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推動,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之一,它的影響意義深遠。英語在我國作為與世界其他國家交流溝通的媒介,可見其地位之高。英語的模糊性是其最為重要的一個屬性,這也是英美文學能夠散發(fā)獨特魅力的一個關鍵點所在。本文針對英美文學中的模糊性特征進行分析與研究,并對英美文學模糊性翻譯的技巧進行討論,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英美文學作品;模糊性翻譯;技巧
【作者簡介】李璇,云南經貿外事職業(yè)學院。
引言
不論是我國的語言還是外國的語言都具有模糊性特點,這在任何一種語言中我們都不難發(fā)現(xiàn),而英語相對于其他語言來說,其模糊性特點更加鮮明,這為其帶來了一種特有魅力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增加了翻譯工作者的工作難度與工作量。因此想要做好英美文學的翻譯工作,就需要正視其模糊性,在對英語原作有深入了解與認知的基礎上,去推敲如何選用恰當?shù)脑~句從而達到還原甚至超越原文的效果,以英美文學的模糊性為基礎,再次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英美文學翻譯不僅僅是一項需要細致與耐心的工作,更是一項深入的再創(chuàng)造的工作,其實這是一種文化之間的碰撞,更是促進藝術靈感迸發(fā)與創(chuàng)作優(yōu)秀文化作品的美好過程。
一、英美文學的模糊性特征
英美文學作品也是基于英語之上的,其源于英語而高于英語,有著更多的美學特征,其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法帶給讀者不同的感受,有些是細水長流、有些是直擊心靈,而這些對于語言美學的表達都需要一些特定手法與方式,出色的作者會靈活運用各種表現(xiàn)手法,提升作品表面美的同時,也對內容美進行更加深層的雕琢與刻畫,從而大大提高作品氣質。
英美文學中的模糊性特征在文學作品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其不僅僅提高到了文學作品所能彰顯出神韻美,更加深入描述了文學作品的內涵美,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受,其模糊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語言模糊性。語言模糊性作為的英美文學模糊性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意義重大,通常情況下語言模糊性由兩種形式構成,第一是用法的模糊性,第二是語言意思的模糊性。例如,在很多英美文學作品中,作者會將整個故事在文章結尾才完全呈現(xiàn)給讀者,比如小說《達·芬奇密碼》就是如此,這就是語言模糊性運用的一個典型例子。
2.意境模糊性。 意境模糊性也是英美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如果沒有這一特征,英美文學則不會有今天的發(fā)展,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中蘊含著作者的酸甜苦辣與人生百態(tài),而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在有些時候很難引起讀者共鳴,但是通過意境的模糊化,作者可將自己所想要表達出來的文章境界、個人想法以及對具體事物的認知等更為生動的通過語言文字展示出來,這種意境的模糊化能夠通過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感染讀者,更容易使其進入到文章中來,去思考與體味文章美。
3.意象的模糊性。不論是英美文學還是我國文學作品,有很多都是作者借由作品抒發(fā)自己內心情感,通常情況下作者會有構思、有方法地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文學作品之中,通過作品來表達,這其中還會融入許多一些美學內容等,作者不僅希望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更希望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具有美感,能夠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而在這個過程中,意像的模糊性就有著很大作用,通過意向模糊性表達的方式,作者能夠更好地將作品表述出來,從而讓讀者更容易融入其中,帶來更為深層次的閱讀感受。
二、英美文學模糊性翻譯技巧
1.表達原文思想。在對英美文學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確一篇文章的主心骨是什么,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是原文所體現(xiàn)出來的獨特韻味。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相關工作者就應切實做好翻譯手法與翻譯技巧的選擇,選擇合理的方式開展翻譯工作,必須要保留原文的獨特神韻,做到神形兼?zhèn)?,將其轉換為中文的過程中也要慎重考慮中文用字、用詞,秉持著“咬文嚼字”的精神,選擇最為精確的文字去表達,甚至去思考能夠用換一個字或一個詞的偏差來提升整個文章的總體意境。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相關工作者一定要在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的前提下開展翻譯工作;一定要深入研究作者的內心所想;一定要深入分析作者為何要這樣用詞,這樣用詞的妙處在哪里,做到熟記于心,在翻譯過程中積累經驗,努力鉆研,這是提高翻譯水平的一個重要措施。
2.傳遞原文情感。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時,情感傳遞最為重要,英美文學作品的翻譯不是機械性的工作,而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工作,其不僅僅要翻譯單純的語言,更要將作者情感、語境、作品藝術性與模糊性融入其中,翻譯出來的作品要保留形式且意境與情感不變,這就需要扎實的英語和漢語基礎。翻譯人員首先要從原文結構入手,合理劃分原文結構,加深理解與認知,在翻譯過程中將對原文結構的認知融入主觀意識之中,以客觀文章為基礎開展翻譯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相關工作者首先需要對的原文進行模糊化理解,之后才能開展模糊化創(chuàng)作。
翻譯文學作品的過程不是機械化照搬,要著重分析文章風格、觀點、氣質、意境等多方面內容,在翻譯過程中應學會巧妙運用樸素自然詞句,這樣翻譯出來的文章較為清新;同時要兼顧想象力,想象力與主觀意向的不同也會形成翻譯差異。
三、結束語
語言模糊性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屬性,在翻譯過程中我們要抓住英美文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從其本質上入手,由內而外,井然有序地開展翻譯工作,我們要學會利用語言模糊性,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與創(chuàng)作,使作品跟具神韻。
參考文獻:
[1]劉松.淺析我國英美文學術語翻譯現(xiàn)狀[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4,33(10):113-114.