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湛新
摘 要:感恩教育是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內(nèi)容,基于此,本文就主要圍繞感恩教育展開分析,對小學階段開展的感恩教育進行研究,并分析開展感恩教育對學生道德培養(yǎng)和社會建設的意義,以及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然后提出一些措施,探討推進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方法,旨在實現(xiàn)對小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感恩教育;小學德育;價值
感恩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德行素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在教學中加強感恩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極為重要。尤其在近些年來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開展感恩教學不僅符合新時期的教學培養(yǎng)要求,而且還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能力,提升其基本道德修養(yǎng),這對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適用于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以及構建和諧社會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小學德育感恩教育簡述
感恩,指的是人們對幫助或改變自己的人與事物,產(chǎn)生的感激心理,既是一種精神方面的情感,又是一種德行品質。一個真正懂得感恩的人,并不會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在獲得幫助后會通過實際行動進行回報,給予給過自己幫助和關心的人回饋。在小學生感恩教育中,主要的教育目的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品行和回饋社會的品質。根據(jù)其心理特征和年齡制定適合的教育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感恩的心,而且還有助于使小學生落實感恩回報的行動。在現(xiàn)代化的感恩教育中,要想提高感恩教育的培養(yǎng)效果,就應轉變傳統(tǒng)強行灌輸理念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人與事中感受他人的關懷,在生活中逐漸形成感恩回饋的心理。同時還應讓學生認識他人,包括父母和教師的關懷和饋贈,都并非不勞而獲的,在獲得的同時也要回報,這樣才能維護好相互之間的情感,而自身也可以在回贈感恩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
二、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
(一)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受思想觀念和國家政策的影響,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孩子對家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其教育成長問題也成為家庭中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但很多家長存在過度包容與溺愛的現(xiàn)象,使孩子在生活中不僅缺乏良好的獨立意識,愈加依賴于父母,而且還更加以自我為中心,缺少關心幫助過自己人的意識。另外,多元文化沖擊下的現(xiàn)代化社會,人情更加疏離、冷漠,對建立和諧文明社會極為不利,在這種情況下,在小學德育教育中開展感恩教育,不論是對學校教育、學生發(fā)展,還是對和諧校園與社會建設,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小學生而言,通過開展感恩教育,可以使其在學習中逐漸養(yǎng)成知恩圖報、感恩他人的良好品質,對實現(xiàn)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感恩意識
在小學生的道德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樹立責任感與公眾意識,而且還可以促使其人格不斷健全,逐漸實現(xiàn)健康發(fā)展。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形成良好地思維意識與正確的判斷能力,并且處于良好道德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通過感恩教育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家長和老師對自己的關心與奉獻,逐漸形成良好的感恩意識,促使學會主動聆聽家長、老師的教誨,并用良好的成績來回報長輩的良苦用心。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社會責任感。
(三)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
感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在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tài),還可以促使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與學習?,F(xiàn)階段,我國獨生子女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很多家長過分寵溺子女,使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后,不敢獨立面對,并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一旦遭遇困難挫折就容易放棄。而在開展感恩教育后,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和家長的不易,促使其主動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對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感恩也屬于責任意識中的一種,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只有樹立良好的感恩意識,并將感恩行動落實到生活實際中的人,才能夠更好地肩負起社會的責任。因此,將感恩教育融入到學生道德素養(yǎng)教育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責任感,了解到父母的艱辛和教師的期盼,逐漸形成責任意識。同時,責任感還與道德素質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對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和促進其未來的成長具有極大的幫助。
三、落實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感恩氛圍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改革,素質教育成為教育中的重要內(nèi)容,而感恩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就應轉變當下的德育教學方式,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新,提高對感恩教育的重視,并將其融入到素質教育中,為開展感恩教育創(chuàng)設適合的環(huán)境。一方面,教導處作為學生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要帶頭部門,應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帶領教師為進行學生感恩教育,營造良好的感恩氛圍,借助不同的道德品質教育素材,為小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恩故事書籍,使其在閱讀中逐漸提高對感恩的認知。另一方面,協(xié)同教師組織關于感恩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意見與看法,并進行感恩教育創(chuàng)作,比如,讓學生利用一些素材和實例,設置感恩教育的黑板報,并將其展示出來,供其他學生欣賞,觸發(fā)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感動。
(二)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當感恩知識和理論教育達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讓學生在實踐中貫徹感恩行動,首先,可以讓學生通過感恩教育環(huán)境的熏陶,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或者是通過演講,圍繞對父母、家中長輩和教師的感恩,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營造濃厚的感恩氛圍,提高學生對感恩的進一步認知。其次,在感恩教育演講結束后,還應給學生布置一些感恩教育任務,如,幫給父親洗腳、給母親梳頭以及給老師遞水等,進一步強化學生感恩意識。最后,學生對感恩形成一定的認知后,還需要開展相關的施恩活動,升華感恩的價值,提高自我隨感恩的認知。對此,學??梢越M織學生定期開展公益活動,如到養(yǎng)老院幫助老人、向貧困山區(qū)捐贈物質等,并制定素質教育獎勵制度,對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給予全校表揚和鼓勵。
(三)家校聯(lián)合教育
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不僅需要依靠學校的教育,還需要取得家長的支持,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素質教學中,發(fā)揮家校合作教學的力量,家長協(xié)助學校完成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任務,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逐漸形成有意識的感恩心理,從而提高感恩教育的效率。
結論
在現(xiàn)代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學校更加關注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加強了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而感恩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感恩教育的認知和落實,增加了教學培養(yǎng)的效果。在此過程中,應重視合理教學方式的使用,充分利用各項資源,適當開展感恩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夏敏.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探究[J].教書育人,2019(08):27.
[2]劉金洪.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基礎地位及價值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