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器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知享受,獲得對美術知識了解的過程。它是比美術欣賞更為理性、更為成熟、更為直接的一種審美過程。通過不同美術鑒賞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格調,鼓勵同學更加主動積極地去探索美、追求美,陶冶更高尚的情操。本文主要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的鑒賞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義務教育;美術鑒賞與方法;美術教學
隨著媒體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科技產(chǎn)品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主要媒介。學生可以輕松地通過科學產(chǎn)品獲得更廣泛的知識。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大眾審美的不斷提高,美術教育對其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以往的專業(yè)化趨向于現(xiàn)在的生活化,美術不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已成為了人們現(xiàn)代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逐漸走進生活、服務生活。義務教育課標:“欣賞·評述”領域是指學生通過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xiàn)象等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學生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愉悅之外,還應認知作品的思想內涵、形式與風格特征、相關的歷史與社會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并用語言、文字、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認識。在現(xiàn)在美術教育中,學生獲取美術信息的途徑也日益多元化,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已開始向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引領者的角色進行轉換。在傳統(tǒng)的美術鑒賞教育教學中,存在著片面追求美術知識和技能、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不能相互融合的現(xiàn)象,嚴重阻礙了學生們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新時代的素質教育學習是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新起點,美術課程也不例外,它要求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和帶領學生學習中能打破嚴格的學科桎梏。想要提升美術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不妨嘗試以下幾點:
一、提升美術課程內容的綜合性
美術鑒賞課在內容上能實現(xiàn)學科綜合,譬如在講授《韓熙載夜宴圖》時,教師除了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的不同種類,還要讓學生了解每張畫的歷史背景,才能用歷史的趣味性故事讓學生深刻地了解這幅作品的藝術趣味性,引領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畫的歷史,才能深刻地了解歷史與美術之間的各種關聯(lián)性。在講解美術作品時,通過繪畫作品對比讓學生找出它們的聯(lián)系點,比如在語文課中學生都學過的 “韓熙載夜宴圖”,也能隨口背上幾句,但是如果向學生介紹 “韓熙載夜宴圖”這幅作品的繪畫技巧與繪畫表達形式,工具的復雜性、繪畫種類的區(qū)分和繪畫表達技巧、手法等,會使學生很是為難,教師在這類美術鑒賞課程上除了需要從作品創(chuàng)作的工具、技法上講解,更要從歷史、文學和美術三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來講解。如果只是從美術繪畫領域講,學生對這一時期的美術的認識還是僅僅停留在淺顯的外觀欣賞,綜合起來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提升教師美術課程內容的“趣味性”
在教授《中國民間美術欣賞》時,不僅讓學生們了解民間美術種類的多樣性,還了解到中國民間美術豐富多彩的藝術表達形式。藝術是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美的反映,以藝術的審美方式來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藝術必須塑造美的形象,傳遞美感。若教師在講授本節(jié)內容時,只是停留在單個民間美術形式的創(chuàng)作本身,學生審美則會只停留在美術形式方面,無法提升學生較高層次的審美素養(yǎng)。因此,在講授該課程時,著眼點要開闊:可以從成語故事作為開篇,比如“買櫝還珠”、“核舟記”……通過這些學生耳熟能詳?shù)某烧Z和課文,讓學生初步感知民間藝術的“趣味性”,然后通過賞析各種民間美術的代表作品例如“皮影”,動靜結合將使得學生的初步感知深化,把對民間美術的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結合起來,在本節(jié)中融入歷史、文學、音樂、傳媒與美學等學科。這節(jié)課的深度將遠遠超過美術作品本身的價值,并且讓學生從課堂中獲得持久深遠的審美技能。
三、提升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積極性”
美術鑒賞課更需要綜合環(huán)境。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是無法進行醍醐灌頂?shù)慕虒W方式,需要的是學生在課余能有一定量的自主學習,通過科學媒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形式進行了解。因此,美術鑒賞課更需要有其他學習環(huán)境的參與。
四、提升美術課程評價的“綜合性”
綜合性評價具有階段性和持續(xù)性,即通過一節(jié)美術課程學到了什么和怎么學的,而不是學的結果怎么樣。傳統(tǒng)的評價是被設定好格式的結果展現(xiàn),帶有強制性、功利性。學生在這種評價體系中始終處于被動位置;而綜合性的評價實際在從學生開始學習時就已經(jīng)進行了,帶有明顯生成性、激趣性和鼓勵性。綜合評價除了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還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跟蹤式評價。同時,在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時,還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對教師所設置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
總結
通過美術鑒賞課綜合性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思考,最終學會總結評價,讓學生從以往停留在欣賞層次的鑒賞能力提升到能綜合運用身體機能的鑒賞能力,從單一地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xiàn)象的鑒賞層次到學會讓各學科融合的鑒賞層次,最終提升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蔡婷平.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學周刊,2019(15):146.
[2]孫永哲.淺析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激發(fā)[J].中國校外教育,2019(12):14.
[3]孔繁明.發(fā)揮優(yōu)秀美術作品的教育功能[N].美術報,2019-04-06(006).
[4]余佳明.淺析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教育的開展[A]..教師教育論壇(第一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2.
[5]Art for Life:Authentic Instruction in Art.Tom Anderson,Melody K Milbrandt..2005
[6]張瑋瑋.淺談義務教育中的美術鑒賞與方法[J].西部皮革,2019(06):127.
[7]謝念群.如何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5):60-61.
[8]李佳妮.改進美術鑒賞教學? 提高學生美術素養(yǎng)[J].藝術評鑒,2018(11):121-122+148.
[9]謝文婷.淺談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的情境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8(08):161+163.
作者簡介:
王嘉楠(1999.06--);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江蘇省高郵市,學歷:本科在讀,就讀于華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