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卿
摘 要:隨著新課改深入發(fā)展,教學思想、育人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為優(yōu)化教育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其中立德樹人作為先進教學思想之一,要求教師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勞育并重,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終身受用的知識及技能,本文通過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及實施方略,以期提高小學德育教育質量。
關鍵詞:感恩教育 小學德育 價值 實施
感恩之心是開在人們心靈上的一扇窗,讓人們能夠看到世間的真善美,對他人的幫助心懷感激,并通過幫助他人感到幸福,若感恩之心常在,社會將更加和諧穩(wěn)定,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持續(xù)推行下,感恩教育應運而生,用以引導學生樹立互幫互助意識,懂得回饋并關愛他人,有效提高德育教育質量。然而,有些小學教師卻存在忽視感恩教育消極現象,究其內因源于其德育教育意識薄弱,德育教育方法滯后,未能根據教學實況開展教研活動,使小學感恩教育體系仍有待完善,無法有效落實德育教育目標,影響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成效?;诖?,為提高小學教育教學綜合質量,探析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及實施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
當學生擁有感恩之心,將能與教師攜手營建和諧、穩(wěn)定的教育氛圍,使學生能接受教師的育人理念,愿與教師共創(chuàng)高效講堂,削減教師課堂教學阻力,助力教師完成教育任務,感恩教育價值可見一斑。為使小學教學活動得以順利展開,有效提高小學德育教育質量,教師需明晰感恩教育價值,在此基礎上端正其教育態(tài)度,提升教師教學水準,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
1.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感恩屬于責任意識,懂得感恩是學生付出并得到回報的前提,若將回報視為豐碩的收成,感恩之情就是澆灌田地的春雨,只有心懷感恩之心才能白付出與回報的關系,當前許多小學生缺乏感恩之心,認為他人的幫助與給予都是“應該的”,不懂得他人付出的艱辛,更不會給予回報,長此以往小學生將變得自私自利,無法融入群體,影響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此小學德育需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引導學生用奉獻、回報角度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繼而明晰付出之人的辛勞,并將奉獻這顆種子深埋學生心中,為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基礎[1]。
2.助力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對孩子的關切之心溢于言表,為此經常會出現溺愛孩子的消極育人現象,過分呵護學生,擠壓學生的獨立成長空間,無法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基于此小學德育需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正視其成長環(huán)境,用心感受他人的善意與惡意,繼而對他人的幫助表示感激,能以堅強的心態(tài)消化負面情緒,學會珍惜、付出,使學生人格更為完整。
3.提高生命教育質量。生命教育是小學德育教育重要課題之一,為此教師需進行感恩教育,引導學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及他人,助力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德育教育率先使學生明晰生命的意義,在此基礎上進行感恩教育,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謝社會與自然對生命的包容,并感謝他人無私的幫助,讓學生的生命歷程有更多的可能性,繼而有效提高小學德育生命教育質量[2]。
二、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實施方略
感恩讓人與人之間變得不再冷漠,感恩讓人們的行為變得更加友善,感恩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在小學德育中進行感恩教育,喚醒學生的感恩之心,使學生得以身心健康成長,這就需要小學教師立足新課改背景,積極學習先進、可行育人手段,根據小學德育教育切實需求,合理整合教育資源,實施感恩教育方略,達到提高小學德育教育質量的目的。
1.樹立感恩教育意識。當前有些小學教師認為德育教育僅是思想道德老師的職責,認為德育教育與自身無關,徒增德育教育阻力,不利于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基于此小學教師需積極學習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明晰感恩教育價值,樹立感恩教育意識,在日常教書育人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營建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圍,例如美術教師在組織學生寫生時,應適時滲透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引導學生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語文教師在講到《我愛祖國》、《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黃繼光》等課文時,應滲透對國家、家鄉(xiāng)、革命戰(zhàn)士(無私奉獻之人)的感恩之情,使學生明晰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引導學生樹立愛國奉獻意識,繼而全面落實德育教育目標,提高小學德育教育質量,凸顯感恩教育價值[3]。
2.創(chuàng)新感恩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是推動教育事業(yè)穩(wěn)健發(fā)展內在動力,為此小學教師需在累積德育教育經驗同時,思考新時期感恩教育方法,例如教師可采用“理論+實踐”教學模式,在講述感恩理念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如以“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為主題,策劃一件讓父母感動的事,引導學生學會回饋,身體力行完成感恩教育任務,加強感恩教育影響力[4]。
3.開展教研活動,完善小學感恩教育體系。為有效落實感恩教育目標,教師需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反觀其感恩教育歷程,明晰其感恩教育優(yōu)勢與劣勢,繼而優(yōu)化配置教育資源,持續(xù)調整德育教育方略,在提高教師德育教育能力同時,達到完善小學感恩教育體系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發(fā)現缺乏感恩教育評價標準,感恩教育出現“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消極現象,為此小學教師總結德育教育經驗,制定感恩教評標準,以10分為滿分,學生能夠端正學習與生活,用感恩之心對待人與事可得4分,教師感恩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有效可得2分,教師可自覺提升其德育教育能力可得2分,教師可用感恩之心對待學生可得2分,使教師能夠以人為本,積極開展感恩教育活動[5]。
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小學德育教育質量,教師需樹立感恩教育意識,創(chuàng)新感恩教育方法,并開展教研活動,完善小學感恩教育體系,在完成德育教育任務同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文珍.探討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與實施[J].讀與寫,2018,15(34):36.
[2]羅璟.關于將感恩教育作為小學留守兒童德育工作突破口的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1):399,443.
[3]莫稼祥.關于在農村小學開展感恩教育的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1):407-408.
[4]梁帶基.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與實施[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6):390,429.
[5]李娜.學會感恩播撒陽光——學校感恩教育德育序列化主題教育淺見[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8(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