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凱
摘 要:本文中中合作教學達到效果如下:鍛煉學生的頑強意志,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糾正學生的鍛煉錯誤,并分別運用組內激勵,組內互助以及組間評價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模式的構造,從而讓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監(jiān)督的過程中,獲得體育技能的增長。
關鍵詞:中考體育;合作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體育教學中,大部分的體育教師不能深入研究合作教學的特點以及應用條件,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合作教學,從而致使整體的合作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針對這種情況,初中體育教師應加深對合作教學的認識,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技能,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
一、運用組內激勵,鍛煉學生的意志力
跑步是一項較為簡單的體育運動,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體育教師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太好。而究其原因是學生的意志力較差。教師們體育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
比如,在訓練學生“長跑訓練”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激發(fā)學生集體榮譽感,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具體操作如下:首先,科學分組。教師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結合學生的體質和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其次,講授跑步技巧。教師對學生說:“跑步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跑步習慣合理地控制步頻和步幅,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跑步的節(jié)奏適時調整自己的呼吸!”再次,設置比賽規(guī)則。測試學生的跑步長度為1000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小組的所用的平均時間長短判斷輸贏。接著,巡場觀察。教師會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并適時地引動學生正確的跑步方法。最后,展示成果。教師截取其中一段進行介紹。蕭贊因為體質較弱,他打算放棄,便逐漸放慢腳步。小組長看到此情景,對其他成員說:“蕭贊,加油!”本小組其他成員喊道:“蕭贊,加油!”而蕭贊聽到大家的鼓勵,內心受到鼓舞,拼盡最后力量堅持到了最后。教師運用小組合作方法,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激發(fā)他們的斗志,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
二、運用組內互助,提升學生的鍛煉技能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不能面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教學。此外,有些體育技巧,學生之間的溝通會更有效果。因為學生之間會更加了解彼此的學習情況和心理。因而教師們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運用小組合作,讓學生進行互幫互助,提升整體的體育教學質量。
比如,在訓練學生“實心球”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巧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互助的熱情。首先,教授內容,并挑選小組長。教師講授學生投實心球的技巧,并對學生說:“你們在投實心球時,要盡量保持放松,握穩(wěn)球,而訓練的要點是控制好手腕、兩臂和手指之間的力量!”,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挑選出學習較好的同學,擔任小組長。其次,科學分組。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保證每個小組中都會有不同性格和體質的學生。再次,巡場觀察。教師會關注小組長傳授技能的效果,并適時地加入學生的討論中,針對學生出現的特定問題,側重指導。從次,設定小組目標。教師規(guī)定只要小組中的每位成員都能達標,則在體育課中的剩余時間,學生可以進行自己的喜歡的體育項目。而學生也受到這一獎勵的刺激,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投實心球的練習中。成績好的學生耐心地給成績差的學生講授自己的頭球心得,而學生的頭球過程中,時不時會有掌聲,因為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投實心球技巧。教師通過運用小組合作法,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助,提升整體體育教學的質量。
三、運用組建評價,糾正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錯誤
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現有些學生因為自己已經掌握學習的技能,其常會和身邊的學生交頭接耳進行說話。而針對這種現象,教師運用組間評價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的專注度,增強體育教學的效果。
比如,在講授“立定跳”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運用組建評價教學,既維持了體育教學的秩序,又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體育的學習中。具體操作如下:講授立定跳的技巧。教師親自示范立定跳的動作,并口述立定跳要掌握的動作要領。其次,進行分組。教師以每4個學生分為一組,并在組中設置動作指導員、小組長、副組長和協調員。再次,設定小組目標。教師讓每個小組的成員依次演示立定跳的動作,并讓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指正,并展示正確的動作技巧。而學生每挑出其他小組成員一處錯誤,并正確展示正規(guī)的動作,則學生可以得1分。而得分多的小組可以在下節(jié)課的體育課中,自由活動10分鐘。最后,展示成果。教師截取其中的一段進行介紹。小冉做完立定跳的動作后,小華積極指正并作出示范動作說:“你在做立定跳的動作時,應該直腿挺身!”教師應用組建評價的教學法方法,既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掌握立定跳的技能,也提升整體的體育教學水品。
總而言之,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轉換思維,提升自己的鍛煉技能,增強自身的意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提升他們的體育鍛煉水平,獲得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曉娟.新課程視角下體育合作學習模式的理論與方法[J].體育與科學.2017(06) .
[2] 李京誠,于秀玲.體育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