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占江
骨質疏松屬于一種典型的慢性疾病,其往往是因人體破骨細胞能力超出了骨細胞自身承載能力,使得骨量不斷地降低,從而造成長時間骨質流失。該疾病危害較大,會導致全身性骨痛,尤其是老年人屬于一種致命危害,極易造成骨折,因此,對于骨質疏松不得大意,應積極預防,并避開誤區(qū)。
1骨質疏松癥有什么危害?
骨質疏松癥靜悄悄的出現(xiàn),在無聲無息中發(fā)展?,F(xiàn)階段,我們對于骨質疏松癥的重視程度較差,有的患者當出現(xiàn)骨折才發(fā)現(xiàn)骨質疏松。雖然這一疾病的發(fā)生比較靜悄悄,但是卻危害不得忽視。骨質疏松癥屬于一種骨代謝障礙疾病,骨量持續(xù)降低,骨脆性提高,極易發(fā)生骨折癥狀,嚴重危害到人體的骨骼。這一疾病最大的危害在于破壞骨骼生物力學結構和性能,骨細微結構發(fā)生改變,骨礦物質持續(xù)減少,股強度明顯降低。
當感覺到突發(fā)性背部劇烈疼痛時,應判斷是否患上胸腰椎的壓縮性骨折,隨著疾病的惡化,脊柱前傾度增加,直接壓迫脊髓,使得下肢功能出現(xiàn)障礙。胸腰段的椎體壓縮性骨折也會造成脊柱漸漸彎曲,從而影響人體呼吸系統(tǒng),患者漸漸產生呼吸不暢、胸悶氣短、肺功能持續(xù)降低的癥狀。如果骨折發(fā)生于髖部,治療起來更加困難,且預后效果差強人意,需接受手術治療和長時間臥床休養(yǎng)。然而,長時間臥床會誘發(fā)肺炎、下肢靜脈血栓、褥瘡等嚴重并發(fā)癥。如果出現(xiàn)胸骨骨折、腕關節(jié)骨折,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
因此,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大的危害,不僅僅危害人體健康,更影響我們生活品質,增加了社會經濟負擔。
2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
1.1遺傳因素
雖然骨質疏松不屬于一種典型的遺傳性疾病,但是存在一定的遺傳性特征。如果父輩患有骨質疏松,那么下一代患上該疾病的幾率便會增加,其原因在于一家人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大體一致。如果母親患有骨質疏松,其子女患上骨質疏松的可能性加大,這是由于子女先天性骨骼骨密度相較低。
2.2缺乏運動
運動能夠對骨骼造成強烈的刺激,促使鼓勵細胞活性的增長,確保骨骼健康。久坐不起,這種機械刺激便會消失,從而造成骨骼健康問題。
2.3雌激素因素
對于骨骼健康而言,雌激素是重要影響因素,若、雌激素分泌越來越少,則會誘發(fā)骨質疏松。所以,大多數(shù)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持續(xù)降低,從而這一類女性患上骨質疏松的幾率較大。
2.4疾病因素
有的患者由于骨折長期臥床休養(yǎng),患上骨質疏松的風險較大。還有的患者由于重疾病長期臥床不起,這樣骨骼缺乏運動,肌肉漸漸萎縮,從而出現(xiàn)骨質疏松。
3三級預防為骨骼健康“保駕護航”
3.1一級預防
兒童青少年時期便應積極預防骨質疏松,合理膳食,加強營養(yǎng),積極鍛煉,參與戶外活動,戒煙戒酒,少食甜咸食物,少飲咖啡,盡量晚婚少育。對于存在骨質疏松遺傳史的高危人群,應重點隨訪,早期積極防治。
3.2二級預防
定期測定骨質密度,45歲女性、50歲男性開始應每年檢測一次骨密度。針對存在骨質疏松遺傳史及絕經后女性、老年男性等高危人群,應定期檢測,根據實際情況適當?shù)卦黾訖z測的次數(shù),以此來及時發(fā)現(xiàn)骨質疏松,并科學評價骨折的風險。
3.3三級預防
針對患上骨質疏松的人群,應及時接受藥物干預,日常生活中應加強自我防護,預防摔倒,提高安全性。針對老年骨折病人,應盡早接受手術治療,盡早進行下地運動,預防臥床誘發(fā)的一系列不良癥狀。
4養(yǎng)成良好健康生活習慣對防治骨質疏松至關重要
日常飲食中鈣、蛋白質等是骨質的重要成分,科學飲食能夠為骨骼新陳代謝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yǎng)支持,有效緩解骨質疏松癥狀。芝麻醬、蝦皮、魚、瘦肉、牛奶、豆類、蛋類、核桃仁等食物中鈣含量較高,可巧妙搭配并時常更換品種進行食用。
人體活性維生素D有利于腸道充分吸收鈣、磷,加快骨形成,有效預防骨質疏松。人體中維生素D主要由經皮膚合成、食物攝入等途徑獲取。因陽光中紫外線有助于皮膚中7-脫氫膽固醇生成前維生素D3,再借助皮膚溫度將其轉化為維生素D3,以淋巴為轉運途徑,再通過肝、腎中羥化酶作用生成活性維生素D。一般情況下,在日照充分的環(huán)境下,將面部與前臀暴露三十分鐘,便可合成生理所需的維生素D。
