化的解讀與參考課例也不多。建議學校多為老師提供數學文化相關學習和培訓機會,如中國數學會主辦一年一屆的全國數學文化論壇學術會議等。
二、告別單一的數學講授形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所有人都一致認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只能聽懂簡單的、基礎的數學知識。因此,老師往往只對學生進行教學計劃之內的講解,不對課堂進行延伸。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形式為小學生講解數學文化,例如,小學生比較游戲與競賽,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愛好,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數學文化知識,老師提出設計與數學文化相關的問題,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組與組之間競賽,看看誰回答得更好?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搶答等多種游戲競賽方式,看看那個小組對數學知識懂得最多,最后獲勝的小組,老師可以進行獎勵,還可以在班里舉行一個和某數學家相關的專題講座,比如,在我國數學方面有巨大貢獻的數學家——華羅庚,像同學們介紹這為數學家的科研經歷,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常識,還可以從故事中體會科研所需的優(yōu)秀品質,獲得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充滿正能量。且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可以大大促進學生學習數學文化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三、數學教育觀念現代化
用數學文化思維去審視小學數學教學,小學數學講堂教學的方針不僅僅只是讓學生單純地學會數學知識理論,而是要使學生養(yǎng)成數學思維,及培養(yǎng)學生進修數學的耐力及立場,可以把數學同現實聯系起來,真正做到對數學學以致用。為實現這個目標,老師應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觀念,形成全新的、文化型的數學教學觀。舊的數學教學觀只是單純強調數學學科知識,展現的是繁瑣枯燥的數學計算和證明過程。而文化型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和體驗數學,及感受到數學家的精神,從而使學生真正領會數學知識的文化底蘊。因此,對老師學生而言,秉持全新的符合當代文化的數學教育觀是非常重要的。
四、將數學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情景中
比如,在學習“圓”這個概念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回想,他們身邊的、生活中的圓形,讓學生說出身邊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如:盤子、光碟等,為學生對圓構建外觀上的感性認識及參照,使學生在初次學習圓的基本特征的同時感受圓就在我們的身邊,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并借這些圖片及生活中的小發(fā)現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后面的數學學習做好知識與情感的鋪墊,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親身體會到圓的特性,這樣原本枯燥無趣刻板的數學就會變的生動活潑有趣了,大大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親切感,體會到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
總之,數學文化的滲透不應該是某一節(jié)特定的課所呈現出來的,更是一種教學模式、教學風格。只有老師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加強對數學的研究,才能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文化不著痕跡地滲透進課堂中,讓學生能親身體驗數學、深入理解數學、由衷的熱愛數學,使數學課堂充滿文化味。
參考文獻
[1]黃秦安.數學課程中數學文化相關概念的辨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9,(4):1-4.
[2]杜永寧.基于數學文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2010,(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