酸性體質也是造成鈣質大量流失、骨質疏松的常見原因,人體弱堿性環(huán)境可緩解及預防骨質疏松的出現(xiàn)。例如,長時間熬夜不休息會使得體質酸化的程度;較大的心理壓力也會使得人體酸性物質的沉積,不利于正常的代謝。因此,養(yǎng)成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保持愉悅的心情,對自身壓力進行有效緩解,以此來保證身體處于弱堿性狀態(tài),從而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的出現(xiàn)。
值得注意的是,飲食過咸,超標的鹽分會促使鈣大量流失;咖啡過量也會促使尿鈣的排泄,阻礙身體對鈣的吸收;碳酸飲料也不利于鈣的吸收;喝酒抽煙也不利于鈣、維生素D的代謝,不利于骨細胞的代謝,也影響骨鋒的形成。所以,應戒煙戒酒,控制咖啡、濃茶、碳酸飲料的攝入量,改正以上不良生活習慣,積極預防骨質疏松的出現(xiàn)。
對于成年人而言,積極運動可有效預防骨量的大量流失,強化肌肉強度,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中老年人每周積極參與強度較低的運動(打太極、爬山等)。特別是絕經期婦女,每周鍛煉不得低于三小時,加快人體鈣含量的增長。
跌倒是誘發(fā)骨質疏松骨折的重要因素,應采取有效方法預防跌倒。積極改善生活方式,盡量預防意外的出現(xiàn),并對一些增加跌倒傾向的藥物進行控制。
女性絕經期前后、男性五十歲后應定期測量骨密度,一旦發(fā)現(xiàn)骨量驟然降低,應迅速采取激素替代治療、補充鈣質等干預方法,盡可能控制骨量的丟失。骨質疏松病情嚴重時應接受延誤干預,有效預防骨量的大量流失,增加骨量。
5關于骨質疏松的誤區(qū)要了解
誤區(qū)1:骨質疏松與年輕人無關
年輕人往往不喜愛運動,且挑食或節(jié)食,飲食習慣較差,往往攝入少量的鈣,體重偏瘦,再加上抽煙、喝酒等惡習,使得骨骼風值量和質量難以達到標準,從而增加了患上骨質疏松的風險,特別是年輕女性。所以,應盡早預防骨質疏松,確保年輕時達到最佳的骨峰值。
誤區(qū)2:補充性激素防治骨質疏松易患癌癥
針對合并更年期癥狀的骨質疏松患者,應嚴格遵照醫(yī)囑,嚴格遵照短期、低劑量的原則接受雌激素替代療法,以此來積極改變更年期癥狀。如果半年內子宮、卵巢、乳腺并未出現(xiàn)病變癥狀,如此雌激素治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如果骨質疏松患者并未出現(xiàn)更年期癥狀,不得采取雌激素補充治療方法。
誤區(qū)3:骨質疏松容易發(fā)生骨折,宜靜不宜動
維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鈣量應持續(xù)進行運動刺激,運動不足極易造成脫鈣,患上骨質疏松。長時間臥床的病人或骨折固定患上骨質疏松的風險較大。運動量降低,不加強鍛煉,骨流失較快。所以,對于骨質疏松防治而言,體育鍛煉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另外,不加強鍛煉,患上骨質疏松后肌力漸漸降低,對骨骼的刺激較少。如此,不僅會使得骨質疏松病情加重,而且還影響關節(jié)的靈活性,跌倒風險大,導致骨折。
誤區(qū)4:過量補鈣會導致腎結石
補鈣同腎結石直接的聯(lián)系并不明顯。遺傳、環(huán)境、營養(yǎng)、尿鈣濃度是影響腎結石的主要因素?,F(xiàn)階段,常規(guī)補鈣(600mg)不會引起腎結石出現(xiàn)的風險,是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過于補鈣時腎臟濾過排除的鈣較多,從而增加了泌尿系統(tǒng)出現(xiàn)結石的風險。所以,針對極易患腎結石的患者,在維生素D、高劑量鈣補充前,應對血鈣、尿鈣水平進行檢測,如果尿鈣正常,可適當補鈣。
對于骨質疏松癥而言,其屬于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我們應高度重視,盡量采取有效預防方法來避免骨質疏松癥病情的惡化,更可預防骨折的出現(xiàn)。即便是出現(xiàn)骨折癥狀,也應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從而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幾率。所以,廣泛宣傳骨質疏松知識,真正做到早期診斷、及時預測骨折風險并實施有效的防治方法